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量名”结构的指称功能

2017-02-27王羽熙储泽祥

关键词:代词实体语境

王羽熙,储泽祥

(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

“一量名”结构的指称功能

王羽熙1,储泽祥2

(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

“一量名”是汉语中最为常见的数量短语结构。从短语层面上来看,“一量名”结构用于表示实体或事物的数量信息为“一”;而入句后的“一量名”则不限于表数量,具有表示不定指、定指和类指等指称功能。“一量名”结构的指称功能并不是单一的,类指“一量名”有时候兼备强调数量的功能;不定指的“一量名”,在其修饰语的作用下,也可能向准定指,甚至是定指游移;陈述性“一量名”在一定语境中,也有可能偏向指称性,这是由于“一量名”的各指称功能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指称-陈述”这样一个连续统,在具体话语中,其指称功能也可能发生游移。

一量名;数量短语;指称功能;话语功能

功能语法认为,指称是语篇中某个名词性成分与其话语所指物之间的关系。在汉语指称研究中,陈平、张伯江、徐烈炯、王红旗等学者都对指称系统作出了分类及定义。根据刘丹青(2002)、王红旗(2004)、熊岭(2012)等人的观点,我们将指称系统划分为“指称”与“非指称”两大类。其中,指称成分用于指示实体,非指称成分则不指示具体的实体,而指示实体的属性或状态。

已有讨论“一量名”指称的研究,主要针对“一量名”结构表指称时是无定还是有定上;研究的句型也比较受局限,主要是“一量名”结构充当主语的情况。本文主要借助功能话语语法理论来分析“一量名”结构的指称功能。

一、“一量名”结构表不定指

“一量名”结构与“数量名”一样,是汉语中较为典型的无定形式。陈平(1987)指出,说话人在使用某一名词性结构时,预料受话人能将其所指对象与语境中某一特定的事物等同起来,使之区分于其他同类实体,是为“定指”,反之,则为“不定指”。“一量名”结构的主要指称功能是不定指,这种例子非常常见。例如:(1)一个护士拉开了玻璃门。

例(1)中的“一个护士”指示一个无定的一阶实体①在功能话语语法中,从表征层面来看,我们区分几种不同阶(order)的实体类型,大概有以下几种:一阶实体(first-order entities),即个体(individual,变量x),表示实际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二阶实体,即事件状态(state of affairs,变量e);三阶实体,即命题内容(propostional content,变量p);零阶实体,即实体属性(property,变量f)。,指人。“一个护士”不是特定指某个人,说话人没有明确将“一个护士”与其他的护士区分开来,对听话人来说这个实体是不可识别的,因此是无定的。

从人际层面来看,“一量名”结构作为一个指称子系,其主要的语篇功能(尤其在叙事语篇中)是用于表示实体首现,即为了在语篇中引入一个新的实体而存在。通常来说,此时的“一量名”结构在话语中是听话人(或读者)所不能识别的一个新信息。这种情况可以是只包含一个核心的指称子系,信息含量相对较低,如“一个人”;也可以是包含核心与多个归属子系和修饰语的指称子系,信息含量相对要高一些,如“一个可怜的穷人”。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含量越高,交际内容中的“一量名”结构越将倾向于有定。例如:

(2)a.他喜欢一个护士。

b.他喜欢一个在二医院上班的护士。

c.他喜欢一个在二医院上班姓王的护士。

d.他喜欢一个在二医院上班姓王的漂亮护士。例(2)中,a、b、c、d四个句子的整体语义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关于“一个护士”的信息从a到d变得越来越详细,说话人为听话人提供了更多关于“护士”的特征,使得听话人对“一个护士”这个实体的印象从不可识别逐渐向可识别方向发展,从泛指性无定变成了特指性无定(也叫准定指)。

当说话人提及某些特定信息时,“一量名”结构甚至由此获得了“可推知性”(陈平,1987;沈园,2003等),此时便不再是准定指,而是表示定指。例如:

(3)老花农扭身本想就近坐在一张带扶手的沙发椅上,但他迟疑一下没坐,似乎嫌自己一身衣服太脏。

例(3)中,听话人可以轻松地从上下文语境推知,“一身衣服”指的是“老花农”穿在身上的有点脏的衣服,可以和其他的“衣服”区分开来,因此是有定的。下文中还会谈到其他表有定的情况,此处暂且不提。

从表征层面来看,无定“一量名”对于实体的选择性是较为广泛的,基本上几类实体均可进入该结构。例如:

(4)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零阶实体)

(5)在他那个花园内,一条大黑狗追赶我,跑过几块花圃。(一阶实体)

(6)我发现了使人极不舒服的贪婪的眼光,而在餐桌边头,又看到了一副令人恶心的馋相。(二阶实体)

(7)等到公馆里的轿夫告诉我一个消息的时候,我才记起他来。(三阶实体)从句法层面来看,无定“一量名”形式可以出现在主语(如例(5))、宾语(如例(2a))等句法位置。

二、“一量名”结构表定指

“一量名”结构作为汉语的一种典型不定形式,通常是用于不定指的,但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一量名”所指称的对象也有可能是定指的。例如:

(8)a.她摘下了帽子,露出一头又黑又亮的长发。

b.因为一个穆特鲁,中国选手总是难以在重大比赛上获得金牌。

c.他就说了一句话:不行!

