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黄牛种源现状与保种选育

2017-02-27张庸萍

湖南畜牧兽医 2017年2期
关键词:保种黄牛存栏

张庸萍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畜牧科学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

畜牧养殖

湘西黄牛种源现状与保种选育

张庸萍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畜牧科学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

湘西黄牛肉质品质好,是我国地方优良品种之一。但目前仍以分散养殖为主,优质种源存栏数量减少,且面临着杂交对种质资源的慢性侵害的状况。保种选育需统一规划,组织落实、政策扶持及技术支持到位,方能走出一条湘西黄牛产业化发展之路。

湘西黄牛;种源现状;保种选育

湘西黄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我国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具有品牌优势,发展前景可观。湘西州委、州政府将其纳入《湘西自治州农产品加工振兴规划》、《湘西自治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湘西自治州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1115工程”》等,规划了产业区域布局,明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措施,明确给予重点扶持。养殖方式将由传统的散养方式向现代的规模化、标准化、技术化的方式发展,湘西黄牛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

1 湘西黄牛性状特征

1.1 生物学特性

湘西黄牛产肉量较高,肉质红润,色鲜,水分少,蛋白质含量高。易康乐等研究表明,湘西黄牛肉脂肪含量为4.8%,蛋白质含量为23.2%,脂肪酸种类多,氨基酸含量丰富,特别是8种必须氨基酸总含量达到了10.26g/100g[1]。

1.2 繁殖性能

湘西黄牛母牛生育期一般为16年,最长达24年,终身可产仔8~12头。

1.3 品种改良效果

湘西黄牛肉用牛杂交组合宜以西门塔尔作第一父本,以利木赞、安格斯牛为第二父本,品种改良后,体格加大,体躯增长,前胸宽阔,肋开张,基本上改变了本地黄牛体躯发育不良、鲫鱼背、窄胸、细腿等缺点,并且适应性强,易于饲养[2-4]。

1.4 产业发展前景

湘西黄牛属于温补的肉食,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经国家认定的、在外享有美誉本地区畜禽品种之一,是湘西地区传统繁育和选择,最适宜本地区地理、气候等条件的牲畜品种之一。“湘西黄牛”是湘西州独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肉役兼用型黄牛品种,先后入选《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以及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并于2012年获得“湘西黄牛”地理标志商标已通过国家商标局注册评审,湘西州已正式享有“湘西黄牛”商标专有权。

2 湘西黄牛分布与种源现状

2.1 湘西黄牛种源分布调查

湘西黄牛保种核心区是农业部确认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之一,即巫陵牛(湘西黄牛)保种区,其确定的保种核心区在我州凤凰县腊尔山片区五个乡镇,即腊尔山、两林、禾库、米良、柳薄等乡镇,其中多年来保留原始种群最多的是两林、禾库、米良、柳薄四个乡镇[5]。

2.2 湘西黄牛的养殖分布区域与出存栏调查

湘西自治州全境分布。1982年4月,中国南方六省(市)在凤凰县召开黄牛优良品种鉴定会,确定湘西黄牛中心产区为凤凰县柳薄乡。2007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湘西黄牛保种区为凤凰县腊尔山区。据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州存栏牛约39万头,饲养量不到资源储量理论载畜量的七分之一,虽然湘西州规模养牛户逐年增加,存栏5头以上的大户达到1 080户,但仍无法改变养殖总量小的现实。湘西黄牛养殖仍以分散养殖为主,5头规模以下的散养比例达到80%以上。根据2013年全州养殖业调查摸底,年养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仅100余户。[6]

3 湘西黄牛保种选育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湘西黄牛保种工作现状及选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州凤凰县作为湘西黄牛的主产区和原产地,自2003年实施湘西黄牛保种选育项目以来,经过连续多年的项目实施,湘西黄牛保种选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湖南省畜牧局湘西黄牛保种选育会议精神和课题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划定湘西黄牛保种区。把湘西黄牛原产地所在的腊尔山、禾库、柳薄、米良、两林五个乡(镇)划为湘西黄牛保种区,其中又确定禾库、柳薄两乡镇为保种核心区,在保种核心村聘请村级保种信息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制定出台了《凤凰县湘西黄牛保种长效机制》等文件,抓好湘西黄牛保种工作。严格按照优进劣出和“三配三不配”的原则,运用半封闭选育方法,开展零世代和F1代、F2代牛群的动态选育工作,大力推广指定配种,力争选出优秀后备牛,湘西黄牛保种选育取得明显成效。

