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功法研究浅述

2017-03-01任学锋柳太波

武术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技击功夫武术

任学锋+柳太波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武术功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整理与分析,阐述了武术功法的概念、内容与分类的研究现状以及武术功法的功能、价值。认为:武术功法是为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武术功法内容丰富,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会出现不同的分类结果;武术功法除了具有突出的技击价值外,还具有健身、娱乐、教育、竞赛、经济等多方面价值。

关键词:武术 武术功法 功夫 功法运动 技击 价值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2—0025—03

1 引言

技击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本质,习武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技击能力、在实战对抗中收获预定的技击效果。技击能力指的是在对抗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准确性、打击效果等综合能力。而要想获得并提高这种技击能力必须通过武术的功法练习来实现。功法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强习武者的功力,而只有累积了深厚的功力才能拥有上乘的武功造诣,才能具有高超的技击能力。拳谚有云“千招会不如一招精”“千招千有解,万招万有解,一快无招解”“一力降会”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近代以来,随着武术界对武术“唯技击论”的批判和武术体育化的社会需要,使武术进入了“唯套路”的发展阶段。在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指引下,竞技武术的“高、难、美、新”却将武术与其核心本质逐渐剥离。随着众多学者对武术发展困境的思考,武术功法又重新引起了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2004年和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相继在广东省的佛山、深圳举办了第1届和第2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然而,在武术功法的社会价值得到重新认可和提倡的同时,关于武术功法的理论研究却依然比较稀缺。

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关于武术功法研究的相关论著,对武术功法的概念、武术功法的内容与分类、武术功法的功能与价值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整理。

2 关于武术功法概念的研究

武术功法概念的相关研究主要出现在各类教材、辞书和论文中,如康戈武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辞书)、蔡仲林等人的《武术》(教材)、周伟良的《传统武术训练论泽》(论文)、等。周伟良先生在《传统武术训练理论论绎》的论文中,将武术功法阐释为“有关武技能力的训练方法”,认为“练功”的意思就是“功法训练”[1] 蔡仲林、周之华在其主编的教材《武术》中,将武术功法定义为“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迄今为止,对武术功法的解释和定义较为全面系统的是康戈武先生在他《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一书中的提法,他将“武术功法”定义为:“为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 [2]

另外,与武术功法意思相近的词语也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区别,例如“功”“功力”“功夫”等。

《中国武术大辞典》中将“功”解释为四层含义:一指器械尖利,二指功夫、武功,三指基本功,四指能量转换的基本物理量。武术谚语云:“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出功”,“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以此来看,“功”的含义和用法自古使用的比较灵活,正如周伟良先生在其博士论文《传统武术训练理论论绎》中所说:“武术中所谓‘功是功夫或功法的简称,在传统武术训练中,‘功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的语言习惯,在不同的范围内使用该词。”

关于“功力”,康戈武先生在接受《中华武术》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所谓“武术功力”可理解为“通过武术锻炼获得的运动能力和专门技能所达到的程度”。杨慧婷则认为,武术功力是指“通过功法练习所达到的某种武术专门练习的技能水平”。不难看出,“功力”指的是通过练习所达到的成都和水平,此与“功法”的含义有明显不同。

关于“功夫”的概念,解释相对全面和深刻的是阮纪正先生,他指出,传统武术所说的“功夫”有力量的因素而不能全部归结为力量,有技术的因素也不能全部归结为技术;它既包含了整个的练功过程,又包含了力量和技术在内的人和环境的双向发展,既包含了练功者的智慧、道德、个性特征、应变能力和人性修养,也包含了对“天地精华”的摄取和对环境条件的利用,具有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及“天人合一”的特征。[3]可见“功夫”是一种对结果的表述,与“武术功法”有着明显不同的含义。

