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位管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进展

2017-03-0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1期
关键词:鸟巢体位通气

王 燕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死于肺炎[1],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因此护理人员要对肺炎患儿进行严密的监护,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2],在护理干预中,采取什么体位,能让患儿改善氧合,预防并发症,并能在患病过程中不影响心身发育,是每个护理人员所关注的,体位管理能把每一个患儿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护理中考虑到需要的个别性,并能注意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3],体位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界的重视,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报道说明,不同的体位对新生儿疾病的影响,各种体位的摆放及护理等[4]。因此合理的体位管理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1 新生儿肺炎病理特点

新生儿肺炎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胃容量小,胃呈水平位,胃底肌与喷门肌发育差,仰卧位时幽门高于口腔水平,导致胃食管反流,而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协调,反流的胃内容物可被误吸入气道造成吸入性肺炎,根据统计95%以上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因缺氧刺激呼吸而吸入羊水、胎粪,造成吸入性肺炎[5];还有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气管短,而且管腔小,粘膜血管丰富,当病原体感染后,细菌易下行进入肺部引起感染性肺炎;患儿患肺炎时,由于气体交换面接触减少和病原体的作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呼吸道充血水肿、增厚,官腔变小甚至堵塞,加上肺膨胀不全,极易引起肺不张和肺气肿导致呼吸不畅造成机械性梗阻,导致肺通气、换气能障碍引起低氧血症[6],二氧化碳潴留。主要临床表现为低体温、反应差、口吐泡沫,拒乳、咳嗽、严重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7],有较高的死亡率[8]。

2 新生儿肺炎体位管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体位管理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界的重视,尤其是在新生儿患肺炎时,呼吸道产生大量的分泌物,如果不能够及时干预,分泌物堵塞气道,威胁患儿生命;还有患儿在住院期间还要面临各种有害刺激,如强光和噪音,高频率的非预期侵入性操作,疼痛刺激,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舒适体位,亲子分离,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9],因此合理的体位对于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体位管理,就是让患儿采取一种特殊体位,使新生儿在患病期间更加舒适可减轻患者的症状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痛苦对促进早日康复具有良好的作用[10],传统的护理体位主要是仰卧位,但一些研究报道仰卧位是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新生儿时期,呼吸肌未发育成熟,主要依靠膈肌进行呼吸运动,当肺部有炎症时,患儿取仰卧位,膈肌后部运动容易受限制,肺组织不能充分扩张;心脏也可压迫背侧肺泡组织,使其出现异常萎缩和塌陷等现象[11];难以维持氧合,都不利于肺炎的恢复,体位不适宜能引起疾病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窒息。医护通过舒适的体位管理让患儿减少疾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 体位管理的方法

3.1 俯卧位的应用

新生儿肺炎患儿选择何种体位能维持有效通气,并能维持氧合,一直是临床医务人员所研究的问题,而关于不同体位对患儿氧合功能影响也是不同的[12]。据陆丽荣、梁坚梅[13]研究:俯卧位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肺炎氧合功能,有效提高氧合指数,俯卧位时患儿氧合功能较仰卧位明显改善。俯卧位时可以使膈肌移动,膈肌后部运动不会受到明显限制,肺组织可得到充分扩张;胸膜腔内压不会受到影响,腹侧、背侧肺泡可得到扩张,俯卧位时,心脏不压迫双肺,背侧萎陷肺泡可明显扩张,使得肺组织通气/血流比值出现显著性改善,由于在重力作用下,俯卧位患儿气道内分泌物不易于反流,且能得到很好的引流,使氧合功能明显改善[14]。尤其是在械通气时可以证实俯卧位能改善机械通气患儿的氧合功能,并能降低呼吸机参数,能促进气体交换,降低氧浓度及吸氧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俯卧位也可预防臀红[15],在新生儿肺炎合并腹泻发生臀红时,取俯卧位还可以使肛周皮肤充分暴露,避免长时间潮湿,配合药物及红外线治疗后,臀红可迅速得到缓解,能减少患儿因臀红带来的疼痛、烦躁,避免了哭闹对氧合的影响。俯卧位操作简单、无创、可单人操作,俯卧位的患儿头偏向一侧,双臂屈伸置于头部两侧,两腿屈伸在身体两侧,注意保护受压皮肤及关节处,因此在患儿氧合不稳定时应可多采取俯卧位,可缓解缺氧,但俯卧位时,医护人员要勤巡视患儿,注意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加强气道管理,预防各种管路滑脱。

