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7-02-28毛智慧孙晓婷刘晓亭

护理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病人护理人员护理

毛智慧,张 欢,孙晓婷,刘晓亭

·科研综述·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毛智慧,张 欢,孙晓婷,刘晓亭

在阐述舒适护理的概念、内涵、分类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舒适护理开展的主要因素,旨在使病人得到身体舒适、心理安慰、社会舒适以及精神慰藉的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丰富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内涵。

舒适护理;内涵;临床应用;影响因素;服务质量;整体护理;循证护理

舒适护理强调在整个护理活动中给予病人最舒适的护理,是一种整体化的、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得到身体舒适、心理安慰、社会舒适以及精神慰藉[1-2]。目前,我国对舒适护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拓展学科领域、深入专业研究有重要作用[3]。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舒适护理,还需进一步进行探讨与研究[4]。现就舒适护理的概念、内涵、分类、研究意义以及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使病人得到舒适护理的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丰富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内涵。

1 舒适护理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1.1 相关概念 舒适护理的概念于1995年首先由美国学者Kolcaba[5]提出,他认为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模式和新型护理模式的整合,是作为整体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舒适护理模式于1998 年由台湾学者萧丰富[6]提出,他认为护理活动最终目标的设定是为病人创造舒适的最佳状态,使病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以达到多方面舒适,促进疾病康复,尽快适应社会。这一模式的提出使基础护理和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和感受,使舒适护理的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

1.2 内涵 舒适护理的内涵包括身体舒适、心理安慰、社会舒适和精神慰藉4个方面。其中,身体舒适指的是身体最直接的感觉,病人对身体舒适方面的需求是舒适护理中首要满足的条件之一;心理安慰是指病人的心理感受,包括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境等心理状态;社会舒适是指家庭、人际关系、就业、学校等多个层面给人带来的舒适,作为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精神慰藉又称灵魂安慰,指的是个人信念或宗教信仰等方面带来的舒适[7-11]。

2 舒适护理的分类与状态

2.1 分类 包括基本舒适护理和高级舒适护理[12]。基本舒适护理属于较低层次的护理服务,不需要进行科学论证或理论研究,如避免噪声污染、创设温馨的环境等。高级舒适护理指的是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需要进行护理研究。可分为无创性高级舒适护理和有创性高级舒适护理两类。无创性高级舒适护理包括心理安慰(如缓解病人焦虑的状态)、物理舒适(如设置病房适宜且舒适的温度)、社会舒适(如帮助病人建立和谐且融洽的人际关系)、精神安慰(如尊重病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有创性高级舒适护理包括舒适麻醉、舒适抽血、舒适给药、舒适针灸等,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还应积极向药学、化学、传统医学等相关领域拓展,以更好地实施舒适护理。

2.2 状态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病人达到舒适的四种状态:①缩短(shorteninɡ),即尽最大的努力将不愉快的时间缩短,但不增加病人的不愉快;②减少(relief),即尽最大努力将不愉快的程度降低,但不增加病人不愉快的时间;③自在(ease),即将不愉快完全消除;④超越(transcendence),不仅将病人不愉快的状态完全消除,更令其有愉快、兴奋、活力十足、超越自在的感受。

3 舒适护理的研究意义

3.1 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对于健康有了新的理念,人们不断追求身体舒适、心理安慰、社会舒适以及精神慰藉,只有身心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才是拥有健康生活的标准,而舒适护理则是努力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护理模式,即“以人为本”,目的在于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3.2 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 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的目的一致,都是强调 “以病人为中心”的全身心护理,整体护理较为理论化,而舒适护理则更加直观、实际和个性化。舒适护理的应用使整体护理得以更加深入地开展,使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更加明确。

3.3 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的有效应用 护理服务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病人低层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病人高层次的需要。舒适护理就强调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个方面的需要都得以满足。

3.4 人文精神的回归和秉承 舒适护理的四个内涵(身体舒适、心理安慰、社会舒适、精神慰藉)包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在医疗和护理技术日益精湛而传统人文精神有待深化的现在,舒适护理的实施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回归和秉承,有效开展并深化舒适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真正服务于病人,可最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3.5 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服务品质的提升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舒适护理强调以病人舒适度为护理重点,满足病人的舒适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使病人直接受益,进而提高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3.6 提升护理专业地位 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可使病人获得相关疾病的知识,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和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护理人员从单纯的治疗性护理转变成为集治疗、预防、教育为一身的,能够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的医生合作者,从而获得病人及家属的认可,体现护理专业的价值。