例(8)中,a句中的“一头又黑又亮的长发”就是指“她”的长发,与前文中的有定对象具有领属关系,显然是定指的;b句中的“一个穆特鲁”就是指“穆特鲁”这个选手,在语境中是可辨识的,也属于定指;c句中的“一句话”即指“他”说的“不行”这一句话,虽然采用的是不定形式,但在其紧邻的语境中立刻可以辨识出来,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也是预料受话人能够识别的对象。

那么,如何判断语境中的“一量名”结构是否为定指成分呢?首先,定指性的“一量名”必须是指称性成分,即在语境中指称实体而不是描述属性;同时,该“一量名”为指称个体的有指成分,而不是指称一类事物或者表无指。在这一点上,它与不定指“一量名”是相同的。其次,“一量名”表示定指时,其所指称的对象在语境中具有可辨识性。

“一量名”表定指的情况,其实都是因为受到了上下文语境中有定成分的制约和限定,我们把这种制约和限定称为“语境定位”,将这种有定成分称为“语境定位成分”。根据语境定位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被上文语境定位的“一量名”和被下文语境定位的“一量名”这两种情况。

先看第一种情况。“一量名”的语境定位成分出现在下文语境中,虽然采用的是“一量名”这种不定形式,但说话人在其紧邻语境中(一般是接下来的小句或同指成分),使用语境定位成分说明或限定了该实体(或事件)的具体对象、内容,而且预料受话人可以将该“一量名”的指称对象与其他同类实体区分开来,则“一量名”结构的所指是定指的。例如:

(9)吴生瞪了老头一眼,甩出一句硬邦邦的话:“你少管闲事!”

例(9)中,“一句硬邦邦的话”就是指“吴生”说的那句“你少管闲事”,其指称对象的具体内容已被下文语境限定,可以与其他人说的其他的“话”区分开来,因此应当看成是定指的。

再看第二种情况。此时“一量名”的语境定位成分出现在上文语境中,这种情况下“一量名”的所指对象比较特殊,可以分几类讨论。

第一类:语境定位成分为前文提及的某个特定的人物对象,“一量名”指称的实体是该对象身体的一部分,且这部分具有唯一性的特征。例如:

(10)她有很多的蓬松的黄头发,头发紧紧绷在衣裳里面,单露出一张瘦长的脸。例(10)中的“一张瘦长的脸”是语境定位成分“她”的身体的一部分。由常识可以推知,每个人只有一张脸,因此这个“一量名”所指称的对象在语境中的“她”身上具有唯一存在性,可以与其他同类事物相区别,都是定指的。

第二类:语境定位成分为前文提及的某个特定的人物对象,“一量名”指称的实体就是该对象本身,是一种整体性回指。此时,使用“一量名”形式更多地是表达一种强调。例如:

(11)土耳其人穆特鲁是世界举重名将,亚特兰大和悉尼奥运会冠军。中国举重选手在这个级别实力也不弱,但就是因为一个穆特鲁,中国选手总是难以在重大比赛上获得金牌。

例(11)中的“一个穆特鲁”就是指前文中所提到的语境定位成分“土耳其人穆特鲁”,在该语境中是定指的,使用“一量名”形式可以表示一种强调,此处应当重读。

第三类:有限定性代词修饰的“一量名”所指称的事物也是定指的,如被“这、那”修饰的“一量名”等。由于这种情况与“指量名”的功能比较接近,“一”有虚化的意味,因此本文不将其纳入讨论范围。

从人际角度来看,使用定指性“一量名”结构的主要人际目的是引入该“一量名”所指对象作为话语的开头或者结尾,对话语整体起到一个总结和概括的作用。从表征角度来看,“一量名”结构是存在性事件状态在句法层面的投射,在语义上表示某种确切实体存在或出现于某一时空环境之中。此时,“一量名”表征的语义实体类型可以为一阶、二阶和三阶实体。

三、“一量名”结构表类指

“一量名”可以用来表示类指,通常放在句首,有不少学者谈到过这一现象(陈平,1987;徐烈炯,1995;刘丹青,2002;唐翠菊,2002;陆烁,2009)。类指指称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某一类别,这种情况主要是为了凸显内涵、抑制外延的。例如:

