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呼唤职业教育升级

2017-03-04何文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中等职业教育

何文明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产业转型升级;层次升级;质量升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34-02

据报道,在成都人才市场内,当前不少中职毕业生正面临高不成低难就、就业空间遭遇两头挤压的窘境。

所谓“中职就业空间遭遇两头挤压”,一是指不甘从事简单重复的流水线作业,即“低难就”;二是指就业受到高校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挤压,即“高不成”。前者就业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用一位中职毕业生自己的话说则是“毫无技术含量,没有上过中职的人也能干”,这显然与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后者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用一些企业的话说则是“中职毕业生比不上高职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的学习不太系统,知识面不够宽,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欠缺”,因此他们招聘时明确要求求职者有“大专及以上文凭”。在现场招聘的四川准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得更直接:“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现在发展非常快,只靠中专两三年的学习是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的。”另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还表达了另外一种诉求:“多一些性格成熟稳重的高学历人才,对于公司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有一定帮助。”可见,企业之所以乐于接收高职和本科院校毕业生,并不完全是唯文凭论,他们看中了大学生成熟的心智、较高的基础水平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而这恰恰是当前一些中职毕业生的弱項,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其实,“中职就业空间遭遇两头挤压”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作为西部地区的成都可能来得晚一些。前年,我们深入湖南中部重要工业城市株洲市的一些大中企业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不少企业早几年就不太愿意招中职毕业生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以及“互联网+”和3D打印技术的出现,这种局面肯定只会加剧,不会缓解。

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提升的一种趋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增加产品的知识与技术含量。因此,产业转型升级后对人才的素质特别是知识与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远不是过去所说的简单劳动技能就可以胜任工作岗位了,而且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工业生产、商业服务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简单的操作技能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如果我们培养的中职毕业生还停留在过去的掌握单一技能时代,到时不只是和农民工抢饭碗,而且还要和机器人抢饭碗。以上海海立集团为例,该公司截至2016年引进了480台机器人,累计替换一线岗位357个,相当于近千位一线作业员工受到机器人排挤。该公司生产压缩机外壳的钣金车间,原先有144名工人,引进机器人后,工人减至20名,减幅86%。又如,截至2016年5月,苹果公司代工企业昆山富士康工厂用机器人取代了6万多名工人。在这些企业,过去一些流水线简单劳动和噪音、高温等恶劣环境中的普工岗位基本上都被机器人取代了,工人主要承担“监工”“医生”角色,即调控、维修机器人设备、抽样检测产品。可见,面对新形势,当前中职教育必须由“制器”向“育人”的培养目标转型。

“制器”时代是工业1.0、工业2.0时代,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我国现在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开始向工业3.0、工业4.0时代迈进,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将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智能机器人将遍布工业、商业、农业等各个行业,一些高度数字化的无人工厂也会大量涌现,体力劳动和简单的脑力劳动将会由智能机器人承担,这对劳动者的从业素质要求更高,需要的更多的是知识型工人,即智慧工厂和智慧生产需要的智慧工人。

有人或许会说,现在只是少数企业出现“机器换人”现象,我们离智能化时代还很远。到底远不远我们看一组数据。2013年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3.7万台,销量占到全球的五分之一,迅速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增加到5.6万台,仅一年时间增加了1.9万台,总销量占全球的1/4。2015年则增加到6.6万台,销量仍占全球销量的1/4,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14年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含在建和规划中的)共40个,到2016年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据报道,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施“机器换人”项目的规模以上企业有250余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52%。广东省宣布在2015年至2017年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目前,中国机器人正在由技术研发向技术应用的方向转变,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将是中国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研究结果显示,美国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位将达到47%,英国为35%。可见,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速度日新月异,十分迅猛。

我们再算一笔账,看看“智能制造”到底离我们的学生有多远。假如有一名学生今年16岁,到2019年中职毕业时,离“中国制造2025”实现“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目标只有6年时间,那时他正好25岁,正是青春黄金年龄。如果中职阶段他没有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仍然处于“低不成”与农民工和机器人抢饭碗的水平,六年后他如何能适应“智能制造”岗位呢?而且,他可能终生再也没有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机会了,那么,再过5年,即2030年30岁时他又该怎么办?根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那时中国已经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2040年他40岁时,中国综合实力正向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迈进,也许这个时期3D打印技术已经普及,开始进入“零技能”时代,这时他们又该怎么办?面对今天正在和明天将要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我们不禁要反问:职业教育到底是为今天培养人还是为明天培养人?如果职业教育要为明天培养人,今天的职业教育不但要转型,而且要升级!

具体来说,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两个“升级”:一是层次升级,二是质量升级。

所谓“层次升级”,是指纵向打通中职教育上升通道,即中职毕业后既可升入高职也可升入技术本科继续深造。这既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要,也符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继续升学过程中,学生由未成年人成长为成年人,可以有效解决上面提到的中职毕业生心智不成熟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各地正在探索五年制高职、中高职衔接、中职对口升学等多种职业教育“层次升级”模式。但是,比起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这种改革显然速度慢了一点,步子小了一点,上升通道窄了一点。

所谓“质量升级”,即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目前中职教育吸引力不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职教育内部办学行为不规范、自毁形象,甚至将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简化成流水线打工,即上面那位中职生所说的“毫无技术含量,没有上过中职的人也能干”。质量要升级,一是要改变观念,学校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现阶段要将各种项目建设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避免重招生轻教学,防止重项目申报轻项目建设,甚至将项目建在纸上。二是重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加大基础课比重,保证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三是基于学情加强初中与中职课程内容衔接教学。大部分中职生学业水平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停留在小学水平。因此,新生入学后不要急于开展中职教学,而是要做好摸底测试,摸清学生学习底子,找准与中职课程学习目标的差距,帮学生搭好学习中职课程的台阶,先进行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初中与中职衔接内容教学。如果不顾学情,直接切入中职课程教学,学生听课如同听天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质量升级也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中等职业教育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