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2017-02-28曹孟莹云婷李平张艾川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母乳乳汁母乳喂养

曹孟莹 云婷 李平 张艾川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曹孟莹 云婷 李平 张艾川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早产儿; 母乳喂养; 护理

Premature infants; Breastfeeding; Nursing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婴儿应保证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也明确提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应达到50%的目标”[2]。近年来,早产儿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随着新生儿医学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上升。现就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应对策略综述如下。

1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过程及可行性

1.1 早产儿纯母乳喂养 早产儿给予母乳喂养有以下益处:(1)生长发育方面:母乳中主要成分如必需氨基酸、牛磺酸、氨基己酸等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4],同时母乳中丰富的花生四烯酸和十二碳六烯酸是早产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的必需脂肪酸[5],有利于早产儿神经及智商方面的发育。(2)营养方面:母乳中蛋白质和脂肪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和加速胃排空,还能减轻早产儿肾脏的负担。(3)免疫方面的益处:母乳中发现免疫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lgA、SlgA及溶菌酶等能增强母乳喂养儿对感染的防御能力。(4)对早产儿母亲:早产儿吸吮母乳可降低产后出血和抑制月经回潮和排卵,有一定的避孕作用,同时还可减少母亲患乳腺癌的可能性[6]。

1.2 早产儿母乳添加剂 母乳中缺乏一些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营养素,如热量、蛋白质及与早产儿骨化有关的钙、磷、维生素D等,建议早产儿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应补充添加剂。 Kuschel[7]研究发现,母乳添加剂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早产儿的体质量、身高、头围指数的明显增加。王丹华[8]研究报道,母乳添加剂不仅不会影响早产儿的胃肠耐受性,还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参数的明显提高等。Schanler[9]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1.3 早期微量胃肠营养和非营养性吸吮 为满足早产儿的生理需求,在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不能停止早产儿胃肠喂养。黄瑛等[10]研究发现,早期微量喂养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促进早产儿消化道的发育及功能的成熟,可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的发生率,间接缩短住院天数,但早期喂养的最佳开始时间还需进一步研究。非营养性吸吮也成为近年来存在争论的问题,有文献[11]报道,鼻饲喂养期间,吸吮“橡胶乳头”模型有利于早产儿体质量的增加,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短期内也无副作用。但在可以吸吮乳头进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不应该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避免发生“乳头错觉”的现象。

2 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2.1 婴儿方面 早产儿自身状况是不可忽视的一类因素,主要有:(1)消化功能不健全:早产儿的口腔较小、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易发生溢乳。(2)反射能力差:早产儿吸吮反射差,吸吮能力弱,吞咽和呼吸不协调,母乳容易呛入气管。(3)自身疾病状况:早产儿本身出现的疾病,像低血糖、严重的生理性黄疸以及由于消化黏膜未发育成熟导致的早产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差等情况[12]。(4)其他因素:早产儿的吸吮方式、吸吮次数可影响母乳喂养的困难。可导致母乳喂养的失败。

2.2 母亲方面

2.2.1 非特异性因素 (1)知识缺乏,母亲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对母乳喂养的优点和乳汁分泌机制认识不充分,在错误认识指导下,母亲容易产生人工喂养的意识,过早使用代乳品。(2)母亲健康因素,如母亲的乳头扁平、凹陷或皲裂等,可使新生儿不能正常的吸吮乳头。以及母亲因生病服用药物而导致的母乳喂养不能正常进行等[13]。(3)心理因素,很多产妇总认为自己的乳汁不足,判断母乳不足的比例被高估,也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4)其他,产妇年龄小、吸烟、体重指数高、文化水平低及初产妇都是母乳喂养的负面因素,会影响母乳喂养,使母亲过早添加辅食等。

2.2.2 特异性因素 (1)分娩方式,早产儿大多以剖宫产为常见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的母亲因术前麻醉、术后禁食的影响,无法及时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同时由于切口疼痛,可导致哺乳姿势的不当,影响母乳喂养的进程。(2)不良情绪状况,早产儿母亲因自身健康状况,再加上提前分娩后十分担心早产孩子的健康等因素,会出现焦虑、情绪不稳的状态,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减少泌乳素的分泌[14]。(3)限制母婴同室,早产儿分娩后30min内处于疾病出现状态,需要给予特殊的治疗来观察早产儿出现的诸多情况,从而限制了母婴同室的时间。(4)自我效能因素,Hill等[15]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显示,早产母亲自我效能感低,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和水平较足月儿明显偏低,容易更早终止母乳喂养。

