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PCT、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7-02-27张利鹏张立彦王雪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血常规内皮细胞

张利鹏, 张立彦 , 王雪芳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 1. 中西医结合一科; 2. 重症医学科, 河北 廊坊, 065000)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PCT、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张利鹏1, 张立彦2, 王雪芳2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 1. 中西医结合一科; 2. 重症医学科, 河北 廊坊, 065000)

血必净注射液;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PCT; 血常规; 凝血功能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极易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 目前对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假说存在,临床普遍认为,其实质为各种因素引发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失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受到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二者能够作为重要的标记物[3]。相关医学研究[4]表明,血必净能够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在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后发现,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PCT、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诊断标准[5], 均知情同意,排除有心源性、肾源性水肿、失血性休克等进行液体复苏后的重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血必净治疗组(n=40)。常规治疗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6岁,平均(49.3±14.8)岁; 原发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急性胰腺炎8例,感染性休克8例,重症肺炎7例,有机磷中度4例,心肺复苏3例。血必净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6岁,平均(50.4±14.3)岁; 原发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急性胰腺炎7例,感染性休克7例,重症肺炎6例,有机磷中度5例,心肺复苏4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其原发病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给予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应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一方面保障呼吸循环,另一方面限制进水量,促进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提升,恢复正常血容量,对循环功能进行有效改善等。血必净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50 mL血必净注射液, 2次/d, 1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2组患者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等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此外,对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血必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PCT水平(10.8±2.6) mg/L、(10.2±2.7) mg/L; 治疗后分别为(1.1±0.2) mg/L、(2.0±0.4) mg/L。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且血必净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RBC、Hct、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RB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且血必净治疗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但2组患者的RBC、Hct、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的PLT、PT、APTT、Fg、DD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的PLT、Fg、DD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PT、APTT均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 且血必净治疗组患者的PLT、Fg、DD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PT、APTT均显著长于常规治疗组(P<0.05), 见表2。

3 讨 论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在严重感染、脓毒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6]。现阶段,临床研究[7]普遍认为,毛细血管具有过高的通透性、炎症反应严重失控是诱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决定性因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其病理生理机制,因此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中,关键是要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保护。血必净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红花黄色素A、丹参素、芍药苷等,提取途径为红花、川芎、当归等[8]。现代药理学研究[9-12]证实,红花黄色素A能够对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进行扩张,抵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促进组织耐缺氧能力的提升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降低等。丹参素能够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改善,将氧自由基清除掉,对免疫进行调节,对内毒素水平进行拮抗,对免疫及炎性介质进行调节,对微循环进行改善,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保护。川芎嗪能够对血小板活化进行抑制,促进血管通透性的降低,将氧自由基清除掉,对肾功能衰竭及急性肺损伤进行防治等。

[1] 尧国华, 雷粤彬. 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RP水平的影响[J]. 海峡药学, 2015, 27(4): 84-86.

[2] 安友仲.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实质是内皮细胞炎性损伤[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45): 3182-3184.

[3] 张建军.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8): 1172-1174.

[4] 邢静, 王娜, 张或, 等.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6): 359-362.

[5] 王震宇, 黄惠民.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防治的研究进展[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 6(3): 187-189.

[6] 沈洪丽, 杨龙, 回志, 等. 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的抗炎效果研究[J]. 临床荟萃, 2011, 26(20): 1802-1804.

[7] 刘香锟, 侯超, 王勇. 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压肾病中的诊断价值[J]. 临床荟萃, 2014, 29(8): 928-929.

[8] 刘莉莉, 董华蕾, 贾燕, 等. 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脓毒症患者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及疾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内科杂志, 2015, 32(2): 91-93.

[9] 周岳平, 陈晓武, 张春新, 等.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烧伤脓毒症的疗效分析[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2012, 7(1): 72-75.

[10] 蒙家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09, 15(9): 1364-1367.

[11] 杨万杰.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 14(24): 3764-3766.

[12] 安友仲.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实质是内皮细胞炎性损伤[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45): 3182-3184.

2016-11-14

河北省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2014013038)

R 543.7

A

1672-2353(2016)01-161-02

10.7619/jcmp.201601057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血常规内皮细胞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