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娄底市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7-02-27许一鸣徐敏婕朱立军

湖南畜牧兽医 2017年2期
关键词:安格斯娄底市品种改良

许一鸣,徐敏婕,朱立军

(1.湖南省涟源市畜牧水产局,湖南涟源417100;2.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3.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

对娄底市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

许一鸣1,徐敏婕2,朱立军3

(1.湖南省涟源市畜牧水产局,湖南涟源417100;2.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3.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

娄底市肉牛产业历经17年的发展,孕育了南方最大的安格斯杂交肉牛生产基地,选育出了“湘草”黑麦草,着力研发出适应南方地区巴掌田使用的牧草一体机。娄底市肉牛产业在规模养殖、品种改良和牧草生产等方面上存在的一些焦点问题。文章提出,推进娄底市肉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紧紧抓住品种改良的级进杂交、突破制约牧草生产的瓶颈、建立生产管理大数据平台、黑牛产业提质增效等四个方面。

肉牛产业;品种改良;牧草产业;大数据;娄底市

湖南省肉牛产业起步较晚,自1999年全省农业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牛为主的草食动物以来,由传统的耕牛饲养向现代肉牛产业转型发展。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全省肉牛区域化、规模化养殖得到了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建成了34个肉牛生产基地县,逐步形成了以娄底、邵阳、永州、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等为重点的湘南、湘西肉牛养殖带和以岳阳、常德、益阳为重点的洞庭湖区肉牛养殖带。历经17年的发展,娄底市肉牛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了南方最大的安格斯杂交牛生产基地、构筑了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安格斯杂交肉牛产业。

1 当前娄底市肉牛产业发展状况

1.1 南方最大的安格斯杂交牛生产基地

娄底市肉牛产业经过17年的发展,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受体牛工程项目建设、中央、省、市及各县区财政的支持,构建了以饲养3~5头基础母牛为单元的肉牛繁育群体,逐步发展成为了南方最大的安格斯杂交牛生产基地、培育了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安格斯杂交肉牛产业。2016年,湖南阳春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湖南省畜牧水产局颁发的安格斯牛种畜禽生产资质。现有饲养5头以下基础母牛的农村散养户达5000个以上,常年存栏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场达300多个。

1.2 首创全国市级肉牛品种改良管理平台

娄底市共有专职和兼职冷配员约80人,年冷配1 500胎次以上的冷配技术员达20多人,加上每年投放的70头安格斯纯种公牛,形成了的肉牛品种改良冷配与本交的“八、二开”业绩态势,每年生产安格斯杂交牛犊70 000多头,确保了娄底市肉牛产业稳步推进。

娄底市畜牧水产局为了强化肉牛品种改良管理工作,于2012年始创了全国第一个市级肉牛品种改良管理平台,全市肉牛品种改良进入信息化序列。肉牛信息管理平台由娄底市草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涟源市畜牧水产局组织开发,并于2013年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从2012年开始,娄底市畜牧水产局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4万元,用于平台的运行及对冷配技术员的奖励。对肉牛繁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随机抽查,按抽查结果,每产一头安格斯杂交牛犊,奖励冷配技术员20元,新化县油溪河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冷配技术员彭华清每年获得奖励资金都在1万元以上。

1.3 选育出“湘草”黑麦草,填补我省无专业牧草品种空白

“民”以食为天,娄底市冷、暖季牧草各领风骚。娄底市草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六年选育出的“湘草”黑麦草品种,填补了我省无专业牧草品种的空白。涟源市畜牧水产局每年投入财政资金30万元以上,为新建和规模养殖场免费提供牧草草种达50吨以上,同时开展的牧草资源圃“种什么草,如何种草,牧草如何利用?”,以及充分利用农作物秸杆的示范效应,基本实现了牧草自给自足,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避免了“百里运草”的尴尬状况。