(12)一个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例(12)中的“一个学生”不用于指称某个具体的实体,而是用于指称“学生”这个群体“应当好好学习”。从人际层面来看,“一量名”结构是一个言语行为中的指称子系,主要交际功能是充当话题。说话人在言语中,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立足于自己的认知,对话题化的“一量名”进行评判。通常,这类“一量名”会和一些表情态、能力的词(如“能够”、“可以”)同现,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而且这种言语行为一般是表述性的、非现实性的,具体来说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说明性以言行事。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意在为听话人提供言语行为中被激活的内容(话题),即“一量名”所指示的一类事物的特征及相关信息。例如:

(13)一个法国人见着个生人,能够非常的亲热,越是因为这个生人的法国话讲得不好,他才越愿指导他。

例(13)中的“一个法国人”用于指称“法国人”这个群体,说话人希望通过以言行事,向听话人传达“法国人”这个群体具有对“生人”“亲热”这一总体特征。此处由于“一量名”的类指功能是由个体转喻获得,因此在表层结构上,仍然可以用人称代词“他”来进行回指(刘丹青,2002)。

第二种情况是劝诫性以言行事。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鼓励、劝诫听话人,或者包括自身在内的交际双方应表现出某种行为。例如:

(14)一个作家应当避免像纽约的作家那般群集,避免看评论家的文章。

例(14)中的“一个作家”用于指称“作家”这个群体,说话人通过以言行事,向听话人传达“作家”这个群体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劝说听话人该怎么去做。也可以是对说话人自身的一种鼓励。

第三种情况是感叹性以言行事。传达说话人对于该话题的强烈情感和态度(如喜悦、愤怒、惊讶、兴奋等等)。例如:

(15)一个青年怎可以没有荣誉心,和由争取荣誉而来的想象呢!例(15)体现了说话人强烈的情绪,表现了说话人对于“青年人”这个群体没有荣誉心和不争取荣誉的强烈反对和斥责。

第四种情况是疑问性以言行事。说话人意在引发听话人针对言语行为中所谈论的话题,即“一量名”所表的某类事物,提供相关的评议或信息,或是引发听话人对于该话题成分的思考。例如:

(16)一个好老师最应该坚持什么?

通常来说,“一量名”都出现在非现实句中,即“句子所表示的活动没有进入现实世界的时间流程或具体空间位置,不以说话时间为参照”(魏红、储泽祥,2007)。但在某些特定的语体中,也可以出现在现实句中,是一种行事性的言语行为。这类情况目前仅在新闻标题中出现。例如:

(17)《一竿翠竹撑起一方经济》(龙泉新闻网,2015年5月24日)

例(17)中的“一竿翠竹”指的是翠竹产业,是一种转喻,是类指性“一量名”。该句子是叙述已发生的既定事实,而非用于描述某一类事物具有的共同特点。

这类“一量名”结构有时候不仅仅表类指,还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数量。例如上例中的“一竿翠竹”,在该语境中就带有“主观小量”的色彩,即说话人在主观上认为,仅凭“翠竹”一项产业(主观上认为少)就能支撑起一方经济是十分难得的。

从表征层面来看,类指性的“一量名”主要是指人的一阶实体,这主要是由于这一类实体生命度较高。通常来说,名词的生命度呈以下序列:指人名词>指物有生名词>无生名词。但有时候,一些无生名词也可以进入类指性的“一量名”结构。例如上例中,“翠竹”即是无生名词,却能够进入类指性“一量名”结构,这是因为它在语境中获得了社会认知。

从句法层面来看,类指性“一量名”主要出现在句首,偶尔可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例如:

(18)真正的英雄耻于杀一个手无寸铁的人。

四、同位短语中“一量名”的指称问题

“一量名”结构常常用于“代词/名词+一量名”的同位结构中。例如:

(19)就拿咱们左右的邻居说,这么多人家里只有程疯子一个闲人。

(20)我大笑起来,说:“你一个小姑娘有什么好写?写你哭鼻子吗?”

例(19)中的“一量名”结构紧邻于专有名词“程疯子”,且“程疯子”和“一个闲人”所描述的对象显然是同一人。例(20)与例(19)情况相同,只是其中的专名换成了代词“你”。对于这种情况,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黄瓒辉(2003)认为,这种“一量名”是指称性的,复指作为前件的专名,即例中“一个闲人”是指称“程疯子”这个一阶实体。而于永波(2012)则认为,这种同位结构应当分析为一个主谓短语,那么就例(19)而言,“一个闲人”应当看成是无指的述谓成分。而刘街生(2003)、白鸽(2014)等人则提出,“一量名”与专名或代词指称对象相同,且二者之间存在“实体”与“属性”的关系。这几种看法均有其各自的道理,却也有欠缺之处。我们认为,从人际层面来看,这种用法的“一量名”结构应当属于陈述而非指称成分,同时,该结构应当被分析为一个以有指的专名或代词为核心的指称子系,而“一量名”是该指称子系的修饰语,不指称实体,只昭示属性,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现象,当“一量名”中的“名”为光杆名词“人”的时候,此时“一量名”可能并不指示属性,而是体现对“量”的关注,并且往往表示主观小量,这种情况在口语中十分常见。例如:

(21)你开口就是国家,闭口就是国家,可是不看看国家成了什么样子!连南京都丢了,光你一个人有骨头又怎么样呢?

