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

2017-03-06张金秀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3期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复发率

张金秀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山前医院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76)

了解 PIS 的发病机制、预后以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能够早期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其治疗更为及时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复发情况,将复发患者分为实验组,无复发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34~78岁,中位年龄56.67岁。住院一周内病情逐渐加重且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2分以上;入院后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如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抗栓治疗及给予改善循环等相关治疗。

1.2 数据收集

收集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入院后空腹静脉血所测的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CHOL)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根据患者病历描述进行入院时及入院一周病情进展时NIHSS评分。在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电话随访进行mRS评分并了解二级预防用药情况。

1.3 方法

首先,根据出院后六个月PIS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分析PIS复发与二级预防用药的关系。再将无复发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0~2分)和预后差组(mRS3~5分)两个亚组。比较两个亚组患者在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的预后差异并分析影响两个亚组预后的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PIS复发率与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关系

100例PIS患者出院后六个月复发10例,复发率为10%。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应用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的患者比例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表明良好的二级预防依从性有利于降低 PIS 的复发率。

2.2 出院一个月无复发患者中预后差组与预后良好组相关因素分析

比较预后不同两组入院后空腹静脉血所测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等。单因素分析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与预后效果相关(P<0.05),其余因素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白细胞计数、血糖、LDL 水平较高的患者,出院一个月后预后较差。

2.3 出院三个月无复发患者中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关因素分析

比较预后不同两组入院后空腹静脉血所测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等。单因素分析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与预后效果相关(P<0.05),其他因素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糖和白细胞计数较高患者,出院三个月后预后较差。

2.4 出院六个月无复发患者中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关因素分析

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等。单因素分析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因素无统计学差异。LDL、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出院后六个月预后较差。

3 讨 论

本研究针对可能降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率的二级预防措施进行了分组比较。结果显示本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六个月复发率约为10%,出院后规律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降脂药的患者复发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以往国内外关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有效的二级预防不仅是减少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1]曹莉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1):6.

[2]奚东珠.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及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3.

猜你喜欢

白细胞计数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古人计数
白细胞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