2.3 社会支持系统方面 未参加产前母乳喂养学习的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情况不乐观。早产儿母亲出院后从家庭中得到母乳喂养的支持和帮助比重较小,再加上奶粉制造商的大力宣传,诱导产妇过早使用配方奶,使母乳喂养中断[16]。从医院来说,在产妇母乳喂养期间所提供的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也会影响母亲情绪,从而抑制或减少催乳素的释放。

3 促进早产儿母乳喂养策略

3.1 早产儿母亲身心方面的准备

3.1.1 保证足够的营养 早产儿母亲产前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除了总热量,铁、钙、镁、锌、叶酸、维生素B6等微量元素也需摄入,既可以保证早产儿的正常发育,也是支持母乳喂养的保证。也要保证蛋白质、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适宜(分别占20%、40%、40%),同时应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和谷类。

3.1.2 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减轻心理压力 早产儿母亲产前应主动学习母乳喂养的知识,接受医护人员关于喂养的指导,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早产儿母亲因自身或早产孩子存在的一系列状况,极易引起情绪波动。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可保证早产母亲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可以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3.1.3 配偶等支持系统的帮助 有研究[17]表明,男性配偶可提高妻子母乳喂养的行为,可有效促进妻子母乳喂养,对早产女性而言,来自自己配偶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更为重要。配偶参与到婴儿的共同抚养中,可使母亲身心健康,再加上家庭、单位等其他社会支持系统的保障,有利于母亲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母乳喂养。

3.2 医护人员提供的帮助和指导

3.2.1 母乳喂养的宣教 早产儿母亲在孕期产检时医护人员就应该提前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鼓励愿意及期望母乳喂养的母亲能够参加孕妇学校或产前妈妈班,主动接受及学习母乳喂养[18]。在早产母亲入院后,除加强宣教外,医护人员还应针对其特点提供修改化的母乳喂养策略[19],主要内容有:(1)向孕妇发放宣传材料及定时播放母乳喂养的录像,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技巧,增强孕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及能力。(2)评估孕妇自身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乳头扁平或凹陷、心理压力等。医护人员要告知并指导孕妇纠正乳头问题,并帮助孕妇进行乳房适应性训练。同时医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尊重每一位孕妇,将心理压力影响母乳喂养方面的情况告诉孕妇,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

3.2.2 分娩后协助有效母乳喂养 (1)尽早帮助早产儿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刺激产妇腺垂体和神经垂体释放催乳素。(2)产妇要尽量增加母婴之间的接触和母婴同室的时间,减少母婴分离。对于体质量在2 000 g以下的早产儿、母婴有合并症的,可入特护母婴同室,鼓励母婴密切接触,必要时采取袋鼠式保暖方式,使婴儿裸体接触在母亲腹部皮肤上,可使早产儿有安全感,促进乳汁分泌。(3)对于胎龄<32周的体质量过低或疾病状态的早产儿,经口喂养有增加乳汁吸入的危险,常采用胃肠喂养[20]。医护人员在实施胃肠喂养期间,应指导产妇挤出的乳汁少量多次鼻饲给婴儿,同时也要保证正确的母乳收集储存及转运的方法。(4)对于能吸吮的早产儿,医护人员指导产妇采取合适的喂养体位,并告知产妇可用乳头经常刺激早产儿嘴唇,帮助早产儿吸吮产妇乳头,刺激乳汁分泌。产妇平时也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在早产儿吸吮前湿热敷一下乳房,还可从外侧边向乳晕方向轻轻拍打,促进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5)在早产儿母乳喂养期间,要准备好手工或电动吸奶器。在早产儿吸吮后,医护人员要教会产妇正确的挤奶方法,用手或挤奶器挤出多余的乳汁,通过挤奶或抽吸,也可达到适当的泌乳刺激。(6)母乳库的建立可解决大量母乳短缺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喂养困难[21],应建立可持续运行的母乳库。

3.2.3 其它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 (1)中医疗法:产后穴位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22],如针刺取足阳明胃经乳根穴,可催乳;背部按摩,产后第2天在脊柱两侧做小圆周按摩,可更好的帮助泌乳。(2)音乐疗法:Yildiz等[23]对90例早产儿研究发现,音乐疗法可提高早产儿的吸吮次数,减少管饲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4)药物疗法:国外有报道表明[24],草木药物(如茴香)、甲氧氯普胺可促进乳汁分泌,但药物对母婴的安全性未完全验证。

