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痔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用药规律

2017-03-06贺春菊梁劲军刘淑果朱咏絮陈超云钟惠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枳壳证型中药

贺春菊,梁劲军,李 洋,柳 霞,刘淑果,朱咏絮,陈超云,钟惠芬

痔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用药规律

贺春菊1,梁劲军2,李 洋2,柳 霞2,刘淑果2,朱咏絮2,陈超云2,钟惠芬2

目的: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痔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门诊病历,录入有效信息,建立数据库。用Access进行数据整理,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符合标准的257名患者中,最常见的痔病中医证型为脾虚气陷证,为146例(56.81%)。其次为湿热下注证,为49例(19.07%)。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枳壳、槐花、白术,其性多寒、温。味多甘、苦。药物归经,以脾、胃两经最为多见。多为补虚、清热、收敛、活血化瘀药。结论:痔病治疗的中药用药规律,应符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病理念,体现“肛肠疾病从气血论治”的学术思想。

痔病;辨证论治;用药规律

痔病的中医药治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痔病治疗的中药用药规律。本研究收集了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初次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的患者的病历,按研究标准,挑选出主诉、简要病史、辅助检查、预防调护等信息资料皆齐全、中医诊断为痔病且辨证使用中药的病历。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痔病的中药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辨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其性别及年龄分布如下见表1。

1.2 规范化处理 研究因素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先对病历资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辨识,纠正错别字、简化字等,同时对中医术语规范化。将原始数据中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统计软件能够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数据化模块。再将各数据模块中的相关信息作对应的数字化转化,即用数字0和1作变换,分别表示有或无,出现0次或1次。

1.3 研究工具及方法 运用计算机数据库(Access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及运算功能,对进行数字化转化后的有效数据分别统计频次及频率。全库共收录符合研究标准的门诊病历257份,即257例中药处方,共计75味中药。

1.4 数据录入 将收集的257份门诊病历按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就诊时间、中医诊断、中医证候分型、治法、方名及其药物组成录入“痔病治疗的中药用药规律之门诊病历一览表”。将中医证候分型及药物组成录入Excel表格,制成“痔病治疗的中药用药规律之257份中药处方信息总表”。把收集的75味中药按中药名、中医证型、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录入另一张Excel表格,制成“痔病治疗的中药用药规律之75味中药药物属性信息总表”。把以上表格纳入计算机数据库(Access数据库)。以上所有数据,均采用专人双份录入的方法,并及时进行核查。

表1 符合研究标准的257例患者其性别及年龄段分布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 最常见的痔病中医证型为脾虚气陷证,其次为湿热下注证。见表2。

表2 257份中药处方的痔病中医证型分布

2.2 四气 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其性多属寒、温。见表3。

表3 总体及4种证型药物四气的数量及频次统计

2.3 五味 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味多甘、苦。见表4。

表4 总体及4种证型药物五味的数量及频次统计

2.4 归经 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大多归脾、胃经。见表5。

表5 总体及4种证型药物归经的数量及频次统计

2.5 使用频次及频率 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枳壳。75味中药的使用频次排名前40味的中药按降序排列,见表6。

2.6 功效 为便于统计分析,将21大类中药归为10类。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多为补虚、清热、收敛、理气、止血、活血化瘀类。见表7。

3 讨论

痔病发作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明显不适。采用中医药治疗缓解相应症状,秉承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要旨,可获良效。岭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此地多湿热,患者多有脾虚、湿热的表现。我们根据自己积累多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参考本地的天文地理及风土人情,用哲学思维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表6 75味药物中排名前40位药物的频次及频率统计

表7 总体及4种证型药物功效的数量及频次统计

药物的“四气”亦称“四性”。《本经》谓:“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我们门诊的痔病患者多为脾虚证或湿热证,治宜补虚健脾或清利湿热。而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的药物性多属温,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药物性多属寒,故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为寒药和温药。孙浩铭[1]亦认为应随证、随人、随时辨证,产后敢用寒药而每获奇效。临床上频繁地运用一些辛温之药,特别是在湿热病的治疗上这一特点更为突出[2]。

