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中风研究进展※

2017-03-04周亚军郑希康杜梧榕金竹青

河北中医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针头针电针

周 鑫 周亚军 郑希康 杜梧榕 金竹青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4级本科生,浙江 杭州 310053)

针刺治疗中风研究进展※

周 鑫 周亚军1郑希康2杜梧榕 金竹青△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4级本科生,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针刺治疗中风有独特优势,我们总结体针、头针、电针、头体针结合、眼针、针药结合等治疗方法,分析临床取穴治疗特点,发现:①头针疗效普遍优于体针;②头针常取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体针常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醒脑开窍针刺法则选用内关、三阴交、极泉等穴,电针疗法常选百会、肩髃、丰隆以及夹脊穴;③体针主要用于改善肢体运动状态,头针或头体针合用、针药结合主要用于治疗偏瘫等全身状态,电针明显改善偏瘫患者颅内患侧血管的顺应性和弹性以及下肢功能,眼针也取得一定疗效。总结这些临床取穴经验并推广应用,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卒中;中医疗法;针刺疗法;综述

中风又称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临床常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等,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近年来,国内对针刺治疗中风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刺治疗中风的方法主要有体针、头针、电针、头体针结合、眼针、舌针、针药结合等,每一种治疗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应的患者不一样,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也有所不同。我们将针刺治疗中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总结这些临床经验,并推广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1 临床常用针刺疗法

1.1 体针治疗 黄日龙等[1]上肢取穴肩髃、肩髎、天井、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穴髀关、血海、阳陵泉、纠内翻(外踝上3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可缓解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杨翊等[2]选取患者患侧上肢主动肌肌止点及拮抗肌肌腹进行针刺治疗。结果:可有效减轻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上肢痉挛,明显改善其上肢运动模式。董瑞兰[3]选取患者患侧手足阳明经穴、曲池、合谷、风池、足三里、丰隆为主穴,并按经络辨证选取配穴进行治疗。结果: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明显提高,说明体针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王雪飞等[4]针刺“王氏夹脊穴”(即第2、4、6、8、10、12胸椎棘突下,第2、4腰椎棘突下旁开3分,共16穴)治疗卒中。结果:可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发生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2 头针治疗 头针也称头皮针,是基于脏腑经络理论及大脑皮层定位理论的一种辨证取穴施治疗法。近年来应用头针治疗中风的报道较多。余蓝[5]以头针为主治疗中风,选用顶颞前斜线(即前神聪到悬厘的1条斜线),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的1条斜线),分为5等份(均取瘫痪对侧),分别为上1/5、中2/5、下2/5,根据患者的瘫痪情况,选好治疗点,如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舌强等。结果:总有效率95.3%,且患者半身不遂、头痛、头晕目眩、面色白症状明显改善。庞国军等[6]应用头针抽提法治疗卒中偏瘫,取病灶侧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采用指切进针法,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顶中线由前顶刺向百会,顶颞前斜线由前顶刺向悬厘的上2/3节段,用2根毫针接力刺法。结果: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临床症状亦得到明显改善。刘建浩等[7]治疗中风偏瘫,取病灶侧,在百会到太阳穴连线上,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结果:针刺头穴即刻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上肢、手和下肢肌力,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即刻效应更明显(Plt;0.01),而手肌力即刻效应相对较差,可能与手为精细动作,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比例大所导致损伤较重有关。欧阳颀等[8]认为临床上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关键在于得气、合适的针刺手法、有效的刺激量、适宜的治疗时机联合康复训练。

1.3 电针治疗 代国军[9]应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在头颈部取穴百会、双侧太阳、风池、风府,上肢取穴患侧极泉、曲池、内关、手三里、大陵、合谷、后溪,下肢取穴急脉、阴陵泉、委中、三阴交、丰隆、商丘、太冲、解溪、丘墟。结果: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早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肢体运动功能,疗效显著。朱润佳等[10]选取百会、双侧风池及患侧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丰隆、悬钟、昆仑作为主穴,取肩髃与合谷、环跳与昆仑接电针,以连续波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结果: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电针治疗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颅内受累血管的顺应性和弹性,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改善或恢复颅内血管功能,增加脑供血,消除血管梗阻,促进中风后康复。目前,有诸多学者选用电针夹脊穴来治疗中风,均取得了显著疗效。陈晓军等[11]应用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选取夹脊穴1、3、5、7、9、11、13、15、17与2、4、6、8、10、12、14、16(均双侧),2组穴位隔日交替,用疏密波。结果:下肢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温月贤等[12]应用电针患侧第2~7颈椎夹脊穴,第1~5腰椎夹脊穴,先用高频密波,后用高频疏密波。结果:电针夹脊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萧婷等[13]选取第1胸椎、第5胸椎和第1腰椎、第5腰椎夹脊穴行电针治疗。结果:电针夹脊穴对中风软瘫期肢体障碍的康复治疗有着促进作用。另有研究发现,电针经筋结点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建立下肢正常运动模式有明显疗效[14]。