(22)你管得着吗?我一个人揍你这样的八个。

例(21)中,“你”作为一个第二人称代词,本身就具有[+指人]的属性,因此“一个人”这个“一量名”结构并没有为代词“你”补充新的特征信息,而是强调了数量只有一个,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数量少或者排除了其他的对象。例(22)中,“你一个人有骨头又怎样呢”,就暗含着“国家的别的许多人没有骨气,有骨气的人太少了”这样一种言外之意。

有时候,“专名/代词+一量名”的前件有可能承前省略,这种情况还相对较多。例如:

(23)淑菱,你不能老这么小疯子似的乱跑;一个小女孩子,一点规矩没有,成什么话呢?

(24)其中一篇就是这故事《浏阳遇险》,作者是谢觉哉……一个山村教师,就因为讲了这篇歌颂毛主席的故事,被当作反对毛主席而坐牢八年,家破人亡,这难道不是一桩千古罕闻的奇冤?

白鸽(2014)认为,这种情况的“一量名”看起来像是定指,“一个小女孩子”说的就是“淑菱”,“一个山村教师”也就是指“谢觉哉”,但实际上,这是由于省略了作为前件的代词,即“(你)一个小女孩子”、“(他)一个乡村教师”。他认为这种指称兼有定指和类指的意味,但从表层结构来看,只是一种句法上的偶合。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合理的,但是此处不能单纯理解为类指,因为表类指“一量名”结构通常可以和光杆名词性结构互换,如“一个女孩子不能太不讲究打扮”可以说成“那孩子不能太不讲究打扮”,但这里的“一个小女孩子”和“一个山村教师”因为在量名之间添加了一些修饰限定成分,已经变成了一个定指成分,一般不能转换为一个光杆名词性成分。如:

一个小女孩子,一点规矩没有,成什么话呢?→*小女孩子,一点规矩都没有,成什么话呢?

一个山村教师,就因为讲了这篇歌颂毛主席的故事,被当作反对毛主席而坐牢八年……→*山村教师,就因为讲了这篇歌颂毛主席的故事,被当作反对毛主席而坐牢八年……

我们认为,“一个小女孩子”、“一个山村教师”具有一定的指称性,用于回指前文中出现的专名“淑菱”、“谢觉哉”,并对其属性进行补充说明,其指称功能介于陈述与指称之间。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单一的表述,同时,引起受话人对于淑菱/谢觉哉具有“一个小女孩子”/“一个山村教师”这一属性的关注,与“专名/代词+一量名”不同,此处强调的焦点并非“她(淑菱)”/“他(谢觉哉)”,而是作为“小女孩子”/“山村教师”的这一属性。

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一量名”结构的指称功能并不是单一的,类指“一量名”有时候兼备强调数量的功能;不定指的“一量名”,在其修饰语的作用下,也可能向准定指,甚至是定指游移;陈述性“一量名”在一定语境中,也有可能偏向指称性,这是由于“一量名”的各指称功能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从“指称-陈述”这样一个连续统,在具体话语中,其指称功能也可能发生游移。

[1]Hengeveld,Kees.Functional Discourse Grammar[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2]白鸽.“一量名”兼表定指与类指现象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4).

[3]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1987,(2).

[4]黄瓒辉.人称代词“他”的紧邻回指和紧邻预指[M]//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5).

[6]刘街生.名词和名词的同位组构[M]//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刘琪.句法与语篇:汉语叙事中实体首现的规律与无定构式的成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8]陆烁.“一量名”主语的指称情况研究[M]//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沈园.汉语中另一种“无定”主语[M]//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唐翠菊.话语中汉语名词短语的形式与意义及相关问题[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11]王红旗.功能语法分类之我见[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12]魏红,储泽祥.“有定居后”与现实性的无定NP主语句[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13]熊岭.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4]徐烈炯.语义学:修订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5]于永波.“人称代词+一个+NP”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C]//第十七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熊显长]

H043

A

1001-4799(2017)04-0124-05

2016-12-2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资助项目:11JZD036

王羽熙(1990-),女,湖南邵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储泽祥(1966-),男,安徽岳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研究。

猜你喜欢

代词实体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代词(一)
代词(二)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