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

2017-03-04冀虹霞杨向东刘姚姚

河北中医 2017年10期
关键词:网织血常规骨髓

冀虹霞 杨向东 刘 超 刘姚姚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

冀虹霞 杨向东1刘 超 刘姚姚2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是临床少见的一类疾病,以发热、贫血、出血为主要表现,其具有自限性,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中医治疗少有报道。结合辨证论治采用内服中药、外用敷贴,内外合治,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取得较好疗效。

急性病;骨髓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是指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导致骨髓造血停滞,全血细胞急骤减少,去除病因短时期内可自行恢复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但其具有自限性,骨髓造血停滞为可逆性,预后良好。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诊断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谢某,女,58岁。2016-12-05入院。乏力伴牙龈出血2周,间断发热3 d。患者2周前因周身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贫血,血小板1.00×109/L(余值不详),髂骨骨髓形态示:此部位增生重度减低,分叶核比例增高,骨髓染色体核型:46,XY[10],口服“达那唑”、“维血宁颗粒”,以及对症保护脏器功能治疗,症状平稳后出院。

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6 ℃,遂就诊于我院。患者既往体健,发病前无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发病前1周有染发史,“牛皮癣”10余年,未予诊治,“灰指甲”20余年,未予治疗。查体:体温37.5 ℃,心率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87/8.27 kPa(104/62 mmHg),贫血貌,周身皮肤散在淤斑淤点、色素沉着及脱屑,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0×109/L,红细胞计数1.53×1012/L,血红蛋白45 g/L,血小板计数8×109/L,网织红细胞数量0.001×1012/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09%,凝血指标、D-二聚体无异常。风湿病抗体:阴性。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风湿四项:红细胞沉降率113.0 mm/1h,余值无异常。免疫全项:免疫球蛋白E(IgE)102.0 IU/mL。结核菌抗体:阴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阴性。血生化: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肾功能无异常。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炎症。痰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入院后完善骨穿检查。综合患者血常规及骨穿报告初步诊断: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急性再障?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予静注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3 000 IU,隔日1次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 1.5 mg,每日1次皮下注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8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并予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0.4 g,每日1次静脉滴注,环孢素软胶囊50 mg,每日3次口服,十一酸睾酮软胶囊80 mg,每日3次口服,配合止血、成分输血支持治疗。中医四诊合参,患者主症发热,皮肤丘疹脱屑,溃疡,时有气短,面色淡白,舌淡,脉细。究其病因,因外感邪毒,直中骨髓,阳气郁闭,阴血无以化生,气血衰败,发为本病。中医诊断为“虚劳”病。治宜祛邪解毒,养阴通阳。处方:熟地黄20 g,醋龟版20 g,阿胶珠10 g,牛膝15 g,菟丝子15 g,制巴戟天15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桂枝15 g,板蓝根15 g,陈皮10 g,清半夏10 g,茯苓15 g,泽泻15 g,首乌藤15 g,茜草30 g,白芍30 g,三七3 g,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外用“补肾生血贴”,穴位敷贴,其组成包括:菟丝子20 g,墨旱莲10 g,续断10 g,盐补骨脂10 g,肉桂12 g,干姜10 g,红花10 g,三七6 g,上药研末,熬至膏状,取约5 cm大小药膏均匀涂抹成厚约1 cm敷贴状,贴于相应穴位。选穴:大椎、肾俞(双侧)、脾肾(双侧)、八髎、涌泉(双侧)。每日1次,敷药时间gt;6 h。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入院后第5 d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77×109/L,红细胞计数2.09×1012/L,血红蛋白63 g/L,血小板计数18×109/L,网织红细胞数量0.003×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13%。第9 d复查骨穿回报骨髓片:原始粒细胞0.5%,早幼粒细胞6%,中性粒细胞中幼13.5%、晚幼11.5%、杆状核31%、分叶核17%,中幼红细胞5.5%,晚幼红细胞3.5%,成熟淋巴细胞9%,成熟单核细胞2%,成熟浆细胞0.5%。增生活跃,粒系比例增高,各阶段比例均增高,幼稚粒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颗粒增多增粗,红系比例减低,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淋巴细胞比例减低。第16 d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37×109/L,红细胞计数2.42×1012/L,血红蛋白71 g/L,血小板计数148×109/L,血小板恢复正常,网织红细胞数量0.090×1012/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3.73%,血象稳定后出院。

2 讨 论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病,多见于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1948年Owren首先发现此病,并将其命为再生障碍危象[1]。其起病急骤,高热乏力,进行性贫血、出血,常需结合治疗效果才能做出确诊[2]。

