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搭桥照应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为例

2017-02-26张友霞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例句语言学短语

张友霞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浅谈搭桥照应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为例

张友霞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搭桥照应,又称推理照应,间接照应或是语用照应,是语言学中一项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以搭桥照应理论为基础,结合搭桥照应理论的几种解释模式,以阅读理解为切入点,浅析搭桥照应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进而得出教师阐释这一理论及它帮助大学生在做阅读理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搭桥照应;解释模式;英语教学

1 引言

搭桥照应这一术语最早由心理学家Herb Clark提出并使用,它是指根据某个显性结构对其所隐含的指称对象进行推理的过程[1]。推理照应(Bridging reference),即话语中待释表达法(bridg⁃ing expressions)与该话语所出现的语境中没有明确表述出的指称对象(referent)之间的某种关系,是存在于话语中的一种意义关系[2]。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研究涉及各个领域,如语言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等,成绩显著[3]。本文将在搭桥照应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以大学阅读理解为例,浅析搭桥照应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得出这一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搭桥照应理论概述

2.1 搭桥照应的定义

尽管搭桥照应研究广泛,但至今对其概念还未形成一致结论。学者们以不同的研究视角与术语对它做了不同的界定。文旭[4]将其定义为:“搭桥参照是话语中照应语同先行语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种特殊的参照形式”。尽管Clark、Asher和Mastiu使用了同一术语bridging,但他们对这一术语的界定并不相同。Clark将搭桥照应定义的过于宽泛,认为以下例子均为搭桥照应,而Mastiu认为只有例(4)与例(5)才是真正的搭桥照应,直接回指需排除在搭桥照应的范围之外[5]。

(1)Imeetaman yesterday.Theman toldme a story.

(2)Imeetaman yesterday.He toldmea story.

(3)Imeet aman yesterday.The bastard stole allmy money.

(4)Iwent into the room.Thewindow wasopen.

(5)John wentwalking atnoon.The park was beauti⁃ful.

本文所采用的搭桥照应理论更加倾向于Mas⁃tiu的定义。

2.2 搭桥照应研究成果与发展

国内外学者们对于搭桥照应的研究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搭桥照应中无定名词短语的研究。一般认为有定名词短语所指称的对象已经在上文中出现,具有照应功能,而无定名词短语的作用是引入一个新的指称对象,不具有照应功能,所以他们对搭桥照应的研究大多只限于有定名词短语,但是相关研究发现无定名词短语同样具有照应功能。第二类是将搭桥照应放在心理语言学的角度解释。第三类研究将搭桥照应以计算机语言学的视角进行阐释。Freitas(2005:61)就是以这一视角来研究搭桥照应,提出了共指、成员、部分和子范畴回指机制[5]。第四类研究是搭桥照应与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融合。许宁云和韩丹[6]从认知角度指出局部突显在搭桥照应中的作用,其中主观突显通过认知关联和心理模型策略。最后一类研究是SDRT(Segmented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的指代消除机制,即分段割式语篇表征理论,与此对应的是DRT即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它是靠传统合并为主来解释语篇意义,然而在解释代词的照应关系时,如果加入时间、地点、心态等语境因素时,就会显现出缺陷[7]。

3 搭桥照应推理模式

3.1 定位论

定位论主要是借助定冠词将定位限性名词短语的指称对象告诉听话人,推理照应现象常常需要根据常识来确定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对象共同组成的集合,包括集合存在条件,集合可识别性条件,集合元素条件,集合构成条件的照应成功的适用性语用条件。

3.2 新旧信息契约论

在Grice的合作基础上,Clark&Haviland提出了“新—旧信息契约”论,旧信息指说话人或事作者认为听话人或读者已经知道的消息;新信息是指说话人或作者认为听话人或读者未知的消息。Clark认为,推理照应应受制于“新旧信息契约”,即听话人相信说话人总是守这一契约。

3.3 场景论

关于推理照应,Sanford&Garrod提出了“场景论”的解释框架。场景论认为语言理解就是语言输入与知识或记忆相互作用的过程。听话人或是读者首先利用前述话语确定一个与语篇内容相关的恰当照应域,即为“场景”。

3.4 话题/焦点算法论

用话题或焦点解释推理照应现象的主要是有Erku&Gundel和Sider。前两者者认为话题/焦点是影响提取能力的唯一因素,并且只有一个话题或焦点。Sider提出“期待焦点算法论”即说话人总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具体的话语成分上,这一话语成分就是“焦点”。

4 搭桥参照与教学

4.1 定位论

Parents can be the best protection.Children who get a lot of love can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 Ithelps them resist doing bad things even when oth⁃er kids are doing them.Parents can also help set a good example by not drinking and driving.They can have firm rules in the home that everyone follows.(2014年12月)

定位论有涉及照应成功的适用性条件,首先是限定描述所指称对象不能少于共享集合中的元素;其次是限定描述所指的指称对象不能超出共享集合中的对象,最后是听话人必须知道或能够推理意指对象在描述谓词中具有被自称的特性[8]。在例句中,说话人与听话人依据常识必须共享集合“best protection”,具体“protection”是什么内容,我们必须在后述话语中找到,“help them re⁃sistdoing bad things and help seta good example”都包含在这一集合中,符合上述定位论的要求。因此这一理论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将相关信息之间的关系弄明白。