“功法运动”是一个既与“武术功法”密切相关,又与之较易混淆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功法运动的悄然兴起,与功法运动相关的学术研究也不断增多。然而梳理这些研究时发现,一些学者将武术功法等同于功法运动,并将二者混用。杨慧婷等在《武术功法运动与武术功力的概念辨析》一文中表述:“武术功法运动是指以单类动作为内容,以单一练习为形式,具有防身、健身、表演等功能,以提高某种技击能力为最终目标的专门练习总和。……功法运动属于武术,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所以技击对功法运动有着特殊的规定性,失去了技击涵义的功法运动也就失去了其武术属性,也就不叫武术功法了”。王东在《武术功法运动教学与训练研究》一文中提到:“功法运动是武术三大运动形式之一,武术功法古已有之,是武术中基本的练习或锻炼方法,现代武术界将其定义为: 以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为目的,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而编排的专门练习。即宏观地看武术功法运动体系包含的广博内容,即全身各部位进行锻炼的方法。”显而易见,以上学者在表述上将“武术功法”等同于“功法运动”,对两个词语的出现了混用。邱丕相教授和周伟良教授分别给“武术”做了如下界定,既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具有技击内涵的动作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族体育”和“武术是以套路、格斗及功法为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技击之道的传统体育活动”。可见两位教授将武术功法表述为武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而不是“运动形式”。正如邱丕相教授所认为的:“武术运动”不能替代“武术”一样,“功法运动”也必然不等同于“武术功法”。

综上所述,“武术功法”是为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是中华武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之一,与相近的概念如功、功夫、功力、功法运动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然而由于以往对武术功法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比较模糊,武术功法相关概念混用现象比较严重。

3 关于武术功法内容与分类的研究

从现有研究对武术功法的分类来看,存在着标准不统--的问题,而不同的分类标准又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练什么”为标准,将武术功法分为柔功、耳功、眼功等;有的“用什么练”为标准,将武术功法以练习的器具命名,如石锁功、吊袋功等;有的以“怎么练”划分,将武术功法分为拔桩功、点石功、卷棒功等;还有的以“练成什么”为标准,将武术功法分为铁膝功、一指禅功、铁头功等。可见,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分类结果也不同,导致分类的混乱不清。正如西方学者艾弗雷德·库恩对事物分类的看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很多很多的”,“从绝对意义上讲,没有任何更好的分类体系”。

但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武术功法,笔者认为武术功法的分类应该把握其本质特征,以武术功法对习武者的作用为出发点,兼顾武术功法的总体性。如:民国时期万籁声所著的《武术汇宗》中将武术功法分为内、外、轻三类。内,既内功,是指讲究“以气为本”“以内充盈”的气功;外,既练筋、骨、皮的硬功,诸如铁砂掌、鹰爪功之类;轻,既轻功,其功能特点是“能起数丈之高”,或是“能履水面”。[4] 类似分类方法,金恩钟在《少林屯十二艺练法》中将各种功法分为软功、硬功、内功和外功四种。

然而,笔者认为目前最为全面和合理的分类当属康戈武先生在《武术功法运动教程》中对武术功法的分类,他按照锻炼方式和锻炼效果的不同,将武术功法分为柔功、硬功、轻功、内功和感知功五类。[5] “柔功”是以提高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及肌肉舒缩性为主的柔韧性练习方法;“内功”是锻炼“意”“气”“劲”“形”,使其能成完整一体的练习方法;“硬功”是增强肢体的攻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的练习方法;“轻功”是发展人体平衡能力和翻腾奔跑能力的练习方法;“感知功”是增强身体神经系统灵敏性,提高身体反应能力的练习方法。

4 关于武术功法功能与价值的研究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武术功法在习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各拳种流派的功法才是传统武术的根本与核心。如毛明春所说:“武术功法是个庞大深奥的体系,它才是中国传统武术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中国武术功夫训练的基本事项。” [6]

有学者就武术功法对竞技武术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如王会青通过对传统武术功法内容形式的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功法对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的训练有促进和加强作用;以传统武术功法运动的内容作为训练和比赛的准备活动,对运动员比赛时稳定发挥有积极作用。” [7]