国内对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研究较少,目前认为其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停滞,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贫血和出血倾向,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3],骨髓象:增生从活跃到极度减低,但红系明显受抑,找到原巨红细胞是其特征之一,粒系及巨核系有成熟停滞[4]。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国内外文献检索发现,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 B19)感染是诱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最常见的原因[4]。有人报道HPV-B19具有噬红系祖细胞特异性,对红系细胞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而对粒系和巨核系祖细胞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特异性地感染和溶解红系前体细胞,导致红系造血急性自限性停滞[5]。此外,有些药物也能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如他巴唑、氯霉素、苯妥英钠、秋水仙碱[6]。本例患者无服药史,考虑主要与感染相关,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治疗重在抗感染、促造血等对症治疗。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为自限性疾病,一般2~6周可自然恢复,不同报道采用治疗方法不同,一般去除病因结合对症治疗即可恢复。在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本例患者发病急,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穿刺报告骨髓增生重度减低,无病态造血,极易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相混淆,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较重,出血重,呈进行性贫血,骨髓穿刺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低下,非造血组织增多,预后不佳,故可鉴别。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属中医学“急劳”“髓劳”等范畴,来势凶险,属急危重疑难病之列[7]。其主要病因为外感邪毒,直中骨髓,阳气郁闭,阴血无以化生,气血衰败,发为此病,证属正虚邪实证,治疗重在祛邪扶正。本例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汤剂清热解毒、养阴通阳,外予“补肾生血贴”循经敷贴,益肾补血。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驱邪外出;桂枝辛温通阳,阳气得舒,郁闭得解;板蓝根助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熟地黄、龟版滋阴填髓;菟丝子、牛膝补益肝肾;巴戟天温补肾阳,阴阳并补;阿胶补血止血养阴;三七、茜草凉血止血;茯苓、泽泻、陈皮、半夏健脾利湿,燥湿化痰;首乌藤养心安神;白芍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能通达阳气郁闭,又有健脾补肾、补血滋阴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连翘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增强免疫、保肝及抗肿瘤等作用[8-9]。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因邪毒郁闭,无以生血,精血亏虚,因此配合填精养血,外用“补肾生血贴”敷贴,选药菟丝子、墨旱莲、补骨脂补益肝肾,填精益髓,续断亦有补肝肾之功,肉桂引火归源,温肾助阳,干姜温中健脾,脾气健,则气血生,两者辛热温通,气血得畅,经络通达,且引诸药至病所,红花、三七活血止血。诸药合用,补益脾肾中不忘调畅气血,使补而不滞。敷贴循经选穴,经络作为气血运行通道,在人体中起到营阴阳调虚实的作用[10]。《难经·二十三难》曰:“经络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于身者也。”《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11]选经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为主,足太阳膀胱经是十二经脉理论“内属脏腑”的重要通道[12],足少阴肾经与之相表里。取穴重在补益脾肾,通阳养血,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内应肾脏,为肾气在背部输注传输之处,能补肾益精[13-14]。脾俞穴可调理脾胃,脾胃调和,气血得生。八髎穴具有强腰壮肾、调补冲任、调经理气、行血散瘀功效[15],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16],与肾俞穴合用可助补肾之力。涌泉穴为足少阴经的井穴,可治疗肾脏及下焦病证,具疏通气血、滋补肾水之功[17]。通过相关经穴通调气血,补肾填精,起到辅助作用。

本例经中药汤剂配合外用敷贴,内外合治,外邪得祛,阳气得升,阴血化生得源,气血得以恢复,同时配合西医对症治疗,收效良好。本例治疗过程中不仅中西医结合,同时注重外用药物的作用,丰富了临床治疗的多样性。

本病预后良好,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停用相关可疑药物,病情可恢复正常。同时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发挥中药抗肿瘤等作用,可促进疾病预后。本例发病有染发史,考虑可能与患者接触染发剂有关,应引起临床关注。

[1] 于学仁.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附10例报告[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3,6(4):157-159.

[2] 孟景晔,黄仁魏,李旭东,等.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J].广东医学,2003,24(4):412.

[3] 付丽英,邢玉娥.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报告[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64.

[4] 王天有.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的研究进展[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1):75-76.

[5] 陈波斌,林果为. 病毒感染对造血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4):221-223.

[6] 庞丽萍,丁宇,谢谦,等.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04,11(5):57.

[7] 崔爱民.中医辨证治疗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J].中医杂志,2005,46(9):711-712.

[8] 徐晖.金银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148-150.

[9] 吴国友.连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10):1508-1509.

[10] 李玉.浅谈中医经络生理学及气血运行机理[C]//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1:3.

[11] 董宝强,戴俭宇,王富龙,等.原络配穴与气血流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5):315-316.

[12] 严健民.论足太阳膀胱经在经脉学说中的历史地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57-59.

[13] 吕志娟.肾俞穴临床应用浅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4):432-436.

[14] 国兰琴,陈汉平,吴焕淦,等.肾俞穴延缓衰老的应用与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732-734.

[15] 李柏文,李铁,胡秀武.八髎穴的临床应用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61-65.

[16] 黄梅,王峰,严晶,等.“八髎穴”文献考证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6,22(13):72-75.

[17] 李霄茜,尤艳利,周爽.涌泉穴的临床应用概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4):60-63.

2017-06-01)

(本文编辑:董军杰)

10.3969/j.issn.1002-2619.2017.10.026

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天津 300380

2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

冀虹霞(1990—),女,学士,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血液病的中西医诊疗。

R459.7

B

1002-2619(2017)10-1542-03

猜你喜欢

网织血常规骨髓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全国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区间和决定限现状调查与分析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