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

2017-03-01黄玉芳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黄玉芳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环节。

提起阅读能力,很多老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就是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实读懂并不难,问题是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其他能力。课标还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等。这种综合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是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课标提出的每一条阅读教学目标,都需要我们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执行,绝不能只关注本年段的目标。

这种语文教学每天都“这样重复昨天的故事”,削弱了孩子的阅读需求,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也是学生厌恶语文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阅读教学首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文本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

1.加强朗读训练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朗读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张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要辅之以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将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般来说,朗读训练主要有两条途径:(1)教师范读“激情”—师生小结“言情”—学生依“情”朗读—体会感情,了解文意。(2)学生尝试“激情”—师生矫正“言情”—学生依“情”朗读—体会感情,了解文意。这里的“情”,指的是课文中某句话或某个自然段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所蕴含的感情。

2.恰当的鼓励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动、感受带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如在教学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先让学生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然后才能入情入境地读,抒发自己的情感。具体朗读时,教师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你敢于站起来朗读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你读得真甜美”“你会读好的,相信你能行”“你简直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演讲家!”……这样的评价语,往往让学生心花怒放,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真正做到了自己与作者、与文本融为一体。

3.小学阅读教学是融多方面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综合训练

小学阅读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是融多方面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师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纲,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不随意提高阅读的门槛,不人为地设置阅读的障碍,相信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精心引领下,是可以逐步建立信心,激发阅读欲望和兴趣的。

二、阅读教学应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氛围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運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太阳》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的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这位教师还让学生组织了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在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把握文章脉络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善于看文章的人一定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所谓思路,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

脉络,是作者构思文章的顺序。

从教学上讲,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之前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构思特点,那么,就可以驾驭教材,并根据文章的脉络进行阅读教学。从学生来讲,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初步摸清了作者的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就会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也就会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开放思维发展的质疑点,培养阅读能力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体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开放学习思维的质疑点。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检查预习效果,进行总结评比,久而久之,熟能生巧,阅读能力自然形成。

2.培养学生细读深究的习惯。首先,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每篇课文都要求多读,并带着问题读,每次读的要求不同;其次,要教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着重解释,让学生知道只有用词准确,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让学生依据文章的内容想象情景,创设情境,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材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

5.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词汇,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 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将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教师在这方面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投入学习精力,更能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无论如何阅读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离不开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问题”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乐霞.语文教学“读”领风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新民.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国:东盟博览,2013.

[3]张寒.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J].魅力中国, 2016.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