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3-01毕有圣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互动情感教育

毕有圣

摘要: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和外部表现形式。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逻辑分析,提出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方法和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学校体育;情感;情感教育;互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是人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体验和评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和外部表现形式,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关心、信任、尊重学生,并通过自己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感染、感动,自觉地学习和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与集体、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情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和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是主体认识活动进行选择的动力源

人的认识活动以什么为对象,这不仅取决于客观事物的性质,而且取决于主体的情感。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论在学习活动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在体育教学和课余中,同一班学生对同一项目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积极的、消极的、无所谓的,而对于那些符合自身需要的体育项目,如男生对球类项目,女生对体育舞蹈项目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喜好和接近的态度或情绪体验,从而激活整个心理或意识过程,增进潜能,认识该项目,投入该项目的学习和训练。而对那些与自身需要关系不大和无兴趣的体育项目,则报之以消极、否认、疏远甚至厌恶的情感倾向。若是课程表上有的,也只是应付而已。

二、情感是推动主体进行认识活动的内驱力

一般学生都有个性,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质,情感是个性中最深层的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是通过一个个现实的思想活动实现的,而现实的个人的一切活动又是在其内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在现实的认识活动中,某些客体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积极的情感,在主体内部复杂心理过程的调节下,构成强大的的内驱力,推动主体去了解体育课(项目)与健康关系,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能够成为诱发自觉、果断和想象的内在因素,对人的创造性发挥能动作用。情感丰富多才彩、变化多端,具有既基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自觉活动的特点,有助于主体打破理性与非理性、逻辑与非逻辑之间的僵持,架起情感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创造性思维获得成功。通过小学、中学的体育课,学生对体育已有所了解,有些运动也会做了,大学体育教学不能“炒冷饭” ,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要讲授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体育保健知识、身体锻炼知识等等,这些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去认识体育、增强兴趣,进而激发情感,投入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成功教学,即有效的完成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包括熟练的掌握技术,形成技能,增强兴趣,使情感发展到自我表现的层面,反过来又促使其自觉的投入训练和锻炼。教材应根据“健康第一”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编写,适应信息社会和文明社会的需求,在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开展的情况下,教材上应体现出来。体育经济已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体育产业也应进入教材。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各有个性的学生接触交往,实施情感教育,要注意对他们察颜观色,听其言,观其行,对待体弱多病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情况,安排适宜的活动、适当的量;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判断体育课的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练习内容学生是否喜欢,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能否掌握等等。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调整不合适的地方,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遵循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原则,分组锻炼,小型教学比赛,及其学生间的交流和理解合作与竞争,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投以更加信任的真实情感,保持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和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鼓励为主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生活空间大,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感明显加强,自由度也大了。自我评价能力有较大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他人和社会的良好评价和赞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方式方法,实事求是,客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评讲尽量多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与话语,对个别表现差的学生也要少用或不用當众批评的方式和语言,可课后个别谈话,指出学生的缺点、过失或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容易接受。适当给学生些“面子”,学生也会给教师“面子”,不会在课堂上顶撞教师,破坏课堂气氛,影响师生的情绪。整个教学将会始终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有序的进行。

课外锻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同样也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课堂。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每次课结束时,教师要根据课中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课外辅导可以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亲自给予辅导或指定同学帮助,这样学生们会积极响应或乐于接受。同时通过课外辅导,可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从而产生自我鼓舞效应。一方面在今后学习新技术动作时,萌发刻苦练习的愿望,为自己确立一定的“目标”;另一方面,对教师更加信赖、亲近和热爱,对体育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所以,体育教学中既要充分运用情感方法的教育,又要重视说理方法的教育,以情带理,情理交融,通情达理,以理服人,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爱因斯坦认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现代的大学生,生龙活虎、精力旺盛,他们大都喜爱运动,对体育明星有强烈的崇拜感,喜欢模仿一些体育明星,渴望得到体育的正确指导。因此,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面广,时间长,自身的形象、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体育心理学认为,在体育的情景中,互动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会因教师的表扬鼓励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奋发努力;教师也会因学生的尊重爱戴而更加努力。体育课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还要做,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能感召学生,缩短教师与学生间是距离。因为在体育教学的身体活动中,彼此可以不必用语言作媒介即可相互交流。由于这个特点,肢体语言可以形成一种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交流的不同的人际关系,可使学生心情开朗,没有戒心,互相产生亲切感。

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传授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课教学是途径。进行情感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使学生受到感染、感动,进而对体育教学产生情感,就会变“要我学(练)”为“我要学(练)。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互动情感教育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