1.4 头体针结合治疗 临床上治疗中风多采用头体针结合,取得了显著疗效。崔秀芳[15]将7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应用体针治疗,主穴取风池、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髀关、足三里、悬钟等;治疗组40例应用“方氏头皮针”[16]联合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FMA评分、MBI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lt;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lt;0.05)。杨爱平[17]将100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Plt;0.01),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葛成慧等[18]针刺督脉为主,沿督脉取穴,主穴取水沟、百会、大椎、命门;配穴取风府、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腰阳关。结果: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石学敏[19]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患者9 005例,主穴取头面部人中及内关、三阴交,辅穴为极泉、尺泽、委中,根据临床表现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双向调节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脑血流状态;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减轻脑组织损伤;升高前列环素I2(PGI2)与血栓素A2(TXA2)的比值,减少血栓形成机会,从而促进脑组织康复。郭蕴萍等[20]将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体针疗法,取穴:上肢瘫痪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痪取环跳、风市、阳陵泉、伏兔、足三里、绝骨、太冲,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醒脑开窍法,醒脑开窍法取穴:主穴为人中、内关、三阴交,辅穴为极泉、尺泽、委中,配穴为合谷、风池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贺君等[21]应用靳三针(包括手三针、足三针、颞三针等)治疗中风。结果:中风后急性期内(1~14 d),介入颞三针(病灶侧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处为颞Ⅰ针,在其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颞Ⅱ针、颞Ⅲ针)配合手足挛三针[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鼠蹊(腹股沟动脉搏动处外侧)、委中、照海;上肢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下肢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症状改善最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5 眼针及其他疗法 眼针疗法是由彭静山教授独创的一种微针疗法,在中风后的康复治疗应用广泛[22]。孙赫楠[23]应用眼针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取穴:眼双侧上、下焦区,肝、胆区,肾、膀胱区。结果:总有效率95.8%。黄春元[24]应用眼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眼针取穴:双侧心区及脾、肝区,舌针取穴:舌3针,第1针为上廉泉,第2、3针分别在上廉泉旁开0.8寸,即金津、玉液、海泉、聚泉。结果: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显著提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1.6 针药结合治疗 目前临床上应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报道甚多,并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周松晶[25]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药组32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针刺辨证取穴,半身不遂者,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下肢取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承山、三阴交、太溪、太冲;口眼斜、言语謇涩者,头面部取百会、风府、太阳、地仓、攒竹、人中、下关、哑门、廉泉。对照组28例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余志辉等[26]应用针刺联合养阴熄风通络汤(药物组成:白芍30 g、生地黄20 g、女贞子15 g、木瓜15 g、天麻10 g、钩藤15 g、蒺藜10 g、水蛭8 g、豨莶草15 g、伸筋草15 g、牛膝12 g、炙甘草10 g)治疗中风35例,针刺取穴极泉、尺泽、曲泽、大陵、内关、天井、手三里、外关、阳池、合谷、后溪、承扶、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照海、髀关、曲泉、申脉穴。结果:针药并用调节阴阳的疗法能更好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力及肌张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李志宇[27]应用体针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桂枝、僵蚕、全蝎、桑枝)治疗卒中恢复期47例,面部取人中、下关、人迎、廉泉、地仓、颊车、风池,以上穴位交替使用;上肢取肩髃、臂臑、极泉、手三里、手五里、曲池、合谷、八邪、外关、后溪;下肢取环跳、伏兔、髀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昆仑、八风,以患则为主,可加刺健侧。结果: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肢体运动功能,降低NIHSS评分。刘海生[28]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如舒血宁注射液、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赵芝婷等[29]将75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头针选取患者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和后斜线1/5和2/5处,体针选择患者瘫痪侧,面部取水沟、地仓、颊车、风池等,上肢取臂臑、极泉、手三里、手五里、曲池、外关、合谷等,下肢取环跳、伏兔、委中、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NIHSS评分降低(Plt;0.05),认知能力评分、FMA评分升高(Plt;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lt;0.05)。刘晓燕等[30]应用中药辨证内服+中药熏蒸+针刺治疗3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进行加减,痰热内闭证加栀子10 g、黄芩10 g、胆南星10 g、全瓜蒌20 g;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加天麻15 g、钩藤15 g、赤芍15 g、石决明30 g;痰热腑实证加胆南星15 g、全瓜蒌20 g、枳实15 g、厚朴15 g;阴虚风动证加生地黄20 g、山茱萸12 g、龟甲15 g、天冬20 g;气虚血瘀证加牛膝9 g、伸筋草15 g、大血藤30 g、甘草6 g。中药熏蒸予舒筋解挛方,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独活、羌活、路路通、豨莶草、艾叶、苏木、鸡血藤、炙甘草。针刺取醒脑开窍针:印堂、百会、风池、神庭;上肢痉挛状态: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痉挛状态:髀关、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三阴交。结果:患者治疗后肌张力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Plt;0.05,Plt;0.01)。

