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

2017-03-01于晓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有效追问

于晓君

[摘 要]受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很难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提炼与整合。由表层到本质,由放任到规范,由内在到外显,在追问中帮助学生归纳、完善、夯实数量经验。

[关键词]归纳转化;完善猜想;夯实推理;有效追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86

因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各种认知过程中所获取的体验常常只能成为教学的起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提炼并整合,适时地借助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梳理、提炼、总结,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经验的形成。

一、由表层到本质,在追问中归纳转化经验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能够起到化繁为简、转新为旧的作用。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能够借助转化思想来探究平面图形的面积,但是缺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的意识,导致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如果教师能借助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适当追问,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自然会学有所成。

如教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面积计算”时,有的学生用数格子的方式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有的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我借助提问:“为什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当学生对转化有一定的认知后,我追问道:“为什么必须沿着高来剪呢?”学生思考的同时也能加深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这一案例中,通过两次追问,促进学生对转化方向、操作关键点进行思考。显然,教师的适时点拨,促进了学生由感性向理性迈进,有助于学生掌握转化思想。

二、由放任到规范,在追问中完善猜想经验

数学猜想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某些已知的数学知识和事实材料,运用非逻辑手段做出的一种假定,属于合理范畴下的推理。猜想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将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结合后推导出结论。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敞开思维,在猜结果、猜方法、猜规律的过程中,丰富猜想的经验。教师适时的追问,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反思、质疑与猜想的行为,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猜想经验。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制作了等长不等宽、等宽不等长、长宽都不等的三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后猜想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很快猜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顺势提问:“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一个学生说:“经过对比发现,如果长相等,宽较大的长方形面积较大;相反,如果宽相等,那么长较大的长方形面积就较大,因此,长乘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学生一次有价值的猜想,再现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

在本案例中,我在学生猜想之后,立即追问学生猜想的理由是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将猜想与已知条件结合起来验证,不仅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美好体验,享受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由内在到外显,在追问中夯实推理经验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契合学生认知需求的重要渠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推理经验,运用追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真理进行探究的兴趣,通过明辨与思考让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知识理解得越来越透彻。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端,也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对推理结果进行有效表达。当学生提出通过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来计算面积时,我提出质疑:“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知道长和宽的长度呢?”此时,我出示长方形的格子图,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经过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边长为5厘米的长方形上,需要沿着长摆5个;宽是3厘米,就意味着沿着宽要摆3个。如此,这个长方形就需要摆下3排小正方形,每排5个,即15个正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15平方厘米。

在学生对某些概念不理解时,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并耐心地进行引导并适时地追问,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中获得知识并积累推理经验,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學生放任自流,应充分运用追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梳理与总结,真正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有效追问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化提问与有效追问策略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创设
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的路上渐行渐深
在追问中生成数学课堂精彩
把握“教学做合一”展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精品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