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进行时

2017-03-05

中州建设 2017年24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边界界面

一等奖

《边界蔓延——基于多代共生的社区营造》作者:林佳鸿 马志强 余肇欣(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设计理念:

设计基于对老人、青年、儿童三代人之间的活动交集出发,增进人群间的交流从而激活社区。空间操作上将原本只做垂直交通的封闭楼梯向外拓展,置入公共活动平台,将住宅的顶界面和底界面贯通,底层仓储和闲置空间开放成为菜市场和居民活动中心,而屋顶作为种植和加工场所,网状结构贯穿连接建筑的内表面,在地面墙面屋面之间的转换形成各种行为空间。

通过种植让网成为交往界面,使不同人群的生活形成交集,而种植衍生的加工品形成餐饮、集市,增强了社区之内以及社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主席评语:

它是三个奖项里面最切题的一组作品,每个方面都做到了,而且做得都不错。我当初之所以选择一个老旧小区的边缘,即与城市有一个界面的房子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目前的城市更新中,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把所谓脏乱差的部分彻底清除。

其实我觉得老旧小区,经过人在里面住了这么多年,其鲜活的生活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这是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最需要保留以及提升的。一等奖的方案反映了这种欲望,在这样一个破旧的小区里,他们看到了生活的价值。

——胡越

看到这幅作品后,我觉得它的作者和指导老师都很懂得生活,真的是从生活的角度来设计。所以不管从“天上”到“地下”,包括改造成本确实很低,但又有很强的示范性和限制性。所以一等奖各方面都做的不错,尤其是“地上”这一块儿。它从小区的街区延展到了城市的街区,又把商业街激活了。而且空间的变化非常好。

——徐 辉

二等奖

《Walled City》作者:翟珂(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设计说明:

基地选在西安遗址区与城市居住空间中的“分裂带”区域,作为城市化扩张的产物,分裂带由于特殊的城墙记忆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设计方案通过时间与类型两种维度,分析了“墙”这种看似基本、却被赋予了政治意味的建筑元素,是怎样影响周围的物质空间以及人的意识。这两种维度分别是从汉城墙的历史中找寻城墙角色的转变,并在平行维度上对比类似的“墙”,例如柏林墙、墨西哥墙,以及一款“监狱游戏”中的自建墙,来分析“墙”所隐喻的隔离意识。

方案将一系列的墙变成了一个自发性、实验性的户外活动场所,完成了从“意识边界”到“强调边界”、最后到“异化边界”的边界融合三部曲。

《“廊”过境迁——寻找记忆中的巷子》作者:黄子倪 史殷屹(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机械与建筑学院)

设计说明:

你是否曾在大街小巷中尽情奔跑穿梭,是否听过一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当城镇变成城市,记忆中的温情巷子变成厚墙高楼,人情何去何从。墙保证了隐私,却隔绝了外面世界的欢声笑语。

《蜕故兹新——成都下涧槽机车厂公寓改造》作者:罗中梁(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014级)

设计说明:

这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宅隶属于成都北改政策片区的下涧槽社区内。城北地区工业历史文化厚重,附近有各类新兴城市公园和宗地改造公园,且紧邻成都理工大学。该小区内目前70%居住的都是60岁以上的机车工厂退休老人,是成都年代最悠久的老式街区之一,但随着该片区活动人口的转型,城市状态的更新,街区的服务对象及功能也随之改变。

这次选址是处于小区西南处最边上一座板式老宅进行改建,在对其边界与结构进行打破与重置后,可以与城市公园的边界相互共鸣,同时位于主干道附近,交通人流较为密集处,有机会成为城市公园中的地标建筑。在目前短期拆建途中,继续在该小区最后的余晖里为其带来最后的活力,并且收纳这一条条街区的珍贵记忆。

三等奖

《西墙溪房——营造多义性的“墙域”空间》作者:肖玉婷 陈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设计说明:

东莞西溪古村为典型的岭南古村落,全围内村落面积与水面面积几乎同大。村前的古塘,其一为村内提供日常用水,其二取其聚福之意。同时当地降水量大,故村前与池塘间有高1.7米、长170米的围墙,防止自然灾害。

现今池塘虽已不需承担往日的作用,但俨然成为古村的重要意向。且村前的晒坪作为村内唯一的大型开敞空间,形制过于窄长,缺少停留感。村落与池塘的关系被一道堤坝生硬地隔开。

本设计着眼于晒坪、池塘与堤坝的关系,旨在重新定义堤坝这一村落与水面的边界,使晒坪上的空间得以向水面延续,加强两侧联系,在堤坝上串联人的行为活动。

《城市之窗·大院之门——一栋边缘建筑的双向生长》作者:郑赛 董思宇 黄山(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设计说明:

我们选择了郑州金水路旁一栋介于高架桥与社区院落的边缘化五层板式住宅楼。在建筑的西立面三层正中有一座通向高架的吊桥,同时住宅一层被高架桥完全遮挡,这栋楼的一层与三层房间大多出租作为商业或闲置,住户散落分布在二、四、五层,这里的居民依旧延续着集体主义生活,使用着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公共厨房。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从住宅东侧的院落通向城市,社区的人们需要步行近十分钟,然而由于吊桥的设立,不仅仅是这栋楼的居民,整个社区居民都可以短时间通过这栋楼的交通空间经吊桥出行。

于是,我们希望将这栋边缘化的住宅楼改造为,一个集“集体主义生活”与“立体交通系统”为一体的城市院落边界,从而使城市与社区的边缘化建筑恢复生机。

《慢灵魂——成都立交下的两点一线》作者:方俊杰 赵东诚(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设计说明:

本次我们将焦点汇聚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高架交通枢纽——双桥子立交桥到万象城的城市发展现状,成都市以环型布局规划,随着土地饱和与城市发展,一环二环已达饱和,人口经济向外流失,二环高架成为这样一面脆弱界面。作为城市的枢纽与传导的关键区域,这里包涵了这座城市诸多的矛盾和荒芜等待开发发掘和利用。

所以,本次我们致力于在一个新与旧的交接处寻找一种平衡的感觉将两者串联,在城市老旧的吊脚楼、街里巷内卖唱下棋的小径里找到属于当下这座城市应该具备的边界拓展,结合成都最“巴适” 的慢生活特色,在平日里被人忽视的灰色空间和被政府修缮良好的设施之外去发现更安逸的生活,让中国人天生就有的爱好不要泯灭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也不要让现代的我们忘了自己是谁。

本案针对立交桥下的广场装置设置以及紧邻道路便捷居民楼的形式改造展开对拓展边界的讨论。

《内向无限性——公寓改造青年公寓设计》作者:罗卉卉(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设计说明:

基地位于台湾台中东北部的一个100×100m的住宅楼,是一个围合型的住宅楼,中部有加盖剧院(不符规定需拆除)。首先分析了周边城市街区的不同的街区类型,分析流动与封闭性,作为下一步设计的基础。经过街区类型的分析,发现台中中区大部分街区的街区内部流动性较弱。在这个待改造的符合街区,我希望可以通过改造将内部边界拓展得丰富而有机。

《市井乐园》作者:邢晔 吴柳旖(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东北大学建筑学院)

设计说明:

本方案选址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一村,基于上海的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的市井哲学,并试图追溯中国首个工人新村的往昔,从房屋界面、社区界面、城市界面拓展边界,改造老旧工人村住宅楼,为曹杨一村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边界界面
守住你的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一种可用于潮湿界面碳纤维加固配套用底胶的研究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