3.7 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和深化 自200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其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深化护理专业内涵。其核心内容是创建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真正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而舒适护理恰好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体现。只要护理人员真正地为病人做好舒适护理,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就能很好地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持续开展和深化。

4 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

4.1 理论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理论的起点可追溯到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时代,她觉得病房必须舒适、干净、整洁、安静且空气清新,这一时期可以被称为舒适护理理论的萌芽时期。而后,在护理研究领域中舒适的概念经常被使用,它可被应用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以及任何病人。不同护理专家因个人观点的不同对舒适的理解也有所差异,其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早期有学者将舒适的概念等同于对疼痛的缓解,他们认为舒适水平是通过减缓不适或减轻疼痛来满足病人的生理或精神的健康状态[13]。1980年,Richards[14]认为舒适是个体对周围环境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反应。1990年,有学者认为舒适是个人对健康状态良好的感知[15]。1995年,Morse等[16]指出舒适是相对不适而言的,是不适的减轻或缓解状态,是一种超越意识之上的,只有在病人第一次脱离不适时,才能被感觉到的一种状态。

随着舒适概念的不断发展,1995年,Kolcaba[5]正式提出舒适护理理论,Kolcaba的贡献在于把舒适护理和整体护理联系起来,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度及满意度。1998年,台湾学者萧丰富[6]在广泛收集社会各界人士对护理工作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 (care+comfort)[17],他认为护理人员应将病人的舒适度作为关注的重点,应加强除常规护理外的舒适护理研究与实践,使病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均得到舒适的体验。还有一些护理专家认为护理活动应该是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护理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护理美学。舒适护理的美学是指护理主体在护患双方互动的护理活动中,因美的事物或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有利于人们心理上的满足和身心健康的愉悦之感。如果现代护理仅以治疗为核心,缺少了审美的意识,则会影响到护理效果[18],从护理美学的角度理解并完善了舒适护理的内涵。

4.2 实践研究进展

4.2.1 环境舒适的研究 有学者指出:为病人创造舒适的环境(适合的光线、适宜的温湿度等)是护理人员重要的护理活动,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19]。如果病房内空气不新鲜、卫生间有异味、噪声过强、床上用品不清洁等,均可使病人感到不适[20]。舒适的物理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交环境能够缩短病人适应环境的时间,同时还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病人达到最佳身心状态。

4.2.2 舒适护理技术的研究 在护理过程中,舒适的护理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渗透于每个细节,并且应将护理服务的有效及舒适作为评价标准[21]。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要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以及舒适的护理技术[22]。现代护理需要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因此需要舒适护理的深入开展和创新性研究。Sande[23]以一条舒适的冷围巾代替传统冷敷方法为艾滋病发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其效果令病人满意。Harvard学校的护理人员对电子胎儿监视器进行改进,提升了仪器的灵敏性,增强了产妇的舒适感,成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常规使用的监护方法[24]。韩小云等[25]研究认为:对病人行全身麻醉留置胃管符合病人的舒适需求,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手术病人置管舒适度。戚旻等[26]在心电监护病人中应用触摸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使病人全身放松。通过舒适护理的临床研究,将改良后的护理方法、设备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更能满足病人对舒适的需求。

4.2.3 生命质量的护理研究 治疗和护理不仅是治疗疾病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病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尊重其意愿。在打破自然病程的同时,利用生命支持技术,使病人无痛、愉快、自信地度过一生[27]。Claessens[28]研究表明:即使在病人死亡前6个月给予舒适护理,很多病人仍死于不可缓解的严重疼痛。因此,在姑息治疗的过程中,强调控制和缓解疼痛,解决病人在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极为重要。病人除了自己的身份,他在社会中是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其尊严不容忽视,应给予其应有的尊重,护理人员应与病人、家属一起制订最有效的护理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文化和宗教需要。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已成为舒适护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终极目标[29]。

