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须遴选体系

2017-02-28陈东升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遴选出战略性新兴产业

陈东升

年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17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收入达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全国工业企业总体8.5%。截至“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左右,较2010年接近翻番,实现规划目标。

尽管成绩显著,但问题也较为明显: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在国际上尚面临技术、资金、规则封锁等挑战,且发展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协同创新方面仍显不足,存在“小、散、乱、低”和一哄而上的现象。

最核心问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面广,对于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说,尚缺乏一个体系来遴选出真正需要扶持或投资的企业。通过遴选出部分在行业里具有代表性且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把它们树立为标杆企业,既能起到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又能得到政策端、资金端、市场端的有效支持。

缺乏企业遴选体系

由于缺乏企业遴选体系,导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行业经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需要支持的具体项目缺乏足够判断。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银行信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且多数贷款投向了上述两个行业中的大型企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

以生物制药为例,该领域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原因,除了生物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和缺乏抵押物外,还有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是,商业银行本来可以通过专业评估机构或专业人员对新药研发项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但在现有专业评估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难以找到真正值得投资的生物制药项目,导致该领域的新技术项目出现融资难等现象。

其次,由于缺乏遴选体系,导致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缺少“竞技场”,目前尚未有可以让先进技术通过PK浮出水面的综合平台。2016年8月,某门户网站组织了一次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峰会,会后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最不怕的就是与同行PK,但却没有一个这样的“竞技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涌现了很多好项目,但现在的路演缺乏专业性,往往是一堆没有关联性的项目在竞技,一些不专业的评委进行“盲人摸象”式评审。

缺乏“竞技场”的另一个问题是,地方政府在招商时难以比较出更好的新技术、新项目,在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项目、新技术时容易走弯路。比如,很容易引进比较落后的电动汽车锂电池项目。

最后,部分上市公司只因为有一个新业务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某个细分领域,即打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旗号在股市上大做文章。但股民或者投资机构因无遴选体系,尚难真正鉴别该技术是否值得投资,容易“被骗”。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7大类,覆盖面广,通常被认为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其实按照国家统计局2012年12月份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规定,第一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的七大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七个大类;第二层和第三层依据《“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发改委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将七大类进一步细分,第二层为 30 个类别,第三层为 100个类别。

而在第三层建立战略新兴產业与行业和产品(服务)的对应关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行业类别 359 个,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及服务 2410 项,其中对应《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中的产品(服务)700 多项。

如何确定扶持对象

显然,建立企业遴选体系已成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首先,遴选出一批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企业,纳入国家重点关注的视野。这些企业可通过各个协会、联盟,按照被考核企业的竞争力和掌握多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来决定。

其次,如果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第三层、每个领域遴选出前10名企业,全国就可遴选出一千家以上战略新兴产业的优秀企业。

在遴选后,可以从以下六个小计划来分别落实扶持。

一是知识产权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到很多新技术、新专利,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构应该建立一个平台更好地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知识产权。

二是资本计划。其主要任务是设立专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支撑,包括基金。现有银行多数还没有系统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和条件,无法落地到细分领域,更无法从产业链角度去评判一个新技术、新项目的长远发展。目前,有关专家提出有必要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法》,各方都在积极协调推进中。

三是市场计划。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是新技术成果转化,如果新技术不落地只能是空中楼阁。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一些国家课题委托给央企后更加有成效,二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民企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化。不管是央企还是民企,技术没有产业化都属资源浪费,因此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评定这些技术的成果转化。

四是科技计划。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需要协同创新,某家企业的一项技术可能很先进,但从上下游角度来看,很难实现技术成果转化。这非一家企业可以解决的难题,需要成立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专门从事上下游的科技协同研究工作,让上下游企业较为容易地辨识技术的先进性。

五是园区计划。当下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等名目繁多,但产业与园区真正相匹配的还是少数。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利用大数据来做好产业园区的项目招商就显得完全有必要,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园区招商。

六是人才计划。人才在国企和民企中处于两个极端,大型国企有很多人才,但往往利用率不高。民企却相对缺乏人才,导致部分新技术难以落地。解决方法,须搭建一个平台,让国企和民企在人才问题上不再受制约,打造出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猜你喜欢

遴选出战略性新兴产业
风景的寓言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两种趋势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陆丰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