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预防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7-02-28苏美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苏美英

【摘要】 目的:观察标准预防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从2011年1月将标准预防应用于产房管理中,观察应用前后护士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行为依从性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标准预防实施后,护士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标准预防实施后,产妇感染率由2010年的5.88%逐渐降低,2011年为3.78%,2012年为3.54%。结论:标准预防可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提高依从性,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标准预防; 产房管理; 应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92-02

标准预防的观点认为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粘膜或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均需进行隔离[1-3]。产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感染控制效果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的管理措施不仅可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还可降低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4]。笔者所在医院从2011年1月将标准预防应用于产房管理中,提高了护士的防护依从性,医院感染率逐年降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产科现有病床28张,共有护士14人,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28.9±8.6)岁;学历构成分别专科8人,中专6人;职称构成分别为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6人。

1.2 方法

1.2.1 加强培训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小组、感染联络员三级监控管理体系,组织科室内的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的内容、内涵、特点及隔离措施进行培训,深刻认识笔者所在医院推行标准预防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规定定期、不定期对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安全防范知识、职业道德知识进行培训教育,每月定期对消毒隔离、专业知识进行考核,加强职业的安全教育,对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严重性、危险性要介绍清楚,协助医护人员树立标准预防的意识,对于污染物、血液均需抱有危险观念。对于产房产妇的羊水、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均要按照标准预防操作,拟定制度,且严格执行。

1.2.2 建立感染防护制度 加强产房的感染管理,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医院感染预防监测制度》《侵入性操作告知制度》《医院废物处理制度》《手卫生制度》《产房日常工作细则》《产房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制度》《产房工作制度》,对于日常的工作流程行规范化处理,保证医护人员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对于每个环节的监测。

1.2.3 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医护人员在接触产妇羊水、排泄物、分泌物、血液时应穿戴防护衣、口罩、手套,接触后要立即洗手,更换手套后,再接触另一位产妇,保持安全意识。诊治同一位患者,接触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位时,也应更换手套。(2)已污染医疗用品及仪器及时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方能使用。锐利的仪器及针头均按规范处理。(3)传染病疑似产妇,应隔离待产及分娩,所有物品均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进行处理,房间用后需终末消毒。

1.2.4 严格分区管理 遵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结合产房情况,划分3个区域,包括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1)无菌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房、隔离分娩房、正常分娩房;(2)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器械房、隔离待产房、待产房、刷手间;(3)污染区包括车辆转换处、卫生间、产妇接收房、更衣室;每间房均有专用清扫的工具,每天2次清扫擦拭地面,污染区选择消毒液清洁地面。

1.2.5 控制产房空气消毒质量 产房是笔者所在医院的重点感染监控科室,遵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每月科室的专管人员,需对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洁手器具、物表、空气进行采样送检,同时由专职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

1.3 观察指标

标准预防实施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预防知识掌握调查问卷评价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该问卷共16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0分:不了解;1分:部分了解;2分:基本了解;3分:完全了解;滿分48分,分值越高,掌握程度越好。采用美国CDC标准预防依从性问卷评价护士依从性,该问卷共20个条目,0分:从不;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满分60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同时比较实施前后住院产妇感染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评分比较

标准预防实施后,护士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标准预防实施前后感染率比较

2011年标准预防实施后,产妇感染率由2010年的5.88%逐渐降低,2011年为3.78%,2012年为3.54%,见表3。

3 讨论

产房是产妇的分娩场所,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机体抵抗力下降,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母婴均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引发医患纠纷。另外,医护人员直接接触产妇的排泄物,血液、羊水也可导致感染及交叉感染。因此,加强产房管理,控制感染发生,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十分重要 [5-7]。

标准预防是根据标准预防观点,结合医院现状而制定的一系列感染预防措施,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产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降低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率,提高产房管理安全性。笔者所在科室的标准预防产房管理首先从制度上入手,对现有感染管理方法进行完善,形成标准预防制度,并且实施有效的标准预防措施,将措施实际投入临床工作中,实践中观察成效,不断反馈改进,完善自身,起到持续发展的目的[8]。其次,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普及,将标准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增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并且提高标准预防知识,护理人员更加安全的参与产房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产房环境,良好的通风和优秀的消毒是标准预防中的重要部分[9],并且产妇使用的物品及医护人员使用的医疗器械也是常见感染源,需要规范化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标准预防实施后,护士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护士防护意识及预防知识水平的提高,各项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护士在洗手与消毒、锐器处理、防护用品使用等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评分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2年3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显示,2011年产房采用标准预防管理后,感染率逐年降低,说明标准预防可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提高依从性,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标准预防是作为医院感染预防的管理措施,通过加强标准预防的应用,贯彻和落实各项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对提高护士预防行为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有效的提高护理安全性,对保障母婴安全及医务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晓玲,严文萍.浅谈标准预防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实施要点[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98.

[2] McKenzie A G,Darragh K.A national survey of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in obstetric central neuraxial blockade in the UK[J].Anaesthesia,2011,66(6):497-502.

[3] Barradas D T,Dietz P M,Pearl M,et al.Validation of obstetric estimate using early ultrasound:2007 California birth certificates[J].Paediatric and Perinatal Epidemiology,2014,28(1):3-10.

[4]蔡小梅,陈小燕.标准预防教育对助產士职业暴露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1):63-64.

[5]陈声权.产科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J].中外医疗,2014,34(34):191-192.

[6]张红丽,孙丽娟.不同传播途径疾病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66-267.

[7]黄卫华.产科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1(12):108-109.

[8]任晓娟,王依琼,朱莉琼,等.标准预防在妇产科新护士中行为依从性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2,25(2):418-419.

[9]袁虹,黄世峰,刘玮楚,等.护理实习生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调查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6(7):1017-1020.

(收稿日期:2016-06-18)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