4.2.4 临终舒适研究 有些医疗机构十分重视舒适护理,他们向肿瘤及临终病人提供舒适护理关怀服务,并设置舒适护理病房(comfort care uint)[30],目的是减轻肿瘤及临终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如使用麻醉药品和镇痛药物减轻病人的疼痛和呼吸困难。夏威夷的法律规定病人有选择临终时是否被复苏的权利,病人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安详地离世[31]。很多病人和医生认为:病人在临终时接受侵入性治疗会产生痛苦和恐惧心理,病人对临终舒适应有权利自主选择,医生也应协助授权[32]。还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帮助临终病人做好舒适护理,可有效拓展角色服务范围,将白衣天使的身份体现得更加充分[33]。

4.2.5 整体化舒适的护理研究 舒适护理的理论从提出至今不断完善,并体现出其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是一种整体化的、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舒适为导向的选择。将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的效果作为明确的护理目标,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这样一种易懂的、务实的、可操作性强的理论贯穿于护理实践和研究过程的始终,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顺应了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发展,丰富了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内容。由于舒适护理内涵丰富,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广泛的相关知识,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则要求极高的科学性,这激励了护理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以满足病人的舒适需求,造就了更多的临床护理专家,如疼痛护理专家、压疮护理专家、造口护理专家等,为护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提高了护理专业的地位。

5 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

5.1 普外科舒适护理 根据不同的术式和部位制订舒适护理措施,包括术前的心理调节、饮食调节、肠道准备、向病人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并进行健康指导;术后予以合理的舒适护理,减轻病人的疼痛和应激反应,避免生命体征的大幅波动;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配合医生的治疗;主动了解病人术后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并取得家属理解,促进病人早日康复[34-35]。向双琼[36]对进行外科手术的病人进行舒适护理研究,采用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等,研究结果显示舒适护理能够改善病人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康复,提高普外科的护理质量。

5.2 泌尿外科舒适护理 泌尿外科主要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疼痛评估、心理干预、舒适体位、无痛导尿技术、健康指导等。龙芳等[37]对行前列腺电切术的病人应用舒适护理,尤其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给予重点护理,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增加了舒适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还有学者对604例行膀胱镜检查的病人实施舒适护理,结果显示膀胱镜检查成功率、再次检查接受率、病人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38]。

5.3 神经内科舒适护理 神经内科主要的舒适护理内容包括生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肢体护理、心理护理。卫丹等[39]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结果显示在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陈瑶劼[40]研究了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结论是舒适护理可以增强病人的抗病信心,且得到病人家属的认可,具有很高应用价值。多项研究显示在神经内科应用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41-42]。

5.4 骨科舒适护理 给予骨科手术病人心理、饮食、排便舒适护理和治疗性舒适护理非常重要。有学者对102例骨科术后病人进行研究显示:舒适护理有效促进了病人生理以及心理的舒适,并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3]。还有学者对80例髋部手术行下肢皮肤牵引病人采用舒适护理,从病房环境、分散注意力、温度刺激法、功能锻炼、睡眠知识宣教等几个方面制订舒适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舒适护理可缓解病人疼痛,提升睡眠质量[44]。

5.5 手术室舒适护理 手术室的舒适护理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为病人讲解麻醉、手术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让病人了解手术的目的、意义、过程和预后。术中的舒适护理包括安抚病人,消除其焦虑、紧张的情绪,增加其对手术的信心;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穿刺部位有无异常等。术后的舒适护理包括术后病人皮肤的清洁和保暖,搬运病人时注意保护手术切口和引流管等,平稳地将病人送回病房,告知病人家属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术后指导,消除其疑虑[45-46]。洪梅等[47]对老年股骨头置换病人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结果显示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病人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维持病人在术前及术后心率的稳定。江铮等[48-49]对子宫肌瘤剥除术病人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结果显示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曾立平[50]对110例急性阑尾炎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5.6 产科舒适护理 谢友明[51]研究显示:对于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应用舒适护理,可明显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剖宫产率,并且能有效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的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还有学者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明显减轻了产妇的疼痛与不适,提高了产妇的舒适程度,以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与沟通协调能力[52-53]。邓雪梅等[54]对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结果显示提高了产妇的顺产分娩成功率,缩短了产程,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5.7 癌症病人的舒适护理 影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焦虑、抑郁、并发症、疾病的发展等因素。刘玉珍等[55]研究显示舒适护理可以缓解喉癌病人抑郁和焦虑情绪,增加身体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刘福艳等[56]研究显示舒适护理的应用可以改善肺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生理及心理指标,提高术中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杨丽娜等[57]研究结果表明舒适护理的应用可以帮助病人达到最佳生活状态。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在癌症病人中应用舒适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还能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58]。

