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美术馆收藏伍霖生作品概述

2017-03-05王雪峰

中国美术馆 2017年5期
关键词:傅抱石中国美术馆黄山

王雪峰

伍霖生(1924—2008)是浙江瑞安人,他在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先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为新金陵画派成员。2017年8月11日至21日,“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墨韵河山——伍霖生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共展出伍霖生一生代表作品184件,全面回顾了伍霖生的艺术创作生涯。在此次展览中,家属共捐赠作品 19件套(作品18件,册页一套10件),展览之后,中国美术馆又在展览中挑选收藏了11件套(作品10件,写生稿一套10件)表现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作品,再加上以前中国美术馆所收藏的伍霖生当代作品1件,共计 31件套作品,这就构成了一个画家完整的收藏系统。我们串联起这些作品,既可以了解一个新金陵画派成员的艺术历程,又可以通过这些作品知见新金陵画派的艺术主张和追求,并能够将我们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空间。

一、艺术渊源:傅家山水的承续者

伍霖生随傅氏习艺是从在中央大学聆听傅抱石先生讲授中国美术史开始的。抗战结束后,中央大学回迁南京,伍霖生经常向傅抱石先生请教中国画的问题,在傅抱石艺术创作的影响下,他开始将山水画作为毕生追求的艺术方向。1950年,傅抱石全家搬入南京傅厚岗住处,与伍霖生家毗邻而居。1951年,伍霖生调入南京大学美术系任教,开始担任傅抱石先生的助教,深得傅氏信任和器重,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摩傅抱石作画。傅抱石在山水画教学上,强调画史、画论与创作相结合,在山水画创作上强调写生,并将山水画的写生步骤归纳为“游”“悟”“记”“写”四个字。伍霖生通过对傅先生谈艺的记录与研习,在理论层面上对艺术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并承续和发扬了傅抱石山水画写生思想。在山水画领域,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写生画家,他的写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自然造化中“搜尽奇峰打草稿”,以画笔为山川代言,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在山水画的语言与材质上,伍霖生直承了傅抱石笔法中一气呵成的散笔方法,并选择可以反复渲染的皮纸,同豪迈放逸的抱石皴之不同之处在于,伍霖生将宽厚和善的性情与江南意蕴相结合,其笔下所呈现出的磅礴之中见清润的笔性特征形成了他个人的语言面貌。

伍霖生绘画语言的形成一方面是继承和开拓了傅抱石绘画系统,另一方面伍霖生在青年时代于中央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中西融会的绘画训练为他的绘画生涯奠定了基础,也使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于践行文艺方针中能够有比较全面的发挥。同时,伍霖生于1978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之后,与新金陵画派画家之间在集体外出写生时经常进行交流、学习与研讨,相互之间画风亦互有所染。江苏省国画院的画家经常接受国家的创作任务,为国家机关与宾馆创作大画,画院画家之间经常合作大画,通过长期磨合,达到了画风和谐似一人之手而出的地步,这也是新金陵画派画家在绘画语言上相近而又各异的根源。

武霖生 《红在农中 专在农中》 中国画 58cm×101cm 1960 中国美术馆藏

二、图写新境: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作品收藏

伍霖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艺术创作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联。在火热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之中,伍霖生也将创作的视角转向了讴歌与表现时代生活之中。今天看来,这些作品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记录了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视角,因而这部分作品是本次收藏的重点。

