APP下载

北京的春节

2017-03-07老舍

阅读(中年级) 2017年1期
关键词:干果鞭炮声榛子

老舍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是用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让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

儿童们喜欢吃这些,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要预备过年吃的用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这叫送灶王上天。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商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如果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多数的商铺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

一眨眼,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犒劳一年的辛苦。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本文有删减)

猜你喜欢

干果鞭炮声榛子
真人榛事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没有鞭炮声的年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笑口榛子
鞭炮声,一支传统的民乐
鞭炮
干果与坚果在全球市场消费量提高
至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