5.8 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适护理 梁霞英等[59]对12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舒适护理的病人在舒适度和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常规护理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此外,舒适护理还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如个人体能、心理健康、身体疼痛以及社会活动等[60]。

6 影响舒适护理实施的因素

6.1 与管理体制相关的因素 我国现行的医院管理体制要求病房统一规范化、物品摆放定位化,虽然保证了病房的整洁且有利于管理,但却忽略了病人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在住院期间的实际需求。同时,病人的病房分配首先考虑的是主治医生的分管床位,而不是病人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需求,这样很难满足病人对住院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只有科学的人本管理、创新管理才能保证舒适护理的有效开展。

6.2 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因素 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开展舒适护理的先决条件[61]。由于舒适护理有着丰富的内涵,若没有很好地掌握生理、病理、心理、药理、社会等相关知识,就无法对病人进行评估并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更不能充分满足病人的舒适需求。随着护理模式逐渐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仅靠医院自身的培训是不够的,应由医院、护理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多部门、多渠道共同培养。

6.3 与家庭成员相关的因素 病人家属是病人最亲近的人,病人家属的支持和理解通常是病人拥有良好心理状态的最根本原因。只有得到病人家属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顺利且深入地开展舒适护理服务。

6.4 与医疗成本相关的因素 实施舒适护理需要一定财力和物力做基础。首先要改善环境、更新设备,加强关于舒适护理的研究,这样势必会增加医院预算。舒适护理的出现既是社会高度文明的产物,也是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目前医保、医药、医疗等体制均制约着舒适护理的发展。因此,舒适护理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医院的经济支撑。

7 小结

舒适护理的有效开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因人施护、因病施护以及因需施护顺应了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不但可以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系统性,还可以保证护理服务的完整性。舒适护理临床实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舒适护理的研究力度和经济支撑,使其更加具有临床实践的可操作性。虽然目前舒适护理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具体应用亟待进一步完善,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贯穿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必将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需要护理人员广泛且深入地应用和研究。

[1] 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8-499.

[2] 毛智慧,孙晓婷,刘晓亭.舒适护理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中应用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7(17):129-130.

[3] 张宏,朱光启.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6):409.

[4] McCarthy EP.Dying with cancer:patients function,symptoms,and care preferences as death approaches[J].Journal of 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2000,48(suppl):110-121.

[5] Kolcaba KY.The art of comfort care[J].Image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95,27(4):287-289.

[6] 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7] 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16):15-16.

[8] 张玉兰.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5,8(20):1721-1722.

[9] 周艳,刘晓丹,李勤,等.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08,22(12A):3105-3106.

[10] 魏天星.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5(1):62-63.

[11] 杨盛桂.舒适护理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8(10):38-39.

[12] 陈平.3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舒适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2):95-96.

[13] Novak B,Kolcaba K.Measring comfort in caregivers and patients during late end-of-life care[J].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2001,18(3):170-180.

[14] Richards LG.On the psychology of passenger comfort[J].Human Facfors in Transport Research,1980,2(10):15-23.

[15] Malinowski A,Stamler LL.Comfort: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 in nurs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2,39(6):599-606.

[16] Morse J,Bottorff J,Hutchinson S.The paradox of comfort[J].Nursing Research,1995,44(1):14-19.

[17] 瘳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

[18] 王艳梅,张宁,秦宁.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美学理论[J].护理学杂志,2003,18(7):555-556.

[19] Ann Z.Nursing JB lippincott conp any[M].ZB Lippin Company, 1997:152-153.

[20]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

[21] 劳德娟.舒适护理在基层医院门诊年老体弱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3(3):111-112.

[22] 戴小春,郑元平.舒适护理在急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2):161-162.

[23] Sande.Pilot testing three intervention for symptom management in HIV/AIDS rever image[J].Journal of Nutrition Scholarship,1999,4:346.

