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成本也是一场攻坚战

2017-02-28陈浩杰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税负隐形企业家

陈浩杰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发展负重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降成本。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政策不断出台、持续发力,降成本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2016年企業成本有所下降,利润率也有所提高。

企业成本下降,企业家还不完全“解渴”。不久前,企业家曹德旺“诉苦”中国制造业成本高、税负重,宗庆后等企业家随后呼应,引发多方讨论。相关部门回应了我国宏观税负横比不高的事实,但此事反映了一批企业家的忧虑,提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正面临挑战。

降成本的力度与企业家的期待仍有差距。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实体经济振兴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提出,中国制造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因此,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降低成本,以更加精准、更为有效的措施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显得尤为迫切。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降成本方面,首先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外部减税降费,内部挖潜增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一系列部署,为降成本指明了方向。助力企业降成本,不仅需要打好政策组合拳,还需要细化落实、扎实推进,避免政策流于形式和原地空转。

以减税为例,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近日就落实减税措施相继表示,新的减税举措已在酝酿中,这预示着2017年减税降费的力度还将加码。做好减税的同时,还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相比明面上降税,降低隐形税负同样关键,不降隐形税,以间接和隐形为主要特征的整体税负水平很难真正降下来;二是与减税降费并行的还有减支,支出不减难以持续减税。减支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减“政绩”,大幅减支牵扯多方利益,缺乏有效硬约束的减支也容易引起“反弹”。

降成本是一场攻坚战,既要有综合运筹的智慧,也要有挥刀弄斧的胆识。瞄准政策的疏漏点,对照企业的诉求点,精准把脉施药,用实招硬招确保疗效。要辩证施治,外症内治,才能真正标本兼治。

政府要捂紧“钱袋子”,把钱花到刀刃上。民生支出是刚性支出不能减,政府开支却仍有减少的空间。从制度层面堵住交易的成本“漏洞”,斩断有碍公平效率的利益“黑手”,打造更加高效有为的政务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建立降低企业成本的长效机制,帮助企业切实享受到减税降费带来的红利。

对于企业而言,也要过好“紧日子”。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更体现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能不能在降成本上下足功夫,决定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要眼睛向内,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各个方面增强内生动力,开展精细化生产,努力开源节流。同时,拓宽市场营销,而不是坐在原地等靠要。

无论是减税降费还是减支增效,目的都是壮大企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因此要重视企业家感受,正视市场反馈的“体温”。降成本有助于企业轻装上阵,但竞争终究还是要靠自身的功夫。

猜你喜欢

税负隐形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衡量一个国家税负轻重不能光看数字
隐形药水
“0感无暇” 隐形妆
2010年上市公司税负榜:消逝的利润空间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