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2017-02-27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斑块血浆

于 倩

(辽宁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16)

短篇论著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于 倩

(辽宁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16)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1-2]认为,炎症细胞、炎症反应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炎症反应程度与CHD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炎症指标。本研究探讨MIF对CHD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以及同期体检科经冠脉CT排除的60例非CHD患者(对照组)。SAP、AMI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3-4]。UAP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颁发的相关标准[5]。CHD患者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疾病,如瓣膜病、心肌病等; ② 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③ 合并恶性肿瘤; ④ 合并感染; ⑤ 合并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病变; ⑥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异常。 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不同疾病类型CHD患者及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空腹抽取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2.0 m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 K2)抗凝,标本采集结束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5~8次。将标本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层血浆进行人MIF测定。血浆MIF测定: ① 待检测试剂盒储存于4 ℃冰箱中,检测前将试剂盒从4 ℃冰箱中取出,室温放置15~30 min, 等试剂盒至室温后再检测。② 加样: 分别在待测样本孔、阴性对照孔、标准品孔分别加入100 μL待测样本、阴性对照、标准品。注意原始浓度标准品应进行倍比稀释,总共设置6~8个浓度水平的标准品。空白对照孔则不加任何标本。37 ℃孵育1 h。③ 洗板机洗涤3次, 3 min/次。④ 各孔中加入酶标抗体100 μL, 37 ℃孵育1 h。⑤ 洗板机洗涤3次, 3 min/次。⑥ 各孔中加入新配制的四甲基联苯胺底物溶液100 μL, 37 ℃作用10~30 min。⑦ 各孔中加入2 M硫酸 50 μL, 终止显色。⑧ 在酶标仪上以空白对照孔凋零,测定各孔在450 nm的吸光度值。⑨ 结果计算: 以标准品孔浓度为横坐标,其对应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值、标准曲线求得各待测样本的血浆MIF浓度。

冠脉造影方法采用Judikin′s导管技术通过右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常规多体位头照。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血管内径狭窄程度>50%可以确诊为冠心病。左主干血管内径狭窄程度>50%计为双支。

2 结 果

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血浆MIF依次为(155.3±18.7)、(138.8±15.0)、(104.5±12.4)、(89.8±10.5) ng/L,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组(n=74)、双支病变组(n=67)、单支病变组(n=55)、对照组(n=60)血浆MIF依次为(148.4±17.7)、(134.6±14.6)、(111.8±12.1)、(89.8±10.5) ng/L,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HD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者再继发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6]。张晋东等[7]报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SAP组患者,斑块破裂发生率、斑块面积、斑块负荷亦显著大于SAP组患者,表明hs-CRP、IL-6参与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功能性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两个指标亦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破裂风险及预后的评估指标。赵慧等[8]报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s-CRP、IL-6、α1-抗胰蛋白酶(AAT)、淀粉样蛋白A(SA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显著高于非CHD患者,稳定性CHD患者血浆hs-CRP、IL-6、AAT、SAA显著高于非CHD患者, CHD患者血浆hs-CRP、SAA、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由此可见, CHD患者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且血浆hs-CRP、SAA、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与CHD病情密切相关。

MIF是目前临床一个新的炎性指标,其血浆水平升高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蛋白的氧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细胞外基质随之降解,从而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张亚男等[9]报道,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患者,因此血浆MIF、MMP-9可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重塑有促进作用,从而对CHD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郭溉宗等[10]报道, AMI组患者血清MIF、胱抑素C(Syc C)、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对照组,UAP组血清MIF、Syc C、MMP-1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SAP组血清MIF、Syc C、MMP-1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CHD患者血清MIF、Syc C、MMP-1随着病情的加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它们可作为CHD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在本研究中,作者先分析不同疾病类型CHD患者以及对照组血浆MIF水平,其结果与郭溉宗等[10]报道一致。在进一步研究中,作者分析不同病变血管支数CHD患者以及对照组血浆MIF水平,结果显示随着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血浆MIF水平逐步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臧贵明, 曹毅, 王杰.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HMGB1、ET-1、MIF含量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6, 25(2): 129-132.

[2] 周亮亮, 王璟. 心外膜脂肪定量及其炎症因子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斑块性质及血管重构的关系[D]. 南京大学, 2014.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3): 195-206.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12): 710-725.

[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0, 28(6): 409-410.

[6] 李洁荣, 吕云, 高彦.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疗效比较[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8): 891-893.

[7] 张晋东, 杨海波, 赵荫涛, 等.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特征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17): 60-61.

[8] 赵慧, 李一石. 冠心病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组分功能与机体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2015.

[9] 张亚男, 高东来. 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0, 8(3): 172-174.

[10] 郭溉宗, 王益俊, 何慧君. 老年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血清中的表达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13): 1864-1865, 1867.

2016-09-20

R 541.4

A

1672-2353(2017)01-180-02

10.7619/jcmp.201701066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斑块血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