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改学科化下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反思

2017-03-07韩刚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孟子文言文文本

进行以“四步12法”有效教学模式为核心的高效课堂课例研究,能够使课改学科化内涵更清晰,而语文课堂运用“四步12法”突出学生主体,以学为主,解读文言文,便可有深度而不泛化,分析中有品鉴。《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作为古代典籍,编入人教社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之一《先秦诸子选读》。课堂上,“四步”各环节引导学生积累资源,解读文本,结合搜集的四则材料,展示我们国家领导人与民同忧、同苦、同乐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本质属性是“以民为本”,以及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这样,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评价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以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古代作品,真正汲取精华和智慧,做到文化自信,同时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快乐成长,健康、全面发展。

鉴于身处西安高新區的第三中学周边名校林立,为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在座谈、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快速发展需要,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设计、提出并试点、推广“四步12法”有效教学模式,以此打造高效课堂。在课改达标之后,学校实施高效课堂创新实践活动,进行课改学科化探索:以课例研究为平台,以课型归纳为抓手,进行各学科研讨课,与教学同步,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备课、磨课、观摩、改进,使课堂真正解放学生,教师能在课改中迅速成长发展,坚定信心,坚守课改。这样,课例研究和课型归纳使语文学科课改学科化的内涵更清晰,课堂上,语文味更浓。课题研究的推进为语文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平台,研究成果——“四步12法”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将语文教学带入新天地。

“四步”是指自主学习、引领探究、训练检测和总结升华,与“四步”配合,每环节都有师生的教法和学法,共12种,灵活搭配运用,其实质是先学后导、以学为主,强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学为主,意味着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将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积极展示、点评,语文课堂气氛融洽和谐,文言文教学因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更民主,师生关系更和谐,加之调动学生利用网络、微信等资源,使文言文课堂不再封闭,而是更加开放与宽容,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点,拥有丰富的课内外资源,在课堂上,确实做到举一反三,游刃有余,这为读懂文本打下坚实基础,之后是小组合作,解读、探究文言文文本,学生解读有深度而不泛化,分析中有品鉴。

《先秦诸子选读》为高中语文选修课,属于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不是单纯知识型课程,而是通过一些诸子大家的经典选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从中汲取智慧,思索人生,快乐生存。而孟子的与民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又不是单纯的乐,而是忧乐结合,忧之后的乐,那才真的是乐其乐。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文本,通过讨论探究,结合实际,尤其是我国国情和学生自己成长历程,在展示中,让学生具体深刻理解“与民同乐”的精髓,真正快乐而有责任地搞好学业,立志求索,完成使命!

在实际教学及课堂操作时,导入示标:以凝重的音乐声导入文本情境,通过图片展示我们国家领导人关心边疆少数民族,深入地震灾区,历史见证,永恒记忆,与民同忧同乐的情境。自主学习环节,展示了学生学习小组的成果:课文背景及文言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展示时,以文解文,从字词到文言特殊句式归纳、补充学过的典型、重点字词例句。课堂上,学生积累较多,展示充分,结合掌握的资源,师生一起走近孟子,诠释“仁政”,与亚圣对话,为走进课文文本奠定基础。引领探究部分,研讨有序进行,分组合作,讨论每则内容,易中天教授说的“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使学生认识到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在争论声中,学生梳理了中国古代“与民同乐”的思想渊源与发展,深刻认识到“与民同乐”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将课堂讨论推向高潮。训练检测则为《孟子》里的“文王之囿”,选文的文言知识点有效检验了学生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短文的主旨以“民以为小”和“民以为大”作对比,不在于论证文王之囿究竟多大,而在于说明文王与民同乐,指向与民同乐主题,使学生对孟子的这一思想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总结升华,提供的四则材料,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民同忧、同乐、同吃苦、共患难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尤其是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关于“中国梦”本质属性时所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说,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享”,既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诠释了中国梦“以民为本”的本质属性,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使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更有时代内涵。结合江西2011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研讨、总结、升华孟子提倡的君子的“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人生之乐,从孟子思想的精华中,汲取智慧,学以致用,升华境界,提升素养。

古代文化论著研读选修课,不仅是阅读古代典籍,落实字词,疏通文意,读懂文本,而更重要的在于提高认识、提升境界,在生命成长和人生发展中,引导学生担当责任,完成使命。如此这般,语文选修课有了厚度、宽度和高度。无疑,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健全和完善学生人格,修身养性,涵养精神和懿德,是必然能实现的。

由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交流展示积极主动,有些学生古文化基础好,课堂也有精彩的生成。比如有些学生认为与民同乐也表现孟子的审美意识,及共同美感,那是一种和谐生存理念。认识也许不全面,但至少结合文本进行了一定探究,这种钻研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由此笔者想,语文的文化论著类选修课一定要激发、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并发扬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文化寻根的心境敬畏、崇尚先秦经典,继而引领学生走向一个深度和高度,建立一种信念,涵养德性,汲取智慧,使学生学会生存,规划自己的美丽人生,快乐向上,勇于承担使命,敢于担当责任。

当然,由于是选修课,学生文言文基础有差异,在品读时,对选文的文言知识点不能忽略,以此加强学生文言文阅读、分析的基本功。

以学定教,先学后导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在课堂上作主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双主作用更突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加大课堂容量,这使孟子的思想精华得以充分体现。今后还应该在如何使课堂各环节有效上想办法,多思索,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素养。

对于古代文化典籍论著,以学为主,就是要在设计课堂流程时,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如何学、怎样研读经典。课堂内外,引导和提倡学生利用互联网,占有相关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课外,在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课文背景材料支撑下,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读懂文本内容。以此,调动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诵读经典,主动与古代名人、大师借课文做心灵对话,解读文本,用现代观念审视、品鉴、评价文本,古今贯通,古为今用。这样,经典的典籍才会重见天日,大放异彩,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汲取古文学、古文化的丰厚营养,立德树人,更让学生借古代文化论著研读选修课增添人文精神和文学素养,修身明德,使生命更有智慧更丰厚,在古文化的浓郁氛围中,师生互动,品文论典,走向成功!

因为注重突出学生,以学为主,调动学生积累、整合各种资源,积极走进古代经典,文化论著选修课也不再孤单,避免了少人问津的尴尬,用“四步12法”有效教学模式设计课堂,也许,为包括文言文在内的语文古诗文教学开辟了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新路径和方法。

筆者以为,单纯落实文言知识点、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主动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获取、占有、筛选和整合有关古代文化典籍的各种资源是基础功夫。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充分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有效的课程资源,积极走进文本,以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古代作品,真正汲取精华和智慧,做到文化自信。这样的教学实践创新和高效课堂探索更有价值,意义更大,更能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快乐成长,健康全面发展。

(韩刚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710075)

猜你喜欢

孟子文言文文本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