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双主体机制研究

2017-03-04唐波张中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审核评估联合培养双主体

唐波+张中华

摘要:审核评估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从双主体互动式的实施方案、双主体互补式的优势结合、双主体渗透式的资源整合、双主体对接式的过程保障等四个方面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升联合培养的效果和质量,推动联合培养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审核评估;联合培养;双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233-02

一、对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现状分析

1.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合作缺乏总体指导和制度规范,要想持续有效地推进联合培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现在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应具有系统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扎实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能运用新技术不断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我国的现状是高职教育侧重于技能培养,地方普通本科教育侧重专业基础培养,都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和市场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解决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而如何确保联合培养的持续有效推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2.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深度与广度有所欠缺,尚未充分发挥双方的主体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合作培养的实施效果。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大力倡导,并得以迅速发展,但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远非易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存在着诸多难点。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双主体功效,培养出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双主体机制思考

1.双主体互动式的实施方案。审核评估不再是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评估,而转向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因此,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要从本校办学实际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家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社会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加以确定,准确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联合培养的实施方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本科院校与高职学院共同探讨、协商、确立联合办学的实施方案;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主体双方的良性互动,努力搭建高校之间开放融合的管理平台,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协议中应明确高校工作性质、联合办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模、合作工作机制、双方权利义务、培养经费分担等内容。二是成立管理机构。共同成立联合办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双方高层定期会晤和沟通机制,对联合办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与指导,研究决定双方合作的重大事宜,共同探索联合办学的思路和举措。三是制定实施原则和工作要求。在招生录取、学生管理、学籍管理、专业发展、就业指导等方面明确双方的工作原则和具体要求。在方案中既要充分体现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双主体地位,即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共同担任人才培养的主体,发挥人才培养“双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把双方的主体作用作为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又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交流互动,不断完善双方深度参与、全程合作的协同内涵,形成双主体互动式的实施方案。

2.双主体互补式的优势结合。众所周知,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办学层次、专业培养方面与高职学院都有很大的区别。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背景的本科层次人才,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则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知识相对不够扎实、学历较低。因此,在联合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各自人才培养的优势,突出办学优势互补、地域优势互补;又要将二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双主体互补式的有机结合。

3.双主体渗透式的资源整合。一是课程体系的有效整合,即根据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不同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共同研究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整合、重构现有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教学团队的有效整合,即通过培训、引进、交流、轮岗、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方式打造“协同”的专业教学团队。高校教学团队作为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联合培养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提高联合培养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三是实践教学条件的有效整合,即共建集操作性實训设备、实验性科研设备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高校实践教学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熟经验,并相应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由于各高校自身的文化底蕴不同,办学条件存在差异,部分高校存在实践教学资源零星分散、空置等问题,实践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应用和合理配置。四是教学管理的衔接,即通过教学管理的无缝衔接,让学生很快适应“1+3”模式,适应两所学校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环境。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学生,面临着适应不同学校氛围、不同教学条件、不同生活条件等情况,双方高校要加强教学管理机制的衔接,建立衔接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通过双方共建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运作,加强联合培养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4.双主体对接式的过程保障。审核评估关注“三个怎么样”,即质量保证体系建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和效果怎么样;或者说是“三个符合度”,即质量标准与质量目标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标准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效果与质量预期的符合度。这就提示我们必须建立覆盖教师、学生、管理者、用人单位等立体的、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让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与评价工作中来,才能真正地促进质量提高,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保障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二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保障联合办学的实施效果;三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保障学生就业能力顺应社会市场需求;四是过程监控与反馈评价的对接,合作高校双方通过政府的整体调控,结合学生及用人单位的评价与反馈,形成有效合力,对联合培养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监控和评价反馈。

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双主体机制是教育资源高效配置的有效平台,对高校间的协同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通过双主体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促使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联合办学,推动联合培养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更好地体现审核评估的“四个度”。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审核评估范围结构及内涵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9):1-5.

[2]刘民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方法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3):1-5.

[3]张兄武,陆丽,唐忠明.中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管理,2011,(4):66-69.

[4]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33-38.

猜你喜欢

审核评估联合培养双主体
审核评估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刍探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