武霖生 《佛子岭水库工地写生》 中国画 61cm×102cm 1953 中国美术馆藏

这个时期的创作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尝试将人民群众形象和山水画场景相结合。其二,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题材的绘画。其三,是表现革命胜迹主题的绘画。其四,是毛主席诗意画。伍霖生受傅抱石的启发和指导,到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1957年,伍霖生创作了《山区丰收运粮忙》,这幅作品就是根据他在1957年闽北山区写生所见而创作。“送公粮”是20世纪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在收获季节向公社粮管所缴纳粮食的政治任务,每到纳粮时节,农民采用各种各样的运输手段将粮食集中到粮管所,其过程如同赶集般热闹,艺术家们据此创作了很多“喜送公粮”题材的作品。在闽北一带,由于地处山区,水路成为重要的运输渠道,伍霖生将所见木筏运粮的情形通过艺术加工表现出来。画面采用“S”形构图,在两岸山石的布局上则空出河道的位置,远处群山之中,溪流奔腾而下,几艘装上粮食的竹筏由远至近顺流而下,竹筏上农家女子撑着竹篙,调整着竹筏的方向,喜送公粮的愉悦和战天斗地的精神面貌跃然纸上。在这幅作品中,伍霖生通过在生活中的深入观察,捕捉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事件,通过艺术化表现,传达了时代的新风尚和农民翻身做主的愉悦精神面貌。这张作品在1958年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印成单张年画出版。从伍霖生的大量表现人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将水彩画和工笔人物画的技法进行融合的尝试,同时也将水彩画的技法运用到他的山水画中。1960年,伍霖生创作了《红在农中 专在农中》,伍霖生直接根据当时农中的口号画了这幅作品,农中的学生由教室走向田间地头,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学习农业知识,做又专又红的学生,这在那个年代是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在技法表现上,画家将水彩画的技法和水墨画结合起来,画面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渲染了新时期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收获喜悦的氛围。类似于表现社会主义农村、农民新面貌的作品还有如《人勤春来早》(1960年)、《山区好春光》(1962 年)、《江南春雨》(1962 年)、《香菇丰收》(1958年)、《放水》(1956年)等,这些作品都是伍霖生在深入生活之后进行艺术加工所成,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成就,以及农民翻身做主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社会新气象。伍霖生在1956年创作的《春风》及1960年创作的《春光好》两幅作品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画面所表现的分别是放风筝和踏青的情节,预示着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将和新中国共同成长,成长在阳光下的他们充满着朝气和希望,同时也是无比的幸福。除了对于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的歌颂,伍霖生还和其他画家一样,关注和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早在1953年,伍霖生就利用暑假去安徽佛子岭水库写生,回来之后创作了《佛子岭水库》,表现了新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场面,这幅作品入选了1955年的第二届全国美展。从伍霖生现存的手稿可见,他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是用水彩画的方法收集素材的,在创作的时候,他将水彩画技法融入了山水画语言之中。他在1959年创作的描写京杭大运河刘山船闸工地建设的《战胜严寒》,表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在这幅作品中,伍霖生将建设场地的现场速写素材与水彩画、山水画技法融为一体,有着极强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受。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成就是南京画家经常表现的主题。1973年,伍霖生几易其稿,创作了《天堑变通途》(1973年),记录了这个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表现革命胜迹主题上,伍霖生以山水画的形式,创作了《井冈山》(1971 年)、《今日泸定》(1976 年)、《遵义》(1977年)等作品,伍霖生以革命圣地为题材的创作是在实地考察写生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最为重要的是他在创作这批作品时怀着对于革命圣地的无比崇敬之心,因而这些作品显现出崇高、谨严与神圣的美学追求。在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方面,伍霖生很显然受到了傅抱石同类题材创作的影响。他创作的《清平乐》(1964年)、《登庐山》(1964年)等作品在技法上多采用傅抱石的皴法,用笔轻松而豪放,展现出浪漫主义色彩,将革命的诗意和山水画的艺术语言融合起来,丰富了毛主席诗意山水画的创作内容。

武霖生 《人勤春来早》 中国画 87cm×45cm 1960 中国美术馆藏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这个特定历史时期里,伍霖生的创作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的“新气象”“新变化”而展开,忠实践行中国共产党的“二为”方针。从艺术角度来说,正是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促进了伍霖生在绘画技法上的开拓和完善,他将学院的技术训练及傅抱石的教导融会起来,在现实表达面前寻找艺术语言的新路径。

三、代山川言:山水画写生稿与创作的收藏

“文革”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反思文艺创作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此时,伍霖生也从南京师范学院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专门从事山水画创作,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正值壮年的伍霖生迎来了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在创作上,伍霖生的山水画开始超越为政治服务的叙述,走向追求山水画本体语言的现代开拓。伍霖生遵循傅抱石的写生思想,从写生中寻求山水画的创新之路,无论是在南京师范学院任教时期,还是在江苏省国画院从事专业画师时期,写生始终伴随伍霖生的艺术生涯,他的山水画创作是从写生素材中展开的,我们将他历年的山水画创作予以归类,主要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系列,即黄山写生、浙江写生、西南写生、湖南写生、东北写生。

伍霖生一生四上黄山,他受傅抱石指点,以黄山为师,黄山的题材贯穿了他的一生。在他的常用印中就有“黄山情深”“黄山神韵”“吾师黄山”“黄山归来”,从中可见黄山作为写生对象在伍霖生心目中的地位。黄山是他的自然之师,也是他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1956年和1957年,伍霖生两上黄山,归来之后创作了《黄山天都峰》 (1956年)《黄山始信峰》(1956年)《写黄山西海门》(1957年)等作品。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伍霖生在山水画艺术语言上的探索,他将西方水彩画语言和中国的笔墨结合起来,采用写实手法表现黄山的各个景点。表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黄山变化也是这个时期黄山题材的表现重点,《黄山工人疗养院》(1960年)、《黄山之春》(1960年)这些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对于时代之变的讴歌印记。我们从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迎客松》(1972年)、《黄山松云》等黄山题材作品中可以看出伍霖生的山水画语言已经走向成熟,在长期的练习中,他摸索出较为熟练的山水画程式,一种承继于傅抱石而又自抒己意的山水画风格逐渐形成。20世纪70年代末期,伍霖生正值艺术创作的高潮期,我们从这个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的黄山题材作品如《黄山飞瀑》(1978年)、《黄山西海》(1979年)、《黄山桃花坞》(1981 年)、《黄山暮云》(1982 年)、《天都之路》(1986年)等,可以看出伍霖生在技法表现上愈发精炼。《黄山松泉》 (1988年)这幅作品是作者将黄山的诸种意象——山峰、瀑布、迎客松、云雾融为一体的再造山水,我们无论是从云气的布白、瀑布的水口,还是松树的点缀、山势的远近上,都可以看出画家经营布置的能力以及笔墨技巧的娴熟,画家的真性情及自信此时已现于笔端。黄山题材依然是伍霖生晚年表现的重要题材,《黄山云》(2001)这幅作品所表现的趣味呈现出朴拙而平实的特点,这一方面是他晚年受身体影响,另一方面是他在晚年走向去除浮华的心态所致。黄山专题几乎可以反映出伍霖生一生山水画创作轨迹。而在浙江写生的系列中,依然和黄山系列有着类似的情形,他从自然中学习技法到风格的自成一体,再到笔墨的自抒胸臆,伍霖生以造化为师,开创了山水画之新风。

