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深化学校教育改革

2017-02-26肖方明王亚兰

中小学校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办学核心素养

◎ 肖方明 王亚兰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深化学校教育改革

◎ 肖方明 王亚兰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深化学校教育改革。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教育改革系统

从知识课程走向素养课程,是当代课程取向的重要变革。学生所需拥有的核心素养大体上是相同的,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环境和文化,学校必须从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出发,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谱系。学校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积累,初步形成“人和教育”的办学理念,并由此统领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核心目标,实现学校文化、课程和教学发展。

学校围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人和特质的少年”——这一办学目标,将学校文化、学校课程、课堂教学融成“三维一体”,形成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系统。其中,“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为“人和六质”课程群与“和声课堂”的构建,提供文化土壤和精神根基;“人和六质”课程群为学校文化提供载体;“和声课堂”为“人和六质”课程群的实施提供保障。

二、以文化为引领,构建“人和六质”的学生核心素养谱系

学校提出“人和教育”,存在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学校历史、时代精神等方面的原因。学校70年代实施单科、单项改革;80年代推进整体改革;90年代落实“和谐活泼”的教学改革;20世纪开展“人和教育”特色建设,体现出学校“讲求人和、珍惜人和”的光荣传统。为了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学校在传承与创新基础上,提出“人和教育”的办学思想。学生知“人和”、行“人和”、创“人和”,从而为融入和谐社会奠基。浓郁的“人和”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校办学水平更上新台阶。

在“人和教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学校确立“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人和特质的少年”的学校课程目标,并由此进行深度追问:“人和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特质?经过广泛调查、分析和探究,最终概括为融入“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与“人和”倡导的自我之和、与人之和、与自然之和的人文追求相统一,从而奠定学校自身的文化根基。

三、建设“人和六质”课程群,促使学生核心素养谱系的具体化

课程群就是将具有相互影响、前后有序,以及具有课程间互动关系的相关课程,以集群方式,重新集合形成新型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群概念,可以把相关学科进行整合,从而促使知识和素养系统化,促使学生发展整体化。

把课程群概念引入学校,消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的人为分割,直接从学生成长所需要的素养入手,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经过反复慎思,在行动中探究,逐渐形成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拓展和补充,建构“人和六质”为主题的学校课程体系。“人和六质”是“人和教育”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六大”素养,即道德素养、健康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际素养。以此为核心目标,构建学校“六大”课程群,即“和德”课程群、“和健”课程群、“和雅”课程群、“和理”课程群、“和美”课程群、“和融”课程群。

在保证国家课程规范性基础上,整合、创新学校自主课程,以必选、自选等方式实施,增加学校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四、遵循核心素养培育规律,在课程实施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独特时空要求,需要强调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在综合实践中养成。遵循上述规律,在课程实施上,学校主要做了如下两项工作:

(一)开发课程资源,在熏陶与实践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进课程。学校将校园文化作为隐形课程资源,让文化环境成为无声教科书,作为“和雅课程”的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提供滋养。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可听、可看、可感和可传角度,以篆刻的“人和” 印章作为学校的校徽,并建成“人和教育”博物馆、文字博物馆,谱写校歌并传唱,让校园文化呈现立体化、具象化和艺术化,成为一种课程资源。文化进课程的举措让学生置身文化熏陶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提升核心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核心素养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

生活即课程。核心素养培育不只为学生的未来作准备,重要的是为现实、当下的生活服务。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学校强调首先为学生现实的生活服务,并将未来的需要建立在现实需要之上并纳入其中。比如,“和融”课程的生活实践课,将学生生活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技能运用到课程中,从最基本的穿衣、叠被到烹饪、电工和木工等技能,进行分年段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生活是实践场,也是素质养成之所。正是在生活实践课程中,学生的自理能力和交往素养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构建“和声”课堂,在差异与参与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关键。学校构建与办学理念、课程建设相一致的“和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化发展。“和声”是指两个以上不同音符按照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和声”符合“和而不同”思想,强调尊重课堂上的差异声音,努力倾听而非致力消除,引导产生共振,从而形成美妙的“和声”,并在“和声”中获取创造与生成。

“和声”课堂的实质在于坚决在教学设计中留出所有学生能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白”,在学习时空中,师生间、生生间能够相互倾听、尊重彼此差异,在差异基础上寻求共识,从而最大化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效果,达成“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比如,一节关于电池如何点亮小灯泡的科学课上,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连线方法,而是让每个学生首先画出所有能想到的线路连接方法,然后老师不给出对与错的结论,而是让学生两人一组验证全班猜想的全部连接方法,从成功点亮的连接方法中进行探索,最后得出电池连接才能让灯泡发亮的原理。为什么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呢?因为直接给出答案,知识是得到了,而学生能力并没有获得培养,素养并没有取得提升。因此,既要使学校文化精髓成为指导课堂教学的思想与原则内核,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校文化特征,让学生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培养、展现、应用与提升。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学校“三维一体”模式发挥巨大的作用,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赢发展。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学校将一如既往,把教育视为“志业”,不断前行、探索。

(作者:肖方明,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长;王亚兰,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7

B

1673-9949-(2017)06-0040-02

猜你喜欢

办学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