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中前行:虚拟现实新闻发展探索与反思

2017-03-01范孟娟严焰

科技传播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虚拟现实

范孟娟+严焰

摘 要 广义的虚拟现实技术早已应用于新闻传播中,其中具有代表性应用有虚拟场景仿真、数据可视化、虚拟演播室、头戴式虚拟现实新闻阅读器。本文针对虚拟现实新闻发展过程遇到的新闻生产效率、新闻制作形式、新闻真实性3方面困境进行讨论,并阐释虚拟现实新闻对新闻行业、社会活动形式和受众认知习惯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虚拟现实;新闻生产;沉浸式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006-03

2015年美国广播公司、《严肃日报》、《纽约时报》、美联社相继推出利用头戴式设备阅读的虚拟现实新闻[ 1 ]。2016年国内新浪网在“两会”期间推出虚拟现实新闻报道《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 2 ]。网易传媒在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展出关于切尔洛贝利核事故的虚拟现实新闻《不要惊慌没有辐射》[3]。根据《互联网+影视产业研究专题报告》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已达到1 600余家[4]。这些企业分布在底层支持、分发渠道和内容支撑等不同的产业链位置。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对虚拟现实新闻的重视,虚拟现实技术产业链逐渐的完善,使得本文有必要对虚拟现实新闻发展和影响进行更加务实的探讨。

1 繁荣: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

虚拟现实新闻是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桥梁。受众在虚拟现实新闻构造的虚拟世界中进行交互体验,获取相对应的现实世界信息,进而影响现实世界。广义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理解为由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增强虚拟环境、虚拟现实四大类相关技术组成的虚拟现实连续统一体技术集群(VR continuum)[5]。广义的虚拟现实技术早已走出了实验室,在新闻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有以下4种。

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新闻事件情境。傳统新闻报道中无法用文字形象表达、又无法实景拍摄的情境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模拟展示。例如电视新闻常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突发事件现场还原、社会案件过程模拟、科普原理仿真演示。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新媒体中也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新京报》新媒体中心成立的“动新闻工作室”,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系列报道中就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12名生还人员逃生过程[6]。

虚拟现实技术将新闻数据可视化,增加新闻数据互动效果。用户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实现对新闻报道数据的浏览、分析、保存,有利于展示新闻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在新闻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手势指令对各种新闻数据动画进行移动、缩放等操作。

虚拟现实技术将虚拟景象与现实演播室画面进行数字化合成,构造成虚拟演播室。由于虚拟演播室大部分工作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降低了节目制作成本、提高了演播室利用效率。因此中央电视台很早就开始使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地方台也逐渐重视虚拟演播室技术应用。例如,2015年天津卫视对《津晨播报》《十二点报道》《晚间新闻》等新闻节目所使用演播室进行了虚拟演播室技术设备升级[8]。同时虚拟演播室技术带来了虚实结合的震撼视觉效果,提高了新闻节目观赏性。例如,法国娱乐综艺类频道M6的《100% Euro le Mag》栏目中将新闻采访现场与演播室进行虚拟现实合成,从而产生仿佛瞬间移动的奇妙互动效果,引起一阵话题[9]。

虚拟现实技术增加新闻阅读器沉浸感。许多传媒公司积极与虚拟现实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头戴式虚拟现实新闻阅读器。例如,2015年9月,美国广播公司与Jaunt VR公司合作,制作了一期介绍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虚拟现实新闻。2015年11月,《纽约时报》公司与 Google公司合作,利用Google Cardboard眼镜赠送活动,推广NYT VR虚拟现实平台。在国内,2015年12月,乐视推出了手机端虚拟现实内容应用,并发布手机式虚拟现实头盔LeVR COOL1[10]。2016年的两会报道期间,乐视更是专门开辟了两会虚拟现实直播专区。2016年5月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CMC VR有限公司、美国Jaunt VR公司拟共同成立合资企业Jaunt中国,将提供整套虚拟现实新闻解决方案[ 1 1 ]。

2 桎梏:传播效能背后的虚拟现实新闻发展探索

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无疑将极大的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提高新闻传播效能,但现在就纷纷开始“追捧”虚拟新闻时代的到来还为时过早。目前虚拟现实新闻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闻生产效率低、新闻形式单一、新闻真假难辨的困境。