3.3 出院后服务的延续 早产儿母亲出院后其母乳喂养的延续也需医护人员和社区的支持和帮助[25],医护人员在产妇出院前为其提供母乳喂养支持的咨询电话,使母乳喂养的咨询门诊真正为产妇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指导帮助,同时医护人员要进行早产儿母乳喂养的随访分析,保证母乳喂养的持续性[26]。出院后服务的延续就是使院内与院外相联系,共同提高母乳喂养成效,使早产儿得到家庭母乳喂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4 小结

早产母乳能为早产儿提供充足的乳汁量和营养,鉴于母乳喂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成为以早产儿母亲为中心的医护人员与家庭的共同目标。而目前国内母乳喂养的现状距离国际水平存在差距,国内医护人员对于早产儿母乳喂养的问题还缺乏重视,没有建立起有效促进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组织、干预策略和规范可持续运行的母乳库,上述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研究方向。

[1] 刘爱珍,王建宁,鲍梦婕,等.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65-667.

[2] 蔡传兰.孕期饮食模式、母乳喂养与婴幼儿智力发育的队列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3] WHO.Btithborntoo soon [R].The global action report on preterm,2012:13-15.

[4] 姚笠.早产儿的合理喂养[J].黑龙江医学,2005,29(6):401.

[5] 王晨,王丹华.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益处和挑战[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121-123.

[6] Beval V,Bull D,Doll R.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J].J Lancet,2002(360):187.

[7] Kuschel.Protein supplementation of human milk for promoting growth in preterm infants[J].Peadiatrics,2006(1):36-39.

[8] 王丹华.早产儿营养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4):246-249.

[9] Schanler RJ.Human milk supplementation for preterm infants[J].Acta Paediatrica supplement,2005,94(449):64-67.

[10] 黄瑛,邵肖梅,曾纪骅.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2(3):13.

[11] 徐景蓁,丁国芳.为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而努力[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6):323-324..

[12] 吴菁,金飞.剖腹产新生儿乳头错觉的临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27.

[13] Geraghty SR,Khoury JC,Kalkwarf HJ.Comparison of feeding among multiple birth infants[J].Twin Research and Human Genetics,2004,7(6):542-547.

[14] Damato EG.Explanation for cessation of breastfeeding in mothers of Twins[J].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2005,21(3):296-304.

[15] Hill PD,Aldag JC,Zinaman M, et al.Predictors of preterm infant feeding methods and perceived insufficient milk supply at week 12 postpartum[J].Hum Lact,2007,23(1):32-38.

[16] 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51-2254.

[17] Wolfberg AJ, Michels KB, Shields W,et al.Dads as breastfeeding advocates: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J].Am J Obstet Gynecol,2004,191(3):708-712.

[18] Cinar ND,Alvur TM,Kose D,et al.Breastfeeding twins:A qualitative study[J].J Health Popul Nutr,2013,31(4):504-509.

[19] Flidel-Rimom O, Shinwell ES.Breast-feeding multiples[J].Seminars in Neonafology,2002,7(3):231-239.

[20] 王功僚,黄云峰,宋立宇,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220-223.

[21] 王来栓.母乳库的建立及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疾病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1):121-125.

[22] 李种泰.针灸治疗产后缺乳55例[J].陕西中医,2006,27(2):226.

[23] Yildiz A,Arikan D.The effects of giving pacifiers to premature infants and making them listen to lullabies on their transition period for total oral feeding and sucking success[J].J Clin Nurs,2012,21(5-6):644-656.

[24] Ehrenkranz RA, Ackerman BA.Metoclopramide effect on faltering milk production by mothers of premature infants[J].Pediatrics,1986,78(4):614.

[25] 邵梦烨,纪曼芬,梁金红.早产儿院外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4):161-162.

[26] 顾春丽,严双琴,李晴,等.早产儿母乳喂养的随访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7):577-579.

曹孟莹(1990-),女,山东济南,在读硕士,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李平,E-mail:liping7777@163.com

R473.72

A

10.16821/j.cnki.hsjx.2017.01.011

2016-07-21)

猜你喜欢

母乳乳汁母乳喂养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