3.2 影响湘西黄牛保种选育的问题。

3.2.1 存栏数量明显减少。

据2014年湘西州科技管理站调查得知,在四个乡镇养牛历史以来都是以湘西黄牛为主,其饲养比例占总养牛数的65%以上,2000年前由于每家每户都需要养牛耕种田地,户平1.46头,总存栏量10 487头,其中湘西黄牛有6 820头左右。2013年农机逐步代替耕牛耕田种地,养牛总量2 141头,其中湘西黄牛仅1 384头,只有2000年前的20%。能繁母牛存栏数442头,比2012凤凰县选定的优秀湘西黄牛能繁母牛保种群759头还少了317头,现存栏的能繁母牛能够达到特级和一级标准的仅220头左右,能够用于保种的资源少到了极限。而种公牛凤凰县原保种定群的大部分去向不明,符合特级、一级标准的200头左右,其中双特级就有98头,按照1:10的利用可以承担980头能繁母牛配种,1:20配种可以承担将近2 000头母牛,应尽快采取措施保证种公牛的血统调配。

3.2.2 养殖大户开始兴起,有杂交现象发生。

由于湘西黄牛与良种黄牛杂交优势明显,经济效益很好,调查中发现两户大户存栏近50头母牛,所养的公牛还不是纯正的湘西黄牛,而带有杂交血统,现在已经体现了效果,如果不采取及时果断措施,就会有纯正外血良种公牛引进,一部分良种湘西黄牛母牛慢慢老去,而所生下的后代都是杂交的了,形成对种质资源的慢性侵害。

3.2.3 畜群结构基本合理,但维持需要有措施。

据2014年湘西州科技管理站调查数据显示738头牛中有166头进入繁殖期,460头处于繁殖旺期,占总调查年龄结构数的84%,说明繁殖群体基础好。但是,规模养殖户少,对稳定牛群不利。调查统计30头以上的大户仅有2户,大户存栏近50头母牛,5头以上的仅38户,存栏量占40%左右,剩余的60%约830头,有很多养殖户都表示不会长时间养牛了,只有好政策的前提下部分会继续养殖并扩大规模。

3.2.4 阉割种公牛现象严重,存栏量还会减少。

由于牛不用于耕田地,原养牛户普遍采取阉割公牛长到成年后卖掉,不再喂牛了。据2014年调查数据表明,阉割牛有491头,占湘西黄牛数的35%,并且年内基本都可以出栏。出栏后四个乡镇湘西黄牛的存栏量将会低至1000头以下,同时由于大量阉割公牛很多养母牛户能繁母牛空怀,没有生产效益,也将导致大部分养母牛户上市卖牛,减少当地存栏,估计很容易降至500头以下的存栏量[7]。

4 湘西黄牛养殖业俏然兴起

4.1 湘西黄牛养殖走向规模化

近年来湘西黄牛养殖逐步出现了龙头企业、新兴企业及养殖大户。省级龙头企业有德农牧业,州级龙头企业(新兴)有龙山县圣山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龙山县树碧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永顺县湘山牧业等养殖规模200头以上企业20余家,德农牧业和圣山农牧还是国家级示范场。全州建成凤凰县腊尔山等五个养牛集中连片区、20个小区,扶持了以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4家,带动、扶持存栏5头以上的大户2 000余户,成立协会50多个。德农牧业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建成了全省养殖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湘西黄牛繁育基地,选育能繁母牛3 800多头,发展委托养殖村20个,养殖户400多户,投放优质能繁母牛3 000多头,年加工3万头规模的肉牛系列产品加工厂完成建设。预计到2020年以湘西黄牛为主的肉牛出栏将达30万头以上(2016年9.24万头)、产值40亿元,其中湘西黄牛出栏20万头以上(2016年7.20万头)、产值30亿元。

4.2 在新技术研究方面有更多突破

为了搞好湘西黄牛产业发展,解决制约养殖湘西黄牛经济效益的瓶颈,湘西州畜牧水产科技管理站做了《湘西黄牛标准化生态养殖与经济效益试验研究》、《湘西黄牛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技术研究》、《草山草坡改良试验研究》、《一年生黑麦草与不同密度饲料玉米轮作对比试验》等一系列科研试验,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养殖湘西黄牛提供了养殖技术支撑。