2.1 行业分工合作提高虚拟现实新闻生产效率

虚拟现实新闻的制作过程中有,4类数据需要处理,分别是:公共管理平台数据、现实对象模型数据、虚拟空间渲染数据、交互设备控制数据。每一类数据都涉及更为专业的科学领域技术,需要不同行业参于其中,多种人员分工合作。因此传统的前期采访后期编辑的新闻生产模式不再适应虚拟现实新闻生产的新需要。为了提高虚拟现实新闻生产效率需要进行新闻行业改革。首先,按照所要处理的数据类型,将新闻素材采集交给所属技术公司,将新闻节目制作交给传媒公司,将新闻传播工作交给各类传播平台。这种“采制播分离”模式,有效避免了生产成本的重复投入,有利于虚拟现实新闻创新。其次,在该模式中同一个环节也有许多公司参与其中,但是由于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技术背景的公司无法在传统的产业体系中找到相应关系。如果盲目套用由传播平台主导的从上至下纵向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同环节中各公司之间公平竞争、阻碍环节内部技术发展。在如今产业融合时代,以服务为导向,建立环节内部横向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注重多环节技术标准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在虚拟现实新闻合作生产中不能背离新闻价值核心。只有在实际生产中充分体现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要素,才能避免虚拟现实新闻成为被新技术操控的傀儡,才能体现虚拟现实新闻有别于虚拟现实游戏、虚拟现实社交平台等其他应用的社会价值。

2.2 以新闻体裁特点为指导丰富虚拟现实新闻形式

虚拟现实技术使新闻沉浸式传播成为可能。同时虚拟现实新闻所包含信息量大、信息形式繁多以及其交互性给新闻制作者提出新的难题。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体裁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是传统的新闻体裁划分对于虚拟现实新闻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方法依然具有指导价值。如果能够正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使受众准确地掌握信息,还能为进一步挖掘新闻价值提供了契机。

消息:连续场景模拟引发持续新闻关注。消息是受众快速了解社会事件的新闻体裁,具有简要性、快捷性和事实性。目前虚拟现实新闻受到计算机虚拟场景建模能力的限制,往往越是精细、庞大的场景越需要长时间的制作,无法满足消息的快捷性要求。因此在消息类虚拟现实新闻中可以利用多个场景视角的简易模拟,着重表现事件现场气氛、环境等整体信息。这些简易模拟场景比现场直播视频成本更低、更快捷,同时弥补了传统消息中文字、画外音解说难以表达的事件冲击力。

专题:海量立体信息结构带来深度新闻解析。专题除了关注热点新闻事件来龙去脉,还应突出新闻事件影响、意义等深层次内容。虚拟现实新闻不受版面、时空限制,以数字化方式融合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在专题类新闻中具有优势。但是目前虚拟现实新闻仍然参照互联网新闻格式,以类似“超链接”结构组织新闻素材。这种平面信息结构使得受众只能按照新闻制作者预设路径快速了解事件脉络,却无法自发的理解事件意义及其社会影响。因此虚拟现实新闻可以围绕事件本身将新闻素材以受众互动的方式进行立体式组织。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新闻信息。随着虚拟现实新闻互动的深入,受众在不断的信息获取、分析、再组织的过程中感同身受般体会到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

报告文学:丰富虚拟特效将新闻报道艺术化。报告文学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艺术再创作,以其浓厚的艺术特色与其他新闻体裁区分开。这与虚拟现实新闻中“虚拟”“现实”相结合的特点相似。利用虚拟特效加强报告文学艺术性,可以从故事情节连接、戏剧化场景特写、人物感情烘托等方面着手。虚拟特效将真实素材按照制作者构思灵活、自然的衔接起来,同时对细节的刻画能够弥补文字描写的无力、视频拍摄的直白。

评论:生动虚拟交互迸发新闻思辨火花。评论是对新闻事件的主观意见表达,通过一系列事实佐证、专业分析达到监督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建设的目的。虚拟现实新闻提供贴合事件现场的虚拟交互空间,评论参与的双方以事件亲临者身份进行自由交流,有利于双方观点达成共识。一方面新闻评论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动各种新闻素材,将观点转换成仿真动画、实景视频等形式从而提高观点说服力。另一方面,受众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新闻内部设计的互动渠道将观点传达给新闻评论者,同时自主的获取事实论据有助于理解新闻评论者的观点。