也有学者对武术功法的健身价值进行了研究,如郭兴伟认为:“作为武术重要内容的功法运动,不但能够提高练习者基本的身体素质和整体的健康水平,达到以内促外、内外具练的健身效果,而且能够促进练习者心理水平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增强。武术功法的健身价值,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为了使功法运动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应该加强武术功法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工作。” [8] 还有学者在武术功法对于武术本身的价值方面做了研究,朱永飞认为,作为武术三种形式之一,功法在武术技术传承中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传承的基础;(2)武术功法还体现了武术“内外兼修”的思想;(3)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从“假想”攻防到实战的“桥梁”;(4)武术功法凝聚着优秀的武术技术招式。[9]

张学生等从武术功法发展的历程着手,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武术了武术功法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不同价值。他认为:武术功法的发展历程分为形成期、发展初期、潜发展期、新发展期。武术功法最早出现在战国,发展到明代,已经基本成形。这一时期的武术功法“都是为了提高身体的击打或抗击打能力”以达到“大则可以立功业,小则可以保身家”的技击目的。因此,武术功法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价值就是提高习武者的技击能力。清代至民国时期是武术功法发展的初期。“随着军队火器装备的盛行,武术逐渐退出军阵进入民间。武术各拳种流派都注重运用内功的方法来提高锻炼效果,拓展锻炼价值,……使武术功法的健身价值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这一时期武术功法的价值由形成期单一的技击价值,向技击价值和健身价值并行的方向发展。新中国成立至八十年代末是武术功法的潜发展期。作者之所以称之为潜发展期是因为“在这一时期,武术功法被归属于套路练习和对抗练习之中,致使武术这一重要练习形式的‘功法运动长期被游离于武术概念之外。”“在这一阶段,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功法形式,只是附属于套路或格斗项目,成为其内容的一部分。此时,功法也是为了套路和格斗服务,其价值也就体现在健身和技击两个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武术功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武术功法这一运动形式逐渐得到武术学者的认可,以武术功法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武术功力比赛顺利举行,武术功法重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者认为这一时期武术功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价值、竞赛价值。[10]

武术功法的概念虽于近代才被提出,但武术功法本身伴随中华武术发生发展,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示着不同的社会价值。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对武术功法的不同影响决定着武术功法的价值定位,在当今社会,武术功法在突出技击价值以外,还将在全民健身、教育、休闲、市场经济的需求下,展现出更多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竞赛价值、经济價值等,研究武术功法的当代功能与价值对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武术功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传统武术训练理论论译[D].上海体育学院,2000.

[2]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杜,1995:22.

[3]阮紀正.中国传统武术的有机整体观[J].体育文史,2001(02):23~24.

[4]万赖声.武术汇宗[M].国图缩微阅览资料室.

[5]《武术功法运动教程》编写组.武术功法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王会青.传统武术功法运动对竞技武术的价值分析[J].科技信息,2011(31).

[7]毛明春.拳无功.一场空[J].搏击,2004(11):1.

[8]郭兴伟.武术功法健身价值的研究[J].网络财富,2010(15).

[9]朱永飞.武术功法价值刍议[J].搏击·武术科学,2013(08):39,41.

[10]张学生,邵速功.武术功法的价值擅变及其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06):36~38.

Review of Wushu Exercise Methods

Ren Xuefeng Liu Taibo(P.E. Department of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Jiangsu 226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data, this paper has done some preliminary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martial arts exercises in recent years, and expounded the concept, cont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martial arts exercises and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martial arts exerci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martial arts exercises are special exercises for mastering and improving martial arts routines and fighting techniques, inducing the human potential of martial arts, and around organizing the exercise of a certain quality of the body or training a particular skill. Martial arts exercises are rich in content, there is no uniform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i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will appear under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results; martial arts exercises in addition to outstanding martial art value, but also has fitness,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competition, Aspects of value.

Keywords: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exercises Kong Fu Exercise methods Strike value

猜你喜欢

技击功夫武术
中华武术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功夫猪
功夫猪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功夫猪
功夫猪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