[24] Sandelowski M.Retrofitting technology to nursing:the case of 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J].JOGNN,2000,29(3):316-324.

[25] 韩小云,陆佩言,岳琴娣,等.舒适护理对消化道手术病人留置胃管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6B):1064.

[26] 戚旻,王心,赵美玲.舒适护理在心电监护病人中的作用[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05,14(2):96.

[27] Peterson R.Building a mission for quality care[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1999,31(6):363-365.

[28] Claessens M.Dying with lung cancer 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in sights from SUPPORT.Study to understand prognoses and preferences for outcomes and risks of treatments[J].JAGS,2000,48(5Suppl):146-153.

[29] McCarthy E.Dying with cancer:patients function,symptoms,and care preferences as death approaches[J].JAGS,2000,48(5 Suppl):110-121.

[30] Haisfieldwolfe ME.End-of-life care:evolution of the nurses,role[J].Oncol Nurs Forum,1996,23(6):931-935.

[31] Gifford GC.The new Hawaii comfort care only-do not resuscitate law[J].Hawaii Medical Journal,1995,54(4):506-507.

[32] Lands RH.Comfort care:why wait until the end of life?[J].South Medical Journal,1999,92(5):544.

[33] 彭娜,何娟,于瑞英.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J].重庆医学,2011,40(32):3327-3328.

[34] 钟玲芳.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33-34.

[35] 张爱萍.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166-168.

[36] 向双琼.舒适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66-67.

[37] 龙芳,王春,拓志勇.舒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18-120.

[38] 宋智贤.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9,29(5):90-91.

[39] 卫丹,王伊龙.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41-143.

[40] 陈瑶劼.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8):148-149.

[41] 彭洁.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2014,27(8):303.

[42] 钱香红.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280-282.

[43] 汪凌,许春凤,徐薇.舒适护理在脊柱手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4):54-55.

[44] 尚鑫.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80-182.

[45] 洪小美,陈丽锋.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19-20.

[46] 杨喜彦.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0):11-12.

[47] 洪梅,程勇,曾莉兰.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心理及心率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4,37(3):325-327.

[48] 江铮,李宝霞,汪红.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178-180.

[49] 车绪梅.手术室舒适护理对巨大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99-201.

[50] 曾立平.手术室舒适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8(22):261.

[51] 谢友明.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舒适护理措施探讨[J].临床研究,2012,5(7A):137-138.

[52] 胡敏,吕红梅,陈晓芸.舒适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2):68-69.

[53] 高月林.舒适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321-322.

[54] 邓雪梅,李青松,刘君海,等.舒适护理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267-268.

[55] 刘玉珍,郑朝生,林旭妮,等.舒适护理对晚期喉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0):9-11.

[56] 刘福艳,张秀洲,耿君.舒适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41-42.

[57] 杨丽娜,阎淑芳,张文博,等.舒适护理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1A):2931-2932.

[58] 刘春燕,郑珊红.癌症患者舒适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31-32.

[59] 梁霞英,杨卫红,余洁玲.舒适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B):689-690.

[60] 张昕屏,耿野.舒适护理模式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观察[J].华西医学,2009,24(6):1580-1581.

[61] 岳晓香,吕慧君.神经外科舒适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4):75.

(本文编辑崔晓芳)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fort ca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ao Zhihui,Zhang Huan,Sun Xiaoting,etal

(Nursing College,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s Medcine,Liaoning 110847 China)

It introduced the concept,connotation,classification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comfort care,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fort care and to probe into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fort care.So as to enable the patient to obtain physical comfort,psychological comfort,social comfort and spiritual comfor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rich connot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comfort care;connot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influencing factors;quality of service;holistic nursing;evidence-based nursing

2016年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教育科学基金项目,编号:GJHLQZ160010;2016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L16CSH004;2015年辽宁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课题,编号:lslgslhl-097;2013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非医药专业科技项目,编号:2013fyy11;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LNZYJG2015002。

毛智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单位: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张欢、孙晓婷、刘晓亭单位: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

R4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5.001

1009-6493(2017)05-0513-05

2016-05-26;

2017-01-10)

引用信息 毛智慧,张欢,孙晓婷,等.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5):513-517.

猜你喜欢

病人护理人员护理
谁是病人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病人膏育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