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探究

2017-03-03张茜潘康华李清祁佩颖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母题台湾电影

张茜+潘康华+李清+祁佩颖

摘要:2000年以来,台湾青春电影突破了台湾传统青春成长主题影片固有的模式,在青春主题之下已出现和形成独具风格特点的母题,校园爱情题材、青春励志题材、同性恋题材等青春母题的出现,推动和完善台湾青春电影的广泛发展。台湾青春电影逐渐以类型化的发展模式,弥补和创新了台湾电影产业创作样式,为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中爱情、励志以及同性母题尤为凸显台湾新青春电影特性,本文通过这三大母题作为切入点,对影片作出分析,以探究台湾新青春电影。

关键词:台湾;新青春;电影;母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电影在经历过贴近现实主义的辉煌“新浪潮”之后出现整体疲软状态,台湾本土电影市场迅速萎缩,电影产量逐年减少,票房陷入低谷,台湾电影几乎要就此结束。新世纪以来,台湾青春电影以其创新的表达形式、鲜明的叙事主题、清新的影片风格,为台湾电影产业带来绚丽的“青春”之光,突破台湾电影产业在大片时代冲击下的发展瓶颈,创造台湾电影票房奇迹,扭转台湾电影产业创作格局,在华语电影及亚洲影坛逐渐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母题与青春电影

“母题”是一个外来概念,英文为motif,被学者采用作为术语。陈建宪称之为“海绵词”,即“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人,对它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1]的确,“母题”这一概念虽然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然而“母题”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在学术界至今都未能达成一致。作为电影主要批评用词的母题,其意为:任何技巧、物体或主题意念不断地在影片中重复。歌德认为,母题是一种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本文所提到的台湾新青春电影母题,主要指新世纪以来台湾青春电影不断重复的主题意念。对于青春而言,总不乏人们的怀念与眷恋,而青春电影正是人们实现继续重复的途径之一。而当中不断重复的内容其原型可看做是青春主题下的一个个母题,如爱情、励志等。

二、爱情母题

(一)关于爱情电影

爱情是台湾青春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青春电影当中,21世纪以前的或沉重或压抑的主题在这一时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还青春以阳光快乐的本质,着重表现那明亮的一面,即便忧伤,也只是晴天中的雷阵雨。青春不再残酷,终于开始展现其自身的美好。台湾新青春电影更重视用文艺的方式表达爱情,影片用小清新的方式呈现了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情愫,将台湾青春片惯用的校园、爱情等套路捆绑上小清新路线,以岁月的变迁映照青春的成长与情感的成熟,让观众感受到了岁月的悠长韵味。

(二)台湾新青春电影唯美浪漫的爱情设定

从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到《我的少女时代》中对于爱情母题表达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推移,台湾新青春电影中的爱情都逃不脱唯美浪漫的爱情设定,影片中表达的爱情是那样的清新自然,没有华装艳服,简单的校服带着纯洁清新,仿佛散发着淡淡的花香。《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扎着马尾辫的沈佳宜和坏学生柯景腾,到《九弄咖啡馆》里面留着蘑菇头的心蕊,还有《我的少女时代》模范生欧阳非凡,校园霸王徐太宇和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林真心,她们都穿着代表着青春记忆的校服,嘻哈打闹伴随着欢快的步调回响耳际,阳光清澈慵懒地渗入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不施粉黛、白净纯洁的人物带着青春清冽的气息。清新的校服,蓝蓝的天空,翻腾的大海,美丽的宝岛风光,纯纯的友谊,唯美的爱情,淡淡的哀伤,这些共同组成了一幅追寻青春和爱情的美好画面。台湾新青春电影,就是在这样清新、唯美的光影画面中展现了,细细地讲述新时期以来青少年的生活、感情和他们的成长,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风格。

当然,与台湾新青春电影中呈现出来的纯纯的爱情相比,现实或许残酷很多。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电影和梦境有某种联系,实际上,电影和梦境具有相同的方式。”“这种美学特征,与我们所观察的事物之间的这种联系构成了梦的方式的几个特点,电影采用的恰恰是这种方式。并依靠它创造了一种虚幻的现在。”[2]因此电影最早被称为“白日梦”,正如弗洛伊德对梦的本质的定义中指出的:“梦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3]台湾新青春电影正是如此,用爱情母题,为观众造了一个我们唯美浪漫的爱情梦。

三、励志母题

(一)关于励志电影

台湾的新青春励志电影中,不再过多关注青春中纯洁的爱情和小清新的布景,而是侧重于用真实的人物以及感人的故事去表达年轻人们的追梦之旅。新青春励志电影的导演和编剧近年来都从青春梦想这一简单的道路上进行创作,回归到以直面生活、再现生活为其本质特征的现实主义。[4]这一时期的电影导演通过再现现实生活,来探讨青春时期成长的方法与途径,给予青春期迷茫中的少年少女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心理情感上的共鸣。

