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用语“撩妹”体的语义指向变化

2017-03-03高林凤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0期

高林凤

摘要:自从《太阳的后裔》这部韩国电视剧开播以来,“撩妹”一词迅速火爆整个网络,并在年轻人群中迅速散播开来。而其实在汉语客家方言和粤方言里就有“撩妹”一词。本文就以网络用语“撩妹”一词以及方言区的“撩妹”一词进行对比,浅说其语义指向和感情色彩的改变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大众对于语言的心理认知。

关键词:网络用语;撩妹;语义变化

一、“撩妹”体的由来

2016年的一部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播出后,因该剧中男主角在女主拨打报警电话的瞬间将女主手机向空中拨出并徒手接住的动作,以及男主在剧中与女主角机智幽默而又体贴细心的情感对话,致使“撩妹”一词瞬间火爆整个网络,成为新晋“网红”,人们口耳相传,颇有“星火燎原”之势。而随着“撩妹”的走红,各种“撩”体也相继出现,并被大多网民们使用,如“撩哥”“撩汉”“撩弟”“撩姐”“撩妞”等等,层出不穷。

殊不知“撩妹”一词也并不是由于韩剧的热播才被人们造出来的新词,在汉语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中,“撩妹”一词使用频率很高,如“撩细妹”、“撩妹子人”等,意指男性一方对女性一方在语言或者肢体上的肤浅的调侃性的挑逗,以求取女性青睐,通常被用作贬义。

二、“撩妹”的语音及其语义指向的变化

(一)“撩”的语音语义

说到“撩妹”,就不得不提“撩”这个词。“撩”本身就是一个动词,后可加宾语,构成动宾式结构,“撩妹”就是这一结构的体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可知,“撩”是一个多义词,有三个读音,整合如下:

1.“liāo”:动词。

①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把头发撩起来。

②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先撩些水然后再扫地。

2.“liáo”:动词。撩拨:春色撩人。

3.“liào”:同“撂”,动词。

①放,搁:他撂下饭碗又去工地上了。

②弄倒:他脚下使了个绊儿,把对手撂在地上。

③抛,扔:别把我们撂在半路不管。①

从上述“撩”的三个词条来看,都是动词,都表示动作行为,都有“甲使乙动”的意思,如心动或者是物体位置上的移动。“撩妹”一词语义与之相一致。

(二)“撩妹”一词的语音

与“撩”的语音语义相对应,“撩妹”一词的读音应该是阳平的“liáo”,含有“撩逗”“撩拨”“挑逗”之意,意指使女性心动,对男性产生好感。我们知道,汉语复合词在选择语素时不仅考虑语素的组合关系还要考虑语素之间语音条件的制约与相互影响。“两个语素搭配成词时,常因为声调的不同而在次序上做出选择。通常见到的情形是:两个语素的声调若一为平声一为仄声,以前平后仄为常;两个语素的声调若同为平声或仄声而有阴平和阳平、上声和去声之分时,则以前阴、上,后阳、去为多见;入声语素常常出现在复合词后一词根的位置。”②但是根据对微博、微信、各大新闻杂志和网络媒体以及网民的使用情况的观察,“撩妹”这一网络用语在产生之初就被大部分网民读成了阴平“liāo妹”。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呢?“撩妹”的产生本是用来指男性一方通过幽默机智的语言或体贴细微的动作而打动女性一方,使女性心随之而动,最后获得女性芳心的行为。从它产生的条件来看,“撩妹”中的“撩”有“使之动”之意,因而在语音方面使用阴平的“liāo”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方言对“撩妹”一词语音的变化,如台湾话中“撩妹”两个语素的语音均为阴平“liāo mēi”。鉴于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语音方面的规范使用,这对词典编纂工作也时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三)“撩妹”一詞语义指向的变化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从词素的构成情况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中最主要的是复合词。“汉语复合词在选择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选择的两个语素有无像两个词一样搭配在一起的可能;其次要考虑两个语素在语义上是否能搭配笼;第三要考虑语音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最后还要考虑语素之间风格上的制约与影响。”③从构词法角度来看,“撩妹”一词是动词性语素“撩”和名词“妹”组合而成的动宾结构。动宾结构是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的,前头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头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撩妹”一词中“撩”表示动作行为,起支配作用,“妹”是被支配的部分,做宾语,是施事者通过“撩”这一动作行为而支配着受事者“妹”,指男性一方通过语言或者其他表达方式获得女性的青睐,使女性心动。