药物的“味”必须同药物的“性”合参,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本草从新》记载:“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此五味之用也”,“调以甘药”是中医治疗虚损病症的基本原则[3],甘味药顾护胃气,以免苦寒药伤中、败胃[4];苦味与其他味相配伍后,更能展现其独特的治疗作用[5]。脾虚型或湿热型的痔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多以便血、脱出、疼痛、便秘为主,故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为甘味药和苦味药。

归经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症为依据。特定的中药成分群对特定的经络脏腑有选择性的作用,这是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6]。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在食物的受纳、消化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运等生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脾经与胃经相表里,其经脉病候均以脾胃病症及经脉循行的其他病症为主。肾司前后二阴,为先天之本,脾胃同属中焦,为后天之本。人体发病总的病机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痔病作为一种疾病,其发生与发展,必逃不出其藩篱,亦与脾胃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的关系失常有关联,由此可理解为何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大多归脾经和胃经。

枳壳行气宽肠,为脾胃气分药。《本草纲目》谓:“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诸方治下血痢疾,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应用枳壳也可用治胸部因外伤引起的伤痛等[7]。槐花善清大肠之火热而凉血止血,擅治痔血、便血,即《日华子本草》所云:“治五痔,……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可治疗痔疮及其并发症,免除患者手术之苦[8]。白术可和中益气,健运脾胃,为治脾虚诸证之要药。《本草汇言》指出:“白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白术具有改善肠道内菌群状况的功能[9]。我们治疗痔病,取效槐花散、枳术煎,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枳壳、槐花、白术。

中医理论认为,胃肠的生理特点是“以通顺下行为顺,以滞塞不通为逆”。若阴阳失衡,气血壅滞,胃肠功能失调,则出现病理状态,表现在肛门局部,可出现便血、疼痛、脱出、肛门潮湿瘙痒等症状体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则补之”,补虚药可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痔疮生于谷道肛门之边,乃五脏七腑受湿热之毒而生者也”。清热类药物可有效缓解湿热下注肛门直肠引起的便血、疼痛、肿胀等症状。涩肠固脱、涩肠止泻、酸敛止血等收敛药,可对症治疗,缓解脱出、便血、泄泻等症状。“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丹溪心法·六郁》亦有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因此我们认为,几乎所有的疾病,均可从气血论治。肛门局部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从而出现相应病症。理气药可调场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的病机。止血药均入血分,可治疗各种出血病症。“实则泻之”,活血化瘀药可通畅血行,消散瘀血,去瘀生新,通则不痛。故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多为补虚、清热、收敛、理气、止血、活血化瘀类。诸药按君、臣、佐、使,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缓解肛门局部或全身不适症状。

对风伤肠络型患者,我们常法凉血地黄汤以祛风润燥凉血,多用防风、秦艽、黄柏、桃仁、当归炭、槐花、枳壳。其中防风为膀胱脾胃经药,是风药中之润剂。防风的显著疗效,主要体现在其宣发升散的作用上[10]。《本草正》谓之:“升举阳气,止肠风下血崩漏。”秦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有显著的镇痛作用[11],为风家润药,亦治风热,能通利二便,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桃仁为治血结血闭之要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显著[12]。《珍珠囊》有云:“治血结、血便、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止血方是我们治疗痔疮出血的常用方,具有清热止血、凉血止血、温中补虚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而疗效显著[13]。我们多化裁止血方用于气滞血瘀型患者以行气活血化瘀,常用药物为黄芩、当归炭、桃仁、枳壳、白术、槐花、秦艽等。其中黄芩性主寒凉,善泻亢盛之火以凉血,其作用有抗炎抗变态反应、解热、降压、利尿等[14]。当归为血中之气药,亦为血中之圣药,功善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桃枳术煎亦为我们常用的基本方,桃枳术煎合EN可改善胃肠道功能,符合肛肠病患者术后的物质代谢需要,可促进机体恢复正常功能[15],对最常见的脾虚气陷证的痔病患者尤为适宜,其核心药物为桃仁、枳壳与白术、三七,三者相辅相成,补正而不碍邪,行气而不耗气,化瘀而不伤正,共奏益气行气活血之效。对中医证型为湿热下注证的痔病患者,治法当以清热渗湿止血为主,我们常用的中药为薏苡仁、败酱草、槐花、黄芩等,多以附子薏苡败酱散加减。其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败酱草走血分,行血脉,以排脓祛瘀见长;附子则取“少火生气”之意。临证时,我们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方中各药的用量,同时兼顾脾胃之气[16],并指导患者服用汤药的合理方法。