3.2 转动体位的应用[16]

因长期的俯卧位能影响新生儿姿势的发育,所以在患儿氧合得到改善后,可采取转动体位护理,临床主要通过护理人员让患儿床头抬高30°,首先采取左侧卧位30°更换45°然后变成半卧位,随后右侧卧位相同,其中更换体位频率每2小时1次,交替进行,在喂奶后,传统的仰卧位可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特别是进行肠内营养时,半卧位被认为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17];侧卧位能够更好的排除痰液,每次转变体位前给予翻身叩背5 min 左右,叩背的方法采取五指并拢呈勺状或使用拍击器,每次叩击抬手距离3 ~5 cm,速度为 100 次/min,沿着支气管走向节律叩击,从下而上,由外到内,促使各部分的通气趋向均匀,从而改善通气与血流比值,叩击干预工作中,护理人员还要对患儿皮肤颜色、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值等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告知医师,配合专业处理[18]。总之,临床上不同的体位护理对患者治疗期间及预后有不同的效果,转动体位护理能够更好地协助痰液排出,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减少胃食管反流,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治疗,缩短住院时间,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进一步证实体位管理对新生儿肺炎护理的重要性。

3.3 鸟巢的应用

主要是针对早产儿患肺炎后,应用鸟巢式护理,能让其感到舒适、安全,消除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紧张情绪,减少哭闹,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促进生长发育[19];林琳[20],研究发现,通过鸟巢式护理的新生儿,体温变化幅度较小、使用暖箱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血氧饱和度更高以及疼痛评分较低。“鸟巢”的制作简单,将浴巾折叠形成椭圆形的“鸟巢”并固定在暖箱上或辐射台上,“鸟巢”大小依新生儿而定,患儿可在鸟巢内随意改变体位。将鸟巢式护理应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使患儿安静,舒适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对肺炎患儿病情恢复和身心健康很有帮助。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同时,开展此项护理,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促进患儿的心身发育,保证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顺应了优质护理的发展要求。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肺炎护理过程中,医护应根据患儿的病情采取俯卧、转动体位、鸟巢式护理,为患者提供有效、及时、科学的体位护理;体位管理是一种局部治疗,能帮助患者维持氧合,顺利排出痰液,能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可降低感染风险,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舒适度,促进机体康复,有利患儿病情早日康复,还缩短住院治疗的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体位管理的方法值得推广。

[1]卢 君,林 广,林良武.126 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3(6):256-258.

[2]刘慧丽,优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5):2858-2859.

[3]姚林香,李秀妮.俯卧位式体位引流法应用于新生儿呼吸道清理的临床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20(5):139-140.

[4]黄月佳,王晓杰,刘放云,等.37所医院重症监护新生儿体位管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4):1669-1670.

[5]谢惠娟,周海群,苏小燕,等.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疗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3):324-326.

[6]桑汶红.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10(30):98-99.

[7]张玉侠.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护理[M].使用新生儿护理学,2015,12.

[8]胡海燕,吴 恩.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31-134.

[9]韦 琴,张昆珍,李神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3,6(27):1210-1211.

[10]张永燕.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时间效应[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0):1386-1388

[11]李海霞,张卫星,刘 芳,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采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6-9.

[12]何 涓.盐酸氨溴索静注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对新生儿肺炎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9(11):2324-2325.

[13]陆丽荣,梁坚梅.不同体位对新生儿肺炎氧合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1(8)111-113.

[14]吴杰斌,蒋红侠,许 红,等.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新生儿氧合指数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3):6-9.

[15]饶 芬,潘丽怡,古添彩.不同卧位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113-114.

[16]杨爱秀,冷冰花,唐 丽.俯卧位在护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的作用.实用临床医学,2013,14(5):117一119.

[17]周海群,谢惠娟,黄要平.不同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91-92.

[18]林素红.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26):108-112.

[19]朱 琦.解析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疼痛感知的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02):175.

[20]林 琳.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68-70.

猜你喜欢

鸟巢体位通气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鸟巢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