武霖生 《今日泸定》 中国画 110cm×65cm 1976 中国美术馆藏

武霖生 《黄山松泉》 中国画 132cm×68cm 1988 中国美术馆藏

武霖生 《遵义》 中国画 87cm×45cm 1977 中国美术馆藏

1978年,伍霖生调至江苏省国画院,成为专业画家,在这个创办于1960年并由傅抱石任首任院长的国画院里,傅抱石的写生思想在新时代以集体的力量得以弘扬。1960年的二万三千里写生壮举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生新篇章,随后,在北京举办的“山河新貌写生作品展”确定了新金陵画派的学术定位与意义。自此,集体写生与创作成为江苏国画院的优秀传统。对伍霖生山水画创作影响较大的写生有1976年的西南写生、1977年的湖南写生以及1978年的东北写生,这些系列写生创作是伍霖生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在西南写生和湖南写生中,山水画的创作基调还立足于对革命圣地、革命足迹以及社会新貌的表现,如表现泸定新貌的《泸定新姿》(1979年)、《大渡河峡谷》(1980年),表现湘西风情的《旁水苗家寨》(1982年)等作品着重于歌颂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在山水画技法表现中,将社会现实与自然景貌融合一起,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1977年,江苏省国画院组织的湖南写生,是继二万三千里写生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写生活动,是一次朝拜伟人故里,考察社会新变的写生之旅。

伍霖生在这次写生中,用毛笔直接进行现场写生,画了大批湖南题材作品。这些小幅写生稿因为是现场写生,更具有鲜活的生活感受。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些写生稿中可以看出伍霖生在面对自然时,已经能够用山水画语言熟练地在尺幅之间创造出新的艺术意象,写生稿本身已经是非常完整的作品。它记录了20世纪70年代末湖南农村的新貌,散发出浓浓的时代气息。这种写生即为创作的能力标志着伍霖生在山水画创作上的技法成熟。1978年,伍霖生在东北写生时,领略了与江南相异的山水,尤其是冰雪覆盖的长白气象站给伍霖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据此创作了《冰雪气象站》(1978年),面对雪景以及气象站的艰苦条件,伍霖生在技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大片的留白空出雪地、山峰,只以寥寥数笔勾写出近景山岗、中景主体气象站的建筑、远景的群峰,自然是山水创新的最好老师,伍霖生面对长白雪景,应景而发,既往的技术与笔法在全新的景象前催生出创新之举。

在伍霖生的创作生涯中,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系列之外,还有表现异域景色的《阿尔卑斯山雄姿》(1978年)、表现江南景色的《太湖之滨》(1982年)、表现南国榕树的《肇庆风景》(1983年)。当然,伍霖生笔下的很多山水画并非特指固有的名山大川,完全将多年来对于造化的感悟,历练成心中的山水意象,正如郭熙所言“身即山川而取之”,他在放笔之中直抒胸臆,使山水成为他自我精神的映照。

武霖生 《冰雪气象站》 中国画 94cm×97cm 1978

四、结语

到自然中写生并在生活中历练是20世纪山水画家承延和变革古法山水的重要路径,伍霖生追随傅抱石之路,一生践行傅抱石提出的写生主张。他面对大自然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写生中获得的生命活力和自然生机注入到传统笔墨形式之中,将社会新貌和时代气息融入到山水画的笔墨情思之中,寻求山水画技法与社会现实、个人精神表达的统一。他和同时代的山水画家们一起开创了现代山水画的新境。毫无疑问,傅抱石对伍霖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傅氏以他超越常人的旷世才华与深厚学养成为一代艺术大师,正因为伍霖生是傅抱石入室弟子及研究专家,因而在一定时期内使大师的光芒遮蔽了伍霖生的山水画艺术。新金陵画派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地域流派,是当代山水画史上的重要篇章。然而,只有将新金陵画派和伍霖生放入那段历史语境中去观察与分析,才能找到新金陵画派在山水画史上的历史位置,也同样能够找到伍霖生的美学坐标。

猜你喜欢

傅抱石中国美术馆黄山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黄山冬之恋
傅抱石《古长城下》:凡画山水,得其性情
傅抱石画三峡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