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科技活动课程的建构与落实

2017-02-26赵守奎

中小学校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学科技活动

◎ 赵守奎

农村学校科技活动课程的建构与落实

◎ 赵守奎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发布,立即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偏远农村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虎滩小学(简称“虎滩小学”)给出自己的回答,即建构农村学校科技活动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以主动出击的姿态、多方联合的力量,博奕地理区位尚的劣势,助力农村学校在科学技术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环境创设:为建构科技活动课程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落实科技教育过程中,虎滩小学始终注重增加每一处校园环境的科技含量,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在现代科技身边,在浓厚的科技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并在创设和参与科技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

科技环境创设讲究艺术性。学校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绿化”、“美化”, 而是要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走进虎滩小学,教学楼上巨型壁画代表着学校科学技术活动的蓬勃开展。校园里科学家画像、科技教育宣传标语,以及科技板报、科技画廊等,无不彰显色彩与环境的协调,既饱含科技的元素,又充满童真童趣。艺术化的科技环境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热情与兴趣。

科技环境创设实现立体化。虎滩小学校园面积有限,但学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现科学环境的立体化:利用廊顶构建“星空世界”,竖起栏杆,垂直绿化,向空中拓展;利用旧壁建起“科技廊”,陈列科技标本、学生科技作品;利用建筑“空角”巧建动物园、植物园等,向边角延伸;与周边乡村签订协议,使学校周围土地和池塘成为学生学习科技的实践基地,向四邻挖潜。通过全方位地拓展、延伸,学校的科技“基因”越来越明显,成为鲁北地区亮丽的特色教育名片。

科技环境创设体现动态性。在虎滩小学,班班辟有“科技园地”和“科技作品展览角”,要求学生动手动脑、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学生成立种植、养殖、花草管理等实践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有效管理,学生参与面达80%以上。孩子们在管理中观察、劳动、收集、整理、分析、比较,从中获得科技实践知识、锻炼实践技能。学校积极构建科技教育家庭环境,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推广科普知识, 让家长意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家长在家中设立家庭科技读书角,为孩子购置《一万个为什么》《BBC科普三部曲》《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科普书籍,让孩子在科技教育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生活科技教育活动。活动前教师把活动方案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标、内容及过程, 请家长和孩子做好参与活动的准备;活动中邀请家长参与并观察孩子的表现;活动后要求家长与孩子对活动作交流,评价孩子在活动中的得失,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补充及延伸。通过系列举措,学校以科技教育活动为依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品牌发展的风气已然形成。

二、学科渗透:建构科技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

优化科技教育的学科课程,是加强学校科技教育的关键。虎滩小学在调整原有课程设置、增设新型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对现行各类学科教学进行科技因素的全面开发,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科学技术教育。

知识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把有关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生命科学等现代科技知识,通过渗透方式适时、适度传输给学生,并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学到的科技知识非常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由此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

方法渗透。学科学、用科学,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学科课程中包含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类比等科学方法教育,教师有选择、有层次地向学生进行渗透,不但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而且促进学生科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解决某个问题,往往会按照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检验求证、得出和解释结论、交流应用等步骤,而这正是科学探究的规定步骤。

思想渗透。学科课程中蕴涵大量科学观的教育内容,学校通过科学家事迹、科学发展史实、科学成就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基本道德、科学探索精神、科学求实态度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以提升广大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虎滩小学还开设“棉花种植”、“认识野菜”、“家兔养殖”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课程,不仅提升孩子们在物理学、生物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还从中提炼丰富的德育内容。比如,体验父母下地干活的辛苦,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意识;认识各种各样的野菜,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农村家乡的情感;参加航模探究班、科技小制作发明班、科学种植班、七巧板竞技班等,整合数学、物理、科学、社会实践课等学科内容,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团结合作、自主探究、创新实践等核心素养的养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校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通过学科整合,虎滩小学造就出以“探索奥妙,飞翔梦想”为宗旨的科技特色教育文化,使学校在探索实践科技特色教育之路上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

