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构绿色生态德育体系

2017-03-04周晓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幸福绿色生态

周晓燕

摘要: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教育立足于生命的原点,教育才可能实现拓展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愿景。因此,从生命的原点提升德育品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人与生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维度,建构绿色生态德育体系,让生命体悟幸福。

关键词:绿色生态;生态德育;生命体悟;幸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29-02

绿色生态德育体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要贴近生活,而是意味着从理念、过程到环境全方位的变革。其核心从生命的原点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尤其重视学生所遇到的各种现实的问题及真实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成就个体的幸福人生。它分为四个部分:人与生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一、人与生命,在体悟中学会认识自我

有学者说:“道德的生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人生。”因此,对学生个体进行生命的教育很重要。

1.生命意识——保护最好的我。人是区别于动物有意识的生命动物,需要生命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學校从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四个篇章进行团辅活动,认识生命篇章告诉学生,从幼儿到出生的历程;理解生命篇章从如何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火灾如何逃生、地震中如何自救等;珍惜生命篇章从不参与校园暴力、自觉抵制网络暴力、远离毒品等;热爱生命篇章设计成功的人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挑战与思考。

2.生存能力——不断挑战自我。拿破伦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也有学者说“生存教育就是使人在常态环境中学会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绿色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生存。在班级内部有意识地创设属于大家共同财物,如班级里的饮水机,要注意爱护;班级里的盆花,要浇水;组织学生一起野营;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分享,也是未来的他(她)提升与学会自我生存的有效环境。

3.生命价值——活出生命的风采。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必要的。学校组织各种兴趣社团,除统一组建学生实践小组外,学生自由选择学校的各种社团:滑轮团、书法团、舞蹈团等。这些社团展示了青春期孩子的个性色彩,也让学生活出了生命的风采。

二、人与人,在生活中学会和谐相处

古代先贤庄子说:“与人和着,谓之人乐。”“与人和”是人间最大的乐事。教师创设民主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和谐相处。

1.欣赏——让学生心态更加阳光。青春期初中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迅速发展会带来诸多人际矛盾,开展辅导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处于高峰状态的“自我中心”意识,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欣赏同伴尤为重要。就像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所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可通过班级整体活动创设人际之间的空间环境,如游戏“镜中的我”,利用活动本身提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的途径,欣赏成功,分享赞美。

2.互助——合作中体验每次成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谓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学的重要性。因此,班级可建立“一帮一”、“多帮一”、“多帮多”的活动。互帮互学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体学习目标和整体学习计划,互相督促与学习,共同进步。另外,教师也牵手学生,与学生结队帮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时,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3.尊重——心灵沟通的友谊桥梁。人是在学习中学会长大;人是在体悟中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在彼此的尊重中,架起心灵的友谊桥梁。因而,教师作为营造绿色氛围的主体,应建立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讲求沟通心灵的技巧,对学生某些“过失”的行为给予宽容,从而保证素质教育获得实效。教师要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尊重,少一些约束。

三、人与社会,在细节中培养爱心与责任

绿色生态德育源于对生命的热爱,源于对生命的律动,其价值根植于对生命的思考,为孩子的幸福人生种下绿色的根基,养成做人的根本。

1.懂事——从“问候”开始。对学生而言,养成是其一生的财富。和谐人文的理念在学生身上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慢慢养成,点滴积累。“问候”就是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天清晨,教师和两个“娃娃校长”微笑地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每一名进校的学生会主动地说:“老师,您辛苦了!”或“老师,早上好!”老师也回应“早上好!”对于校外人员,学生也会说:“阿姨好!”“叔叔好!”等问候语。

2.改变——从小目标开始。列宁说: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书香校园”营造“小而实”的目标,没有大道理,只在体验中学会改变。首先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拟定具体目标,比如计划每天阅读五页书,明天在日记上写道:“我读了 ,读了几页

,完成了 ,没读 ,为什么?”其次是改变自己,每天在阅读中汲取知识,读书的习惯改变了孩子的行为,学生体会到自己改变的不仅是阅读页数的增加而是知识的积累。最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积极的心态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3.感恩——谱写爱的乐章。爱是人性中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生命或事物的爱”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可如今的学生在浮躁的心理驱动下,普遍缺乏爱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懂得为别人付出一点点的爱。因此,《留守的天空不孤独》展现了学校把更多的爱洒向留守儿童,关爱每个留守儿童的成长,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舞蹈《感恩的心》表达了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感谢,孩子给爸妈拥抱,和爸妈交换亲情卡,温情的画面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四、人与自然,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

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就是要培养师生的绿色观念,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用绿色理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让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绿色化。因此,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体验生命之绿色。

1.走向自然——与小树共同成长。学校开展“我与小树共同成长”活动。首先,辅导员教师为孩子们介绍了植树的重要性,然后每个班级孩子与班主任找到了自己的小树,孩子和教师共同栽下属于自己班级的小树。随后,孩子们发出倡议:关心、爱护绿色生命,自觉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积极参加社区、学校、班级组织的护绿活动,让生活环境多一片绿色,多一份温馨。

2.感受自然——体验绿色之旅。活动以“环保、绿色、健康”为主题,旨在倡导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宣传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教师以实际行动带著学生徒步10公里活动,倡导学生环保、低碳生活、绿色出行,鼓励学生选择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

3.拥抱自然——宣传绿色之美。活动以“拥抱自然,感受绿色”为主题,学生走出学校,在清理市民留下的生活垃圾的同时更好的认知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爱绿护绿。每个学生一副手套、一个塑料袋是“拾荒”的工具。学生从校门口出发,清理路道两旁的食品包装袋、烟头、果皮纸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对环保的认识,倡导了“环保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的理念,身体力行,号召市民把自己的垃圾随身带走。

总之,用绿色理念把生态德育观引入到学校,构建绿色生态系统,就是要为学生种下生命的种子,奠定绿色的根基;采用绿色教育生态策略,就是让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体悟生命的幸福。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评论员[N].中国教育报,2016-01-20(1).

[2]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教育研究,2014,(06):33-40.

[3]《庄子》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M].

[4]吴鸿清.《礼记.学记》国学经典书法系列[M].

[5]陈峰.成功教子奥秘(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127.

[6]任洪亮.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0,(2).

猜你喜欢

幸福绿色生态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绿色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