前面讲到汉语复合词的构成不仅要兼顾语素与语素语义搭配上的合乎情理,还要兼顾语素与语素语义色彩的和谐。语素与语素语义色彩的和谐又要受语素与语素之间风格的制约。“撩妹”一词本身就源于方言,方言色彩浓厚,口语性强。其由动词性语素“撩”与名词“妹”构成动宾结构,“撩”这一动词本身就带有“动作发出者(施事)”对于“动作承受者(受事)”的处置意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在方言区里“撩妹”一词意指男性对女性在语言及肢体上的挑逗与不尊重,是贬义词。但是网络用语“撩妹”的语义却与方言区有很大的不同。“撩妹”一词是随着韩剧《太阳的后裔》的播出而走红的,它旨在揭示剧中男女主人公双方在表达感情时所用语言以及所做动作的幽默与体贴。在这里,它显然已经没有了方言区里的贬义,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施事对于受事的处置再不带有强制性与戏虐性。从网民们大量使用这一词的语言分布环境中可以看出,“撩妹”一词的语义指向,也就是它的感情色彩已经从贬义转化为了中性,甚至已经被作为褒义词而使用了。“撩妹”一词意义中的“挑逗,挑拨”义已转变为“体贴,细致,风趣幽默,情商高”之义。

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方言区的“撩妹”一词更多的是指男性取悦女性时的不正当语言行为,而网络用语的“撩妹”不专指男性,也指女性。我们可以看到从“撩妹”一词延伸出来的其他如“撩哥”“撩弟”“撩汉”等等词语,其动作的发出者不再是专指男性,女性也可以称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撩妹”的逻辑主语正在从专指男性向男女皆指的方向变化。

最后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说“撩妹”一词已经完全转变为褒义词,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使用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还是带有原有的贬义在被广泛传播与使用。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一个词的语义指向和感情色彩并不是始终不变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生事物的涌现,人们认识上的发展,以及个别的临时性使用,一个词的意义和感情色彩也可能发生某种程度上的变化。

(四)由“撩妹”一词的语义变化看大众的心理认知

语言符号系统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交际功能。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一个使用语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由“撩妹”一词的语义变化,我们也能够看出在现代社会的交际过程中,人们不仅重视场合与着装行为的得体,更注重语言的得体大方。通过语言的运用,利用语言的修辞和感情色彩,在交际过程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语言不仅在学科建设中有它的重要性,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运用自如。

而从“撩妹”一词演化出来的“撩哥”“撩汉”“撩弟”等词,也从另一方面看出社会对女性的重视,为女性解放的社会学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五)针对“撩妹”这类网络用语的规范使用

网络语言是典型的社会方言现象,它的使用群体与其他行业语不同,使用人群广阔,传播速度更快,但是毕竟它只是社会方言,还没有被收入到汉语普通话中,人们大量的使用诸如“撩妹”这样的网络用语,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用词现象的混乱以及词义的混乱,并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对词典的编纂工作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网络语言流行速度快,流行时间短,还是临时性的个人性的言语成分,要想进入普通话,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所以我們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制定规范,使我们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能够在不断的吐故纳新的过程中永葆活力。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814-817

②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6

③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9-28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814-817.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洪帅.“宝宝”体走红[J].语文建设,2016,10.

[5]王晓玥,李治平.2015流行语宝宝探析[J].现代语文,2016,3.

[6]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