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数学本质

2017-03-01占朝兴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乐趣兴趣小学数学

占朝兴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学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價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乐趣;简单化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的生活素材。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使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爱数学,这样数学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追求数学本质,用生活探索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感情,数学教育实践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巧妙、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

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大量的例题都是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活动:分一分、比一比、分桃子、分香蕉、买矿泉水、借书、植树、栽花、郊游、乘车、游乐场、购物、小小运动会、小明的一天、花边有多长、谁轻谁重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的生活场景。我们除了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还要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编入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分不清“几个和第几个”,我先示范性地组织学生排队,让3个小朋友排队,其他小朋友说说这一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从前面数小明排在第几个?从后面数小明是第几个?又来了1个小朋友,他站在小明的前面,这时小明是第几个?位置变了吗?又来了2个小朋友,他们站在小明的后面,这时小明是第几个,位置变了吗?小明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排队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明白“几个”“第几个”的意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成功的乐趣

北师大版教材在编排上留给了学生较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从而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例如,认识厘米是小学阶段学习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始,它的教育价值不只是让学生对概念做形式化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空间观念。而学生长度观念的形成不能仅凭教师的讲解,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体验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长度,在教学时,让学生猜一猜数学课本的长度,小手掌的宽度,笔盒的长度、宽度,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量一量自己的小手掌的宽度,笔盒的长度、宽度,桌面的长度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对物体长度的计量单位“厘米”的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并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学好数学,感受操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数学。

三、用生活探索数学,让数学简单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他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具体、形象的感知,学生才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中,我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我出示了11个小杯、1个小茶壶、1桶有色水(便于学生观看)。我先让学生猜一猜1壶水可以倒满几个小杯。学生兴致勃勃地猜;然后我再演示:1个小茶壶的水可以倒满3小杯;再让学生算一算:11个小杯要几壶水才能倒满?有的学生说要3壶水,有的学生说要4壶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因为学生受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11÷3=3(壶)……2(杯);我再请1名学生上台演示:倒了3壶水后,问:“倒了几壶水?”学生答:“3壶。”我又问:“小杯全倒满了吗?”学生答:“没有,还差2杯。”我又问:“这两个杯子要倒吗?”学生答:“要,还要拿1壶水来倒。”感悟:因为3壶水不够,所以要4壶水。这样通过活动、观察与思考,直观形象,学生就明白为什么3壶水不够,要4壶水才能倒满。这样的教学设计,数学就变得简单了,容易学了。

四、让数学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让他们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学习了“米、千米的认识”一课后,我就领学生到体育场的跑道上去走一走,体会10米,50米100米有多长,感受1000米有多长,大约要走几分钟;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认识“时间”后,让学生和他爸爸妈妈说一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学习了“米和厘米的认识”,让学生回家测量生活用品的长度、高度……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生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托,离开了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少一份快乐,教学要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追求数学本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用好数学,使课堂教学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高玲.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3(10).

猜你喜欢

乐趣兴趣小学数学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