通过研究治疗痔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并分析潜法用方的思路,可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借鉴,发挥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优势,进而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1]洪筱苹,李健,何桂英.孙浩铭主任产后用寒药验案4则[J].福建中医药,2012,43(3):28.

[2]唐梁,向琪.从《湿热病篇》谈温药在湿热病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 2015,33(6):20-22.

[3]张卫,张瑞贤.中药“五味”理论溯源—味的起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1):60-62.

[4]杨红,杨彩虹,朱晓东,等.中西结合探析甘味中药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4,29(12):2550-2551.

[5]吴安芝,张引拖论述苦味药的药性的特征及其配伍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1,2(7):85.

[6]邓凯文,贺福元.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及“穴药”法的提出[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3,38(10):1643-1648.

[7]陈锥,陶益,王悦,等.磁珠富集与液相色谱I质谱联用结合筛选枳壳中脂肪酶抑制剂 [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33(12):2692-1699.

[8]杜志春.自拟柴葛槐花汤内服、坐浴治疗痔疮100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3):33-34.

[9]鄢伟伦,王帅,任霞.白术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6):417-419.

[10]李轶雯,韩忠明,李岳桦,等.防风的中药学研究[J].特产研究,2011,3 (2):68-70.

[11]张新新,贾娜,孙琛,等.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4):341-343.

[12]颜永刚,裴瑾,杨新杰,等.中药桃仁的品种、品质与药效相关性分析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6(4):296-298,302.

[13]李秀荣,许艳艳,李慧杰.焦中华应用止血方治疗血证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6):1073-1074.

[14]王传娟.黄芩的抑菌作用及有效化学成分的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130-131.

[15]伍剑斌,梁劲军.桃枳术煎合肠内营养在肛肠病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8):104-105.

[16]梁劲军.浅谈围手术期从气血论治[J].广州医药,2012,43(2):48-49.

(收稿:2016-10-08 修回:2016-12-16)

(责任编辑 司呈泉)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ws of Hemorrhoids Dis-ease

HE Chun-ju,LIANG Jin-jun,LI Yang,e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

ObjectiveTo Collect the data of outpatient medical records and analyse,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ws of hemorrhoids disease,so to guide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The outpatient service medical records which meted the diagnostic were entered valid information, and set up the database.All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Microsoft Access and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ResultsThere were 146 cases(56.81%)among 257 patients belonged to syndrome of Sinking of Qi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accroding to TCM Syndrome Types of hemorrhoidal disease.The cases of Syndrome of Dampness-heat Pouring Downward were 49 cases(19.07%).Most frequently used drug were Fructus aurantii,Flos Sophorae and Atractylodes,whose property of cold and warm.The property and flavor of these herbs were predominantly sweet and bitter.Drug tropism was mostly entered to spleen and stomach meridian.These herbs were tonify deficiency, heat-clearing,restrain self's medicine,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by removing blood stasis.ConclusionThe law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hemorrhoids disease should comply with the“prevention first, treatment second concept.The academic thoughts of treated anorectic diseases from QI and blood should be reflected.

Hemorrhoids disease;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medication laws

R657.1+8

A

1007-6948(2017)01-0014-04

10.3969/j.issn.1007-6948.2017.01.004

1.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广州 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510130)

梁劲军,E-mail:1056537008@qq.com

猜你喜欢

枳壳证型中药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江津枳壳发展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