2.3 辩证视角审视虚拟现实新闻的真实性

虚拟现实新闻是“虚拟”与“真实”和谐统一体[ 1 2 ]。一方面在传统新闻报道中,当面对突发事件报道、历史变迁描述、以及繁杂数据比较分析时候,单一的文字、声音、图片形式难以起到还原事件全貌作用。新闻工作者通过情景还原、事件推演、数据可视化等手段,将虚拟影像与真实新闻素材衔接在一起,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完整而具体,并且由于虚拟影像采用了数字形式,保存、处理更加方便,有利于新闻传播。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新闻中也存在着“虚拟”与“真实”的博弈。为了节约新闻生产成本、夸大事件影响,滥用虚拟现实技术会使虚拟现实新闻丧失真实性。

虚擬现实新闻中“虚拟”元素的运用须要遵循3个原则。首先虚拟现实新闻报道主体必须真实。虚拟现实新闻报道不能利用虚拟影像将并不关联的新闻素材拼凑一起,甚至抛弃真实新闻素材制造虚假报道。其次虚拟现实新闻报道文本必须真实。“虚拟”元素的制作必须以新闻事件真实素材为基础,同时“虚拟”元素应该与新闻事件真实素材保持相同的时空规则和严谨的逻辑关系。最后虚拟现实新闻报道需要尊重受众真实感受。虚拟现实新闻中“虚拟”元素所占比例以及展现形式需要与受众认知经验相符合。过度的“虚拟”元素使用或者浮夸的虚拟特效会分散受众对事件本身的注意力,甚至受众会因为“虚拟”元素与认知常识不相符而对新闻报道真实性产生心理排斥。

3 反思:新时代的开端还是旧时代的终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会全方位渗透于新闻报道中,届时新闻行业、社会组织结构和受众认知习惯必然受到影响。

3.1 警惕逐利行为对虚拟现实新闻社会功能的削弱

虚拟现实新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相关行业公司分工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控制市场价格、制定技术规范,借此提高虚拟现实新闻的竞争力。传媒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果各行业公司以追逐利润为目标涌入虚拟现实新闻市场,则会制作大量游戏化虚拟现实新闻,只注重虚拟现实新闻受众交互体验形式而忽视虚拟现实新闻应该具有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这些公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给受众带来的多方面感官刺激,有意凸显犯罪新闻中血腥暴力、文体新闻中花边八卦等。受众长期沉浸于这类游戏化虚拟现实新闻中,便会逐渐失去对现实社会问题关注度,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同时一部分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的公司借助虚拟现实新闻发展初期的高初始生产成本和低复制成本所形成的行业壁垒,以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形成的竞争优势,占据难以抗衡的主导地位,也可能限制虚拟现实新闻发展。正是由于虚拟现实新闻发展初期的高初始制作成本特性,使得这些公司在选择虚拟现实新闻素材时更多取决于如何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收益而不是受众的信息需求。不同制作公司之间的谨慎竞争会促使盲目地互相模仿制作策略而生产题材形式相似的虚拟现实新闻。而虚拟现实新闻低复制成本特性使得这些公司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对同一新闻素材进行翻新再利用,或者重复使用相同仿真模型去展示不同新闻现实场景。显然对于受众来讲,这些虚拟现实新闻内容并没有实质性地丰富,反而减少了受众选择更多样虚拟现实新闻的机会。

3.2 适应虚拟现实新闻对社会活动形式的改变

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提出传播和传播媒介的时空偏向会对社会文明发展产生相应的时空观念偏向[13]。麦克卢汉认为互联网技术促使社会发展中时空观念进一步分离。信息在互联网中不受地域限制的传播,使得“空间”概念与“地点”概念相区别,“地球村”的设想成为可能[14]。但是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给传播、传播媒介带来了一种时空融合可能性。新闻活动在这种时空结合紧密的虚拟空间传播,不再明显偏向于时间或者空间,国内学者李沁认为虚拟现实新闻这类沉浸式传播将偏向于“人”[15]。

虚拟现实新闻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现实新闻事件传播出去,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连接在一起。在虚拟现实新闻充斥的社会里,受众很难将虚拟新闻交互过程中的角色和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区分对待。这些借助虚拟现实新闻构造的角色通过一系列其他虚拟世界的社交活动联系在一起,包括处理多项日常事务,展现自我并与其他成员相互联系,甚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科学创新活动。同时受众也能够通过一系列虚拟现实新闻按照自己所选择的互动过程,构造不同时空关系的虚拟世界。而受众在其中的 互动形式由面对面人际交流变为不同虚拟世界角色互动,由电子文本的互联网分享变为个性化虚拟空间拼接。