5 湘西黄牛保种选育建议与措施

5.1 作好湘西黄牛的种源调查与保种选育规划

通过实际调查,掌握现存栏牛的详细资料。调查登记要清楚到户和到每一头测量的牛,特别是特级牛、一级牛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建立湘西黄牛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牛肉食品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积极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在确保湘西黄牛优良基因不流失的情况进行杂交改良,使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我州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5.2 提高认识,组织落实,树立产业意识,措施到位

要分别成立州、县(市)、乡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宏观指导,安排专项资金确定技术人员进行保种选育工作,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技术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确保湘西黄牛保种选育工作顺利进行。以德农牧业为依托,坚持适度规模,走“小规模大群体、小集中大分散”的发展路子,不断扩群增量,提高肉牛标准化养殖水平和生产能力。

5.3 落实好扶持政策措施,调动养殖湘西黄牛的积极性

在政府的主导下,财政、扶贫、银行等部门做好帮扶工作,调动黄牛养殖户的工作积极性,落实以下保重选育措施:(1)按照一户10头能繁母牛规模,修建标准栏舍1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2)将现有优良母牛购买到基础好的户,增加母牛群。(3)采取交叉方式选配种公牛,建立品系档案,全程管理,使每户能投放1头双特级公牛。(4)统一给种公牛、母牛投保。

5.4 建立湘西黄牛养殖小区

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科学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产品,以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确实可行的湘西黄牛养殖小区。湘西黄牛小区建设以养殖大户标准化生产为榜样,以家庭养殖为基础,建立5~10头家庭圈养模式,或圈养、放养相结合;以种草,秸秆加工为基础,以打草为补充,以资源优势乡、村为区域进行养殖小区建设规划[8]。

5.5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湘西黄牛生产要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需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县、乡畜牧技术人员要深入养牛场(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对湘西黄牛繁育改良、可繁母牛、育肥牛的饲养管理、防疫灭病、饲草饲料等全方位服务,以确保湘西黄牛的产出率。

5.6 抓住政策机遇,通过招商引资等,加大资本投入,夯实发展基础

抓住国家武陵山区发展规划的机遇,结合我州的实际情况,做好湘西黄牛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争取项目支持,扶持养殖龙头企业,加强黄牛特色产业发展,使湘西黄牛产业的发展产、供、销、加工一条龙连接起来,增加就业机会,创造就业条件,增创社会效益。

5.7 打造品牌,深化产品加工

饲养上提高湘西黄牛的肉质品质,对牛肉屠宰的加工,发展与湘西黄牛有关的文化、企业品牌及产品加工等,产品的加工要精细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效益最大化,使湘西黄牛产业化为全州的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湘西州发展湘西黄牛产业是全州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好思路和出路,要求真务实抓实体产业,脚踏实地办实体产业,湘西黄牛产业化的发展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1]易康乐,李志才,燕海峰,等.湘西黄牛肉质特性研究[J].家禽生态报,2011,32(5:):39-42.

[2]梁斌,李文平,肖兵南,等.微卫星标记测定湘西黄牛杂交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J].湖南畜牧兽医,2008,(3):10-13.

[3]贺宋文,田清武,杨晓青,等.对湘西黄牛保种工作的一点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07,(7):45.

[4]于建文.湘西黄牛的特征及选育技术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1):76.

[5]刘莹莹,肖兵南,田科雄.湘西黄牛的保种与开发利用[J].中国畜禽种业,2008(10):15-17.

[6]吴云斌.我州规模养殖情况调查与分析[EB/OL].http://xmj.xxz.gov. cn/wstg/wzxx/201612/t20161215_239226.html,2016-12-16.

[7]罗宗礼.湘西黄牛保种核心区情况调查报告[EB/OL].http://xmj. xxz.gov.cn/wstg/wzxx/201407/t20140729_130138.html,2014-07-30.

[8]孙先锋.全国政协委员田岚建议:加大湘西黄牛产业链扶持力度[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03-31(04).

S823.2

B

1006-4907(2017)02-0005-07

10.3969/j.issn.1006-4907.2017.02.003

2017-03-02

张庸萍(1968~),女,苗族,湖南省永顺县人,畜牧兽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疾病诊治工作,569357538@qq.com。

猜你喜欢

保种黄牛存栏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黑牛和黄牛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打击“黄牛”到底靠什么
200万元保种选育里岔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