4.2 新旧信息契约论

新旧信息契约论着重是传达给听话人新、旧信息。当听话人遇到一个照应短语时,他就会将之当作旧信息处理,并立即开始在记忆中搜索所匹配的指称对象,若没有匹配的对象,他就会进行推理,从而得出一个推理照应含义。

例:In 1958,Australian scientistDavid Warren developed a flight-memory recorder thatwould track basic information like altitude and direction.That was the firstmodel for a black box.(2013年12月)

在例句中,听话人将a flight-memory recorder视为已知信息要理解照应短语a flight-memory re⁃corder,听话人必须找到其指称对象,然而前述话语并未出现其指称对象。因此,构建的语境假设就把前述话语中的照应短语a flight-memory re⁃corder所需的指称对象与后述话语that之间存在的指称空缺连接起来了。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文中的“a flight-memory recorder”是黑盒子的第一个模型。

4.3 场景论

根据Sanford&Garrod提出了“场景论”的解释框架,听话人或是读者首先利用前述话语确定一个与语篇内容相关的恰当照应域,即为“场景”,那后述话语应该是包含在这个恰当的照应域中,也就是所谓的“场景”。

例:Parentsmay start to notice a change in their child’s behavior if the child starts drinking.Kids who drink sometimes stop doing things they normally liked to do.Theymay keep telephone callsandmeet⁃ings a secret and not want anybody to touch their things.They actmoody(喜怒无常)and do nothave the same eating and sleeping habits.(2014年12月)

在本例句中是说到如果孩子开始喝酒,父母可能会从孩子的行为中意识到这一改变,所以在本例句中“behavior”构成一个小场景,后述话语中描述“孩子停止做他们常做的事”,“偷偷打电话见面不想让任何人触摸他们的东西”,“他们喜怒无常,不再保持与之前一样的饮食与睡眠习惯”这些都属于“behaviour”这一个场景中。因此,学生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词,很容易理解语篇的结构与含义。

4.4 话题/焦点算法论

根据Erku&Gundel,照应短语指称句子的话题中心,由于话题中心只有一个,话题中心才是唯一的指称对象,如果违反这一原则,对于其他的解释就会出现问题。

例:The streams,lakes,meadows(草地),mountain ridges and forests thatmake the Poconos an ideal place for balck bears have also attracted more people to the region.(2005年6月)

本例句是一个长句,句子太长,让我们很难找到主语的位置,因此自然而然地焦点从主语的位置转移到了谓语“attract”位置上,那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这个区域呢?是紧靠谓语的“black bears”吗?经过分析句子整合翻译:溪流、湖泊、草地、山脉、森林,这些不仅使得Pocono成为黑熊理想的栖息地,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里。

这几种搭桥照应解释模式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各自的解释,总而言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些搭桥照应现象,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必须综其他合地考虑可接受性等因素。在选择恰当的记忆域激活时,场景理论过分依赖于语言信息的作用,因此不能解释一些非语言激活的场景现象。“话题中心论”显得过于简单与武断[8],当然这些也是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地方。

5 结语

搭桥参照是指话语中照应语同先行语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种特殊的参照形式,在这种参照中,照应语的理解必须通过推理才能实现。搭桥参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当然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该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话语中推理照应关系的理解,只能在充分考虑到各种语用因素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成功。其次是有些理论之间的界限不是特别明确。在笔者个人看来,这四个理论都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阅读理解中篇章为例进行分析,指出正确推断出特定语境下前后话语中词或词组的照应关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英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当然,本文也存在着不足,所选取得例子不够多,由于受理论本身的限制,本文的例子对于相对应的理论解释力还不够强,这也是以后研究需要改善与完善的地方。

[1]冉永平.关联理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6):473-476.

[2]莫爱屏.Bridging reference in Chinese discourse:a pragmatic per⁃spective[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莫爱屏.推理照应的语义研究[J].外语研究,2004(3):10-14.

[4]文旭.搭桥参照:以图景为基础的解释方法[J].外语学刊,2004(4):16

[5]贺小胁.近二十年搭桥照应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外国语,2015(6):99-105.

[6]许宁云,韩丹.非常规间接前指照应的释义策略[J].外语学刊,2005(2):50-53.

[7]熊学亮.探析话语的认知修辞模式[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5.

责任编辑:建德锋

An Analysisof Application of the Bridging Reference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ZHANG Youxia

(EastChina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237)

Bridging reference,also called indirect reference and pragmatic reference,which is a relatively new field in recent linguistic research.This paperwillexplain its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bridging reference,and cite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exercise as an example,also aided by several modes of its explanation,further conclude that important role this theory taughtby college students and played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bridging reference;modesofexplanation;English Teaching

H 319

A

2017-04-12

张友霞(1993-),女,江苏省淮安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例句语言学短语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健民短语》一则
好词好句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