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导读法讲授《张衡传》

2017-03-07李晓丹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张衡人物传记语文

导读法是钱梦龙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多次的教学反思总结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用导读法讲授《张衡传》,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的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师生合作,以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导读法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位置,提高对学生训练的质量,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当今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是“重应试,轻素质”,其结果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对学语文的兴趣,而且教师也形成固定式的教学模式,从而造成自身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而钱梦龙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三主四式”导读法,注重教学细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可以避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而且提高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导读法的核心内容

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基本理念为“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如果说“三主”是导读法的基本理念,那么它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就体现为“四式”: 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导读法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锻炼自己的自读能力。将导读法运用到《张衡传》教学活动中,定会取得一定积极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教师课前的阅读指导明确了学习任务;课上教师将抽象的传记写作手法转化为课文中具体详细的课文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课后多样化的复习方式使得学生能从中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二、用导读法讲授《张衡传》

(一)课前的自学指导

在讲授《张衡传》之前,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印象。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文中有难度的文言词汇,理解它们在课文语境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向学生明确阅读任务:什么是传?文中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情况?作者是如何描写候风地动仪的?学生通过初次阅读后,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上已获得较全面的认识。虽然学生对文章已经有全面的认识,但仍然只是一般水平上的解读,这时就需要教师继续向学生发问,为什么张衡会有多方面的成就?这些问题都分布在文中的各个段落,需要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后,才能复述整理。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课上的精讲导读

“传”就是传记,主要特点就是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张衡传》属于人物传记体裁,文中第一部分(第一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记述张衡在科技上的成就;“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算术”,文中的“善”和“尤致思”表现出张衡杰出的才能。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第六段)记述张衡的治国才能;张衡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全才,是因为主观上,年少张衡“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注重全面发展,他潜心研究不图名与利,“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慕名与利”。客观上,他在任职太史令时有机会观察天象,阅读大量书籍。通过引导学生对《张衡传》深层次阅读,使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作者在描写候风地动仪时,是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的,结尾处则写出了地动仪的实用价值,高度赞扬了张衡在科学领域中的突出贡献。其中,“似酒尊”以“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也给行文增加了节奏感。

(三)课后练习的多样化

首先,在讲授完《张衡传》后,可举办一个题为“我看张衡”的演讲比赛。先向学生介绍演讲稿的相关事宜,包括演讲稿的性质和演讲稿的写作方法等。参赛的方式分为个人赛和小组赛,力求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演讲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记录工作,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看法,针对学生在演讲中所存在的不足给予学生明确而具体的指导,要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举办演讲比赛实质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学生必须先归纳总结文章中张衡伟大的成就,再结合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然后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其次,让学生仿照《张衡传》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根据周围人的事例写一篇六百字的人物传记。最后,针对第四段作者对候风地动仪的描写,可让学生画一幅候风地动仪图;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体会到说明性文字的简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说明层次。

(四)课后的总结复习

一是对文章基础知识的检测。通过小组自测方式检验学生对文中“善、属、辟、目、奇”等实词和“乃”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二是通过横向比较总结出叙事写人的手法。《张衡传》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针对这类人物传记,可设计一个有关人物传记的复读单元,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多样化叙述写人的手法。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让学生寻找要点,针对学生阐述过程中的不足,然后再进行师生探讨。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读者心目中虎虎生威,这得力于作者对他动作的描写,如在渑池会上,他“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苏武传》在表现人物中重视语言描写,在言语交锋中突出表现苏武坚持气节,忠于报国的崇高精神;同样是人物传记,《张衡传》与前两篇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是它多运用叙述,少描写,详略得当。通过这样系统的综合训练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文言知识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迁移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导读法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

(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首先要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教材的知识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导读法讲授《张衡传》就是要学生掌握人物传记叙事写人的手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精准地分析《张衡传》中有关张衡的典型生平事迹,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以精炼、生动的语言展示给学生。把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事例,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教学任务。其次是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要拥有巨大的知识库存,在每讲授完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能够联系以前类似文章,与学生一起探讨此类文章的异同点,抓住此类文章的本质特征,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提高训练的质量

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所以训练的方式不能仅仅局限在对书本知识的考察,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设计《张衡传》课后习题时,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關于周围人的人物传记。该训练方式就是注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来学习来的容易。”其次,训练的方式要充分考虑学情、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张衡传》中作者对候风地动仪文字描述理解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可以采用画图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感受作者的说明层次。最后,要多创设口语情景。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后举办“我看张衡”等演讲比赛,就是运用创设语言情景来令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学生沟通欲望以及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沟通交际能力,将口语交际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丰富多样的训练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位置

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逐步走向不依赖教师的“自主”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由扶到放、直至完全“摆脱”学生的过程。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是教师做,学生听,其实质是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遵循导读法设计《张衡传》教学活动,始终把学生的读听写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活跃整个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中掌握语文基本知识,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古人说“导而弗牵”,在课堂上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而不是剥夺学生认知的自主权。在学生阅读《张衡传》前,教师依据目标提出阅读任务,在讲授过程中也是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后补充,包括课后组织的演讲比赛,这些都是在预设的基础上形成的课堂,不仅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没有教师的因势利导,语文教学课堂必定杂乱无章。

总之,钱梦龙的导读法为我们语文课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由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有其特殊的一面,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成长需求,灵活运用导读法,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也要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敦凤.入乎其里 出乎其外——《张衡传》教学设计[J].学语文,2010,(3).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昨天和今天[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李晓丹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471022)

猜你喜欢

张衡人物传记语文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张衡传(节选)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张衡数星星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张衡的“浑天说”和漏水转浑天仪
清洁工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