三、载体建设:以活动架构科技活动课程的落实

任何教育都是从活动开始的,科技教育课程建设更是如此。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质量等方面的差距缩小,即便位置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也都得到极大改善。但不可否认,不管是科学室、实验室等硬件条件,还是师资质量、管理水平等软件,城乡学校还存在不小差距。拿科技教育来说,城市学生对少年宫、科技馆、航模、机器人等可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对农村孩子来说,上述“高大上”的器物却难得一见,动手制作、实物演示更无从谈起,加之没有有效活动载体和平台,学校科技活动往往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毫无体系可言。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虎滩小学立足实际,从加强科技教育的载体建设入手,创立“校园科技节”,以此把零散科技活动聚合在一起,充分放大科技教育的效能。2012年是虎滩小学“校园科技节”元年,学校以“探索奥秘,飞翔梦想”为主题,喊出“人人参与科技活动”、“我的科技节我做主”口号,开展科学手抄报评比、科技黑板报评比、科学幻想画评比、科普知识竞赛、“鸡蛋撞地球”比赛、纸飞机远行比赛、小制作发明比赛、“小小建筑师”比赛等系列科技活动,由此学生欣赏到《月球大冒险》《人与宇宙》等科普电影,从创意和实践方面打开潜藏于头脑中探寻科技奥秘的欲望,植下科技的幼苗。在首届“校园科技节”中,虎滩小学依据每个班、每个学生在科技节系列活动中的组织与表现情况,量化赋分,评选出每个级部的一、二、三等奖,并依据学生积分情况,评出23名“科技之星”。此后,“校园科技节”不仅以每年一届的频次承继下来,而且内容、形式乃至规模等都有不小变化。当然,变化的是不断增加的竞技项目,不变的是科技创意的主旨。尤其是“鸡蛋撞地球”、“放飞小火箭”、“橡皮筋飞机远行”等具有国际开放视野的项目,以及具有自主创意的竞技轮番登台,《地震防震》《科学怪狗》《远古巨兽大复活》《火星任务》等,连城里孩子都不一定看到的电影,被农村娃们一遍遍赏析。有了这样的基础,下一步学校还将探索“互联网+”推动科技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与兄弟学校探索建立空中互动式科技教育联合课堂,利用远程教育,解决设备、师资等问题,以此为科技教育长远发展、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借智借力:为科技活动课程有效落实提供保障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虎滩小学认识到,要想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由此,学校教职工形成这样共识: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狠抓教学质量,视质量为学校生命线;务实开展教育科研,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及先导作用;大力培植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彰显办学特色。在县镇两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学校将科技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舆论宣传、组织落实、师资调配、活动开展、总结提高等方面推进工作,比如聘请省市县教科研专家,作为学校开发落实科技活动课程的学术顾问,通过借智借力,克服不利因素,从而为有效落实科技活动课程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提高科技活动课程落实能力。开发落实科技活动课程离不开能吃苦、业务精、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科技辅导员队伍,这是落实科技活动课程的基本保证。虎滩小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岗位自学等方式,选送部分教师参加省、市、县科技教育方面的培训活动,让具有专长的教师担负具体科技活动课程的施教。有的教师动手能力强,负责科技小制作、小发明项目的指导;有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模型知识,且能吃苦受累,负责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的指导;有的教师电脑操作水平较高,辅导学生创作电脑小报、科技小报等,通过强化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培养教师的课程施教能力,一批致力于科技教育的教师脱颖而出,虽然他们不能和城里的专业教师媲美,但却不计报酬,自觉加大自身工作量,把科技教育视作分内之事,由此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家长的好评。

以校地共建为依托,努力拓宽科技活动课程落实渠道。落实科技活动课程,教师的科技教育专业素养至为关键,而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互动也是重要途径。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对科技活动课程的开发落实,社会、家长还不很认可,而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落实资源有限,怎样才能最大限度上聚合社会、家长、学校的合力,形成“1+1+1>3”的课程施教效果,就成为学校上下思考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情况下,学校不等、不靠,扎根农村广袤大地,积极拓展科技活动课程施教的校外空间,比如开发、实施“棉花种植”课程时,急需实验用品,施教老师就发动家委会力量,解决棉种和塑料薄膜等农用物资问题。“桑蚕养殖”课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邀请村里有经验的老农来学校,为孩子们进行讲解。为了圆孩子们的“太空种植”梦,在多方求助下,省科协、市科协为学校送来8粒太空黄瓜种子。新建成的东营市科技馆刚刚对外开放,孩子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乘坐租来的客车到城里,亲眼观看科技馆的宏伟壮观,亲身体验感受科技的奥妙,让眼界和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

学校在开发落实科技活动课程过程中,既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以我为主、自力更生,又不囿于思维局限、条件局限,积极拓展科技活动课程的施教空间,从而有效保证科技活动课程的施教水平,并得到市县教育部门好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上述名言充分表明行为习惯与命运的紧密关系。作为鲁西北地区极为普通的农村小学,虎滩小学开发落实科技活动课程,引领学生在参与农村特色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农村孩子热爱科学、憧憬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更培养农村娃的探究意识、求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上述精神和意识无疑又会促动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插上科学技术“羽翼”,胸怀实现科技兴业和科技兴国的凌云之志。

(作者: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虎滩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23.02

C

1673-9949-(2017)06-0049-04

猜你喜欢

科学科技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