(二)台湾新青春电影励志三大特征

11 年上映的《翻滚吧,阿信》将台湾新青春电影三大特征皆较好体现出来。第一,电影内容上,大多都是从普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着手,表现普通而平凡的年轻人通过对梦想的坚持和努力,在青春的充满磨砺的道路上永不停歇,最终获得了成功或者离梦想更近一步的故事。阿信从小到大都梦想成为一名体操运动员,然而他长短腿的缺陷,加上其母亲的奋力阻扰,使他不得不远离实现梦想的道路。在远离梦想道路期间,他经历了很多磨难,迷茫过,认命过。但最终他还是执着于自己的梦想,重新回到了体操训练场,最后获得了瞩目的好成绩。第二,电影题材上,电影的主旋律是梦想,并且都是以真实的故事和人物为影片的原型,或者是通过真实故事进行改编。在这点上,新青春励志电影都努力回归现实主义,从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出发。《翻滚吧,阿信》就是根据体操运动员林育信的真人真事进行改編。第三,电影所传达的精神上,都是通过叙述电影主人公追逐梦想的过程,传达一种积极向上,不放弃的精神。阿信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不放弃的精神。

追逐梦想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伴随着种种磨难与挫折,但一步一步将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们在青春中最难忘的时光。在倡导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今天,电影中对于梦想的执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是社会上所提倡的主旋律精神,因此青春励志电影是近年来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类电影。

四、同性母题

(一)关于同性电影

在台湾的新青春电影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母题——同性。出于道德以及情感等原因,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在中国一直受到主流影视的排斥。然而,自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外国尤其是美国激进分子的同性恋维权运动,使得人们不得不开始正视同性问题。台湾电影紧跟时代潮流,对同性恋情进行探索分析,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品了大量同性恋题材的电影。随着这些电影对于同性恋情的呈现,潜移默化间,人们提高了对同性恋的接受度,更多地关注这些一度被社会挤压到边缘地带的同性恋者。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民众的接受度的提高使得台湾新青春电影中关于这种题材的电影更是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出现,呈现出一幅与众不同的同性恋亚文化景观。

(二)台湾新青春电影叙事风格微观化

台湾的新青春同性电影中,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叙事风格的微观化。不同于李安、蔡明亮这一代导演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同性恋者,台湾新青春同性电影更多地立足于微观的视角,以更加狭窄的叙述空间、更加单调的人物关系,向观众讲述私人化的同性恋故事。在情节上不再偏重于同性恋者面临的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阻力,仅仅讲述电影里几个主角之间分分合合的故事。易智言导演的电影《蓝色大门》中讲述的女主公孟克柔在林月珍和张士豪之间的情感摇摆不定的故事。电影中对处于迷茫期的孟克柔的心理进行了详细描绘,但是对于来自家庭的压力甚至是社会的压力,并没有涉及。

这批电影以学生为主,以追随自我感觉为共同特征,“在叙事上重视窥视人物内心如何对待同性情感,处理‘同性恋身份等问题,总体的情感强度较弱,电影集中呈现出一种暧昧、晦涩的情感。”[5]台湾青春同性母题影片将情感的走向归结为青春迷茫的成长主题,以青春的自我成长和蜕变为终结,以传统的青春爱情表现方式进行同性情感的表达。影片创作没有对“同性恋”题材个人喜恶的明确表达,以温暖、唯美、清新的青春笔调讲述青春成长中的同性情感。

五、结语

每一种类型电影都有相似的故事架构、相似的视觉图谱、相似的人物类型,在这些相似性的表征下,实际上隐藏着一个个原型故事,所谓“原型”,荣格曾给出这样的定义“原型是一种预先存在的形式,是集体无意识中人类部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征”,这些原型故事因为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相合拍,往往能够驱使观众去观看这些影片而不会感到厌烦。而在台湾青春电影中,一个个简单、平实,毫不夸张与做作的故事,触动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那根感动之弦。台湾新青春电影在青春主题下形成所有人们青春原型的母题,为台湾电影的发展提供曙光,以爱情、励志、同性三大台湾新青春电影母题为例,从中探究台湾新青春电影无疑是个有趣的切入点,而三大母题也忠实深刻地表现出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文艺清新、唯美暧昧的特质。

参考文献:

[1]陈建宪.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M].三联书店,1994,10.

[2][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英文版.纽约,1953:480-483.

[3][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55.

[4]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302—304.

[5]彭洋捷.新世紀台湾同性恋电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

猜你喜欢

母题台湾电影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跨年,爱的母题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论萧红童年母题中的死亡叙事
突厥语民族灵魂外寄母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