1.4 工业产业转型促进了肉牛产业发展

娄底市是湖南煤都,由于煤矿停转产,及其他工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大量民间资本涌入现代农业及肉牛养殖行业,推动了肉牛规模养殖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全市增加常年存栏100头肉牛的适度规模养殖企业在100家以上,这些转型而入的养殖企业一般以育肥为主,从而吸纳了一定量的杂交犊牛,充分调动了母牛养殖农户的积极性,促进了肉牛生产进度及品种改良进程。如位于涟源市的湖南聚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煤炭流通行业转型,投资1 200万元兴建的年可出栏育肥牛达500头的规模养殖场,每年可收购养殖场邻近三村的杂交犊牛,解决了母牛养殖农户卖犊牛难或贱卖的窘况。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从养殖规模来讲,常年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达300多个,这些养殖场既受技术的局限、更受资金的束缚。零打碎敲的补贴政策,对规模化养牛企业而言是杯水车薪。可以说,除天华牧业、阳春农业二家养殖企业外,娄底市还没有第三家规模养殖场享受了50万元以上的产业发展专项项目支撑,这与娄底市肉牛产业的发展规模是不相对称的。娄底市除天华牧业外,还没有第二家规模肉牛养殖企业树立自已的特色品牌,无法参与中高档牛肉产品市场竞争。

2.2 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

良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良种的来源不外乎于引进和本地改良。2003年前从外地引进架子牛来发展本地肉牛产业的失败经历警示我们,利用本地母牛资源进行品种改良具有优异性。娄底市力促肉牛品种改良已历经14年,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近亲交配等乱交乱配现象比较突出,这种乱象的发生,主要是无法即时开展父本溯源及父系来源单一等原因造成,持续下去,势必将导致肉牛品种改良优势消褪。

目前,娄底市的黑安格斯杂交牛群体,仍以F1、F2、F3代为主要杂交代数。最显著的缺失是无法给杂交体系建设提供优质基础母牛群体,这也是阳春农业、天华牧业等大型养殖企业一直无法建立一个优质杂交体系或杂交组合的根本原因。

2.3 牧草生产制约了肉牛产业发展

娄底市属于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作物生长期长,雨水充足,野生草资源丰富,青绿期长。但有限的优良土地资源只能用于种粮,只能充分利用荒山坡地来种植牧草。而人工种植牧草受地势、地力等影响,无法利用机械化生产和达到高产目的,牧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野生草品质差,适应于肉牛饲用的品种凤毛麟角,二者均成为束缚草业发展的瓶颈。

3 肉牛产业链中四个关键要素

3.1 狠抓级进杂交

娄底市通过人工冷配和种公牛本交二种方式,建立了南方最大的黑牛群体,引导养殖户通过级进杂交,培育优质肉牛群体、实现创建肉牛品系的效果,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应提供新的种质血缘来进行改良,规避近亲繁殖;第二,应建立并完善娄底市杂交改良系谱(档案);第三,推出新政,对级进杂交推行更大的奖励机制;第四,引进企业积极参与,建立创新成果共享体制。

3.2 牧草产业发展

3.2.1 抓好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努力克服丘陵地区荒山坡地种植牧草的困境,凭借国家粮改饲政策,充分利用有限的优良土壤,在涟源市畜牧水产局牧草资源圃示范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丘陵地区套作、间作、轮作等牧草生产模式,提高土地单位面积利用率,以优质的饲草资源做为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同时,湖南先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申请“湘草”国家级牧草品种登记审定。根据“湘草”省级评审专家意见,在原娄底市草业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的基础上,湖南先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决定借助国家创新驱动政策,积极申请国家级牧草品种登记,以打破我省没有国家级牧草品种的缺陷。

3.2.2 着力降低牧草生产成本

种草难,收割加工牧草更难,象大山压在养殖户的头上。牧草生产成本占肉牛养殖成本的四成以上,是肉牛饲养成本居高不下的制约因素。因此,着力提高牧草机械化生产程度,是降低人力成本、解决肉牛养殖效益差的关键因素。