2 分 析

我们通过总结体针、头针、电针、头体针结合、眼针、针药结合等临床常用治疗中风的方法,发现临床治疗时,头针疗效普遍优于体针,可能是头部取穴与现代研究的运动区、感觉区位置相似,故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明显。头针多选用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顶颞后斜线,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肢体偏瘫疗效明显;体针多选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醒脑开窍针刺法则多选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等穴;电针治疗头部常取百会,体部多取肩髃、丰隆、合谷、曲池等穴,另电针夹脊穴的临床报道较多。体针主要用于改善上肢或下肢肢体运动状态,头针或头体针合用、针药结合主要用于偏瘫,针刺王氏夹脊穴可有效预防患侧肢体痉挛的发生率。电针可改善或恢复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颅内患侧受累血管的顺应性和弹性,增加脑供血,促进中风后康复。电针夹脊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痉挛和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下肢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临床治疗时应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夹脊穴定位。

3 趋势与展望

随着世界老龄化的进程,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中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数据表明,不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针刺治疗中风疗效显著,且针刺价格低廉,可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刺在调整脂质代谢、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降低内皮素浓度、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及调节神经因子等方面效果确切[31]。因头体针结合治疗在临床应用甚多,所以我们选择了头针代表穴百会和体针代表穴足三里展开进一步研究,我们已发表的研究表明,电针小鼠百会、足三里穴可明显减轻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及缺血后血脑屏障损害。这可能是因为电针通过抗炎蛋白分子MCPIP1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炎症信号通路,降低脑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减少脑组织微血管外周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从而抑制脑缺血炎症反应,减轻血脑屏障损害,对缺血性脑损伤起治疗保护作用[32-33]。

临床治疗中,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我们有以下建议。①深入研究各种针刺疗法的治疗特点。根据文献分析,体针主要用于改善上肢或下肢肢体运动状态,头针或头体针合用、针药结合主要用于偏瘫治疗,电针用于改善颅内患侧受累血管的顺应性和弹性及下肢运动状态,但尚未有学者对此展开深入的基础或临床研究。我们认为可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研究各种针刺取穴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②提供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因患者体质不同,穴位敏感度不同,因此可建立中风的体质数据库,根据患者体质、偏瘫程度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为以后开展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启示,并为将传统针刺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提供思路,以期更好地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

[1] 黄日龙,夏青,朱宗俊,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59-62.

[2] 杨翊,刘传芃,刘经星.主动肌肌止点联合拮抗肌肌腹针刺法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痉挛状态[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6,35(5):461-464.

[3] 董瑞兰.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38例[J].陕西中医,2012,33(11):1536-1537.

[4] 王雪飞,王少松,王麟鹏.早期针刺王氏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50例[J].环球中医药,2015,8(6):751-753.

[5] 余蓝.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88-90.

[6] 庞国军,张挺,王可博.头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19.

[7] 刘建浩,鲍春龄,朱文增,等.针刺头穴治疗中风病偏瘫时发生即刻效应的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3,28(8):1259-1260.

[8] 欧阳颀,周巍,张春梅.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关键[J].中国针灸,2007,27(10):773-776.

[9] 代国军.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11-14.

[10] 朱润佳,徐鸣曙,葛林宝,等.电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及TCD影响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5):389-392.

[11] 陈晓军,陈利芳,章旭萍,等.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742-744.

[12] 温月贤,黄源鹏.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0,25(10):1858-1859.

[13] 萧婷,黄凡,杨海涛,等.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3):194-196.

[14] 盛国滨,孟悦,唐英.电针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56-58.

[15] 崔秀芳.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17):2540-2541.

[16] 方云鹏,方本正.方氏微型针灸[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

[17] 杨爱平.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1):26-29.

[18] 葛成慧,忽浩杰,朱广旗.针刺督脉穴为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9,5(3):1-3.

[19]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11(1):3-5.

[20] 郭蕴萍,张国栋,石学敏,等.醒脑开窍法合手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2584-2585.

[21] 贺君,庄礼兴,林涵.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多因素分析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2):6-9.

[22] 彭静山.彭静山观眼识病眼针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30.

[23] 孙赫楠.眼针治疗中风恢复期24例[J].中国针灸,2013,33(S1):81-82.

[24] 黄春元.眼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9):2066-2068.

[25] 周松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652-654.

[26] 余志辉,胡建芳.针药并用调和阴阳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18-20.

[27] 李志宇.体针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与运动障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3):111-112.

[28] 刘海生.补阳还五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7):34-35.

[29] 赵芝婷,杨志琴,周建.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7):196-198.

[30] 刘晓燕,郭静,杨柳.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12):66-68.

[31] 周鑫,周亚军,张怀波,等.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验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8):1358-1360.

[32] Jin Z,Liang J,Wang J,et al.Delayed brain ischemia tolerance induc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pretreatment is mediated via MCP-induced protein 1[J].J Neuroinflammation,2013,10:63.

[33] 金竹青,周鑫,杜梧榕,等.MCPIP1蛋白介导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损害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2):870-875.

2017-07-04)

(本文编辑:习 沙)

10.3969/j.issn.1002-2619.2017.10.036

※ 项目来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LY14H270013)

△ 通讯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53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5级本科生,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浙江 杭州 310053

周鑫(1995—),男,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学。

R743.305;R-05

A

1002-2619(2017)10-1588-05

猜你喜欢

体针头针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