3.3 迎接虚拟现实新闻对认知习惯的挑战

虚拟现实新闻作为沉浸式传播的代表之一,具有交互性、互文性和临场感。这些特性为“游牧式”阅读提供可能。“游牧式”阅读是由德勒兹提出的一种以阅读过程体验为目的的自由阅读方式[16]。然而这种漫游于虚拟现实新闻构造的虚拟场景中,没有固定阅读顺序、开放性的阅读方式给受众利用好虚拟现实新闻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虚拟现实新闻制作者常常为受众预设于一个特定角色,将事件现场以虚拟现实技术展现给受众探索和观察,而新闻所要传达的信息被隐含在虚拟现实新闻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当中。受众需要在感受虚拟现实新闻带来的感官体验的同时,准确找到并再组织起那些散落于虚拟现实新闻各个互动环节的新闻内容,才能充分获取到新闻信息。

另一方面,人类依靠各种感知器官所受到的真实刺激来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虚拟现实新闻利用各种虚拟现实交互设备将受众的感知刺激数字化以达到沉浸式传播效果。由于受众身体感知的数字化,导致身体所感知的世界是预先设计的虚拟场景。同时虚拟新闻所构造的虚拟场景以现实新闻事件为基础,使得虚拟场景与现实世界界限模糊。受众沉浸于虚拟现实新闻时,会产生一种现实世界中不易出现的感知与认知不统一的矛盾状态。虚拟现实新闻改变着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传统新闻中需要受众理解、联想的抽象内容正在被虚拟现实新闻的数字化感知刺激所替代。受众需要清醒认识到虚拟现实新闻中虚拟互动与现实社会实践的差异,克服虚拟互动低成本、低风险所带来的思维、行动惰性。

4 结论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中,媒体进行了各种技术尝试,引起了用户、新闻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但是虚拟现实新闻仍于发展阶段,需要相关行业公司积极参与其中,合理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丢失虚拟现实新闻核心价值。随着虚拟现实新闻影响力增强,需要警惕逐利行为对虚拟现实新闻行业的破坏,适应新的社会活动形式,充分认识虚拟现实新闻对受众认知能力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常江.虚拟现实新闻:范式革命与观念困境[J].中国出版,2015(10):8-11.

[2]李文君.虚拟现实技术给新闻媒体业带来的尝试与思考——以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9):58-59.

[3]VR技术还原切尔诺贝利事故 网易全景视频亮相GMIC大会[DB/OL].中国网,[2016-04-28].http://science. china.com.cn/2016-04/28/content_8737382.htm.

[4]虛拟现实系列报告之三:VR潮流中如何找到自己的投资定位?[DB/OL].腾讯网,[2016-07-13].http://finance. qq.com/a/20160713/015980.htm.

[5]周忠,周颐,肖江剑.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45(2):157-180.

[6]3D还原: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生还的12人如何逃生[DB/OL].新京报网,[2015-12-31].http://www.bjnews.com.cn/ video/2015/12/31/390021.html.

[7]可视化脑洞|十五个数据可视化的奇妙例子[DB/OL].微看点,[2016-7-25].http://www.vkandian.cn/ article/2293473/.

[8]高自强.新闻演播室虚拟应用解析[J].现代电视技术,2016(4):104-107.

[9]欧洲杯全息直播技术:人类终于实现了瞬间移动[DB/ OL].北京时间,[2016-7-6].http://tech.btime.com/ science/20160706/n271911.shtml.

[10]乐视发布手机式VR头盔LeVR COOL1:售价149元 首批两万台[DB/OL].赛迪网,[2015-12-24].http://www. ccidnet.com/2015/1224/10071717.shtml.

[11]上海文广联合美国VR公司JAUNT成立合资公司将投入1亿美元[DB/OL].新浪网,[2016-6-1]http://tech.sina. com.cn/it/2016-06-01/doc-ifxsqxxu4888296.shtml.

[12]常江.虚拟现实新闻:范式革命与观念困境[J].中国出版,2016(10):8-11.

[13]商娜红,刘婷.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范式、理论及反思[J].新闻大学,2013(1):69-76.

[14]何镇飚,王润.新媒体时空观与社会变化:时空思想史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4(5):33-47.

[15]李沁.泛在时代的“传播的偏向”及其文明特征[J].国际新闻界,2016(5):8-22.

[16]韩模永.“未完成性”及沉浸式体验——论超文本文学的节点特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5):161-164.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虚拟现实
论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虚拟现实:另一个真实世界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