湖南先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企业正在组织科研力度,加速牧草一体机的研发进程,力争投入到今年的暖季牧草生产中。

牧草一体机是专为适宜丘陵地区巴掌田使用而研发的,可在田间实现刈草、铡碎、加工打包一体化。能解决丘陵地区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化生产牧草的困难,可降低牧草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牧草生产效益三倍以上。牧草收割打包一体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样机有望在七月中旬投放市场。

3.3 建立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

娄底市肉牛产业,无论规模化养殖还是肉牛品种改良,都已进入超速发展阶段,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能力,既是趋势也是必要。如:规模养殖场的饲养、疫病防控、母牛繁殖、犊牛填栏,肥育牛出栏等纳入信息化范畴,是精细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肉牛品种改良,对父本实行即时可溯源,是推进级进杂交的依托。因此,政府及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创新,驱动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湖南先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市丰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肉牛安全生产与第三方评价管理系统》,其创新点是引入第三方对超时生产信息实行审核授权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现场法度公允评价,有效提高大数据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3.4 提质增效

3.4.1 提高养殖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肉牛养殖企业应利用政府对农业生产技能的培训契机,加快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步伐。建立从观念、养殖方式、饲养与饲草成本控制、品质与市场对接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制度,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3.4.2 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产品

质量是企业的根本,如何规范化生产,是企业的核心。规模化养殖企业,应在畜牧、质监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自已的饲草生产,肉牛繁殖、育肥、肉牛屠宰、牛肉加工等生产技术规程,达到质量标准化,形成自已的特色牛肉产品,以提高肉品价值。

天华牧业早些年在涟源市畜牧水产局的指导下,出台了湘中黑牛生产技术规程等质量管理规章。阳春农业、天隆养牛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养殖企业也应尽早出台企业生产技术标准。

3.4.3 追求品牌效应

在现代管理水准下,通过质量管控,达到肉牛生产的高品质,形成特色农业拳头产品,大部份企业都有这个认识。但忽悠了品牌建设。对有一定规模养殖的企业而言,应有超前发展意识,把创建品牌做为一个战役,从战术上予以重视。

天华牧业在政府的引导下,树立了“湘中黑牛”品牌,一枝独秀。我们认为娄底市的养牛企业可以借鉴山东大地黑牛和布莱凯特黑牛的经验,积极铸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的附加值。

3.4.4 争政策、创示范

肉牛养殖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率大,规模养牛企业要把争取国家政策提升到产业战略层面,以便在政策支撑下,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跨越式发展。只要一、二个养殖场产生了积极因素或脱困解难,羊群效应就会推动产业发展象雨后春笋,形成一道亮丽的农业产业风景。

总之,推进肉牛产业从肉牛数量向肉牛品质的转向,从单一的饲养向产业链拉伸。从源头抓好品种改良,推进级进杂交,提高饲养技能,开发优质高产牧草品种及提高生产加工技术,开拓肉牛流通市场,实行安全生产可追溯,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现代养牛业发展,是娄底市肉牛产业供给侧改革方向。□

[1]龚泽修,胡松梅.湖南肉牛养殖产业现状调查及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畜禽业,2010,(5):58-59.

[2]黄小平,贾杏林.湖南省双峰县肉牛养殖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湖南畜牧兽医,2014,(3):36-38.

[3]徐敏婕,许一鸣.面对供给侧改革肉牛产业该如何做——解析供给侧改革对涟源肉牛产业发展的考量[J].畜禽业,2016,(10):46-47.

S823.2

C

1006-4907(2017)02-0008-03

10.3969/j.issn.1006-4907.2017.02.004

2017-03-15

许一鸣(1962~),男,汉族,助理畜牧师,大专,主要从事草食牧业的基层管理和技术服务,E-mail:lytlnk626@163.com。

猜你喜欢

安格斯娄底市品种改良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才艺大展示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酋长的答谢礼
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
育鸡图
论 道
杨树嫁接换代品种改良选择及接穗采集处理
安格斯和鸭子
浅谈贵港市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