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26李国民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椎体螺旋

李国民

(周口市人民医院 CT室 河南 周口 466000)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李国民

(周口市人民医院 CT室 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腰椎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实施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准确度。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7.67%(42/43),对照组为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运用。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腰椎骨折;诊断价值

腰椎骨折是常见外伤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无法站立、翻身困难、运动障碍、骨折两侧肌肉紧张、腰椎局部肿胀及疼痛等[1]。其中粉碎性骨折发病率较高,其治疗关键在于对骨折范围、严重程度、骨折部位稳定性及分型等进行早期明确。传统多采用单纯轴位CT及X线片予以诊断,但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不高,易造成误诊[2]。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16排螺旋CT在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得到普及应用,刘良峰等[3]研究证实,多层螺旋CT有助于操作医师清晰观察任意平面位及立体位,进而准确呈现椎管受累、骨折移位程度等情况。本研究选取86例腰椎骨折患者,通过分组,探究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确诊为腰椎骨折;具有自主意识,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肺、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合并其他骨折疾病者;依从性差,难以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2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腰椎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研究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1~63岁,平均(48.38±6.1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高处坠落17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2~62岁,平均(48.40±6.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8例,高处坠落15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且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3 诊断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研究组实施16排螺旋CT检查,选用东芝(TOSHIBA)Activion 16排螺旋CT仪,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上举双手使头部先进入,扫描范围为S1椎体下端至T12椎体上端,扫描参数:层厚3.0 mm,层距3.0 mm,旋转时间0.5 s,管电流320.0 mA,管电压120.0 kV,容积数据通过1.0 mm和0.5 mm予以重建。将图像放大后对各个受损椎体进行连续扫描,随后将所得数据输送至处理工作站实施重建,选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 reconstruc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表面遮盖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获取多平面三维图像,并选取最佳视角仔细查看腰椎骨折受损情况。挑选2名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专科医师进行独立阅片诊断,综合MRP图像、MIP图像、VR图像及CT原始图像进行独立评定,若诊断结果存在差异,则再次观察重建图像及原始图像,直至结果一致。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度。腰椎骨折评定标准:关节间隙明显大于正常范围或分离移位,骨质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即可确诊为腰椎骨折[4]。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7.67%(42/43),对照组为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包含较大椎体,每个椎体均由后方附件和前方椎体共同组成,椎板内缘为弓形,且椎体与椎体后缘形成椎孔,下椎孔与上椎孔相互连接构成椎管,而脊髓与神经等均由椎管穿过[5]。椎间盘为2个椎体间互相连接的部位,主要通过脊髓和髓核相互结合形成。髓核周边分布大量纤维环,多层纤维环可有机连接两个邻近椎体。因此,腰椎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为腰椎骨折后实施解剖增加了一定难度。传统多采用X线片等影像学手段对腰椎骨折进行临床诊断,但由于腰椎结构极为复杂,导致X线片无法清晰呈现骨折端碎片移位情况和骨折细节,对诊断准确度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均产生不利影响[6]。

随着CT等影像学技术不断完善进步,16排螺旋CT以扫描范围广及清晰度高等优点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在多种骨折类型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完全弥补了常规X线片无法清晰呈现骨折具体情况的弊端,该技术利用图像扫描,并通过计算机多方位三维重建扫描结果,从而将腰椎解剖结构清晰、立体呈现出来,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掌握骨折位置、形态、脱位方向、骨碎片及椎管狭窄程度等基本信息,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其中MPR技术可沿某一平面或不同角度选取容积资料中的三维层块,能从任意平面、任意角度重组图像,并通过最小、最大或平均密度投影法进行运算获取图像。MPR技术有效弥补了常规CT仅能进行横截面图像观察的不足之处,可从任意斜面、矢状面及冠状面重建图像,充分呈现骨折片移位方向及骨折线走向,进而降低横断面薄层中假阴性率,减少漏诊或误诊的发生。但MPR对骨折空间结构展现方面不如SSD及VR,SSD通过采用较早的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可进行任意角度及旋转观察,能通过遮盖高于设定阈值的表面数据成像。而VR重建技术具有可任意旋转角度、色彩逼真、三维空间解剖关系清晰、分辨率高及适用范围广等优势,空间定位效果较好,但对无明显转移位、细小、深部骨折呈现效果不佳,因此无法进行单独诊断。此外,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仅需0.33 s便可旋转1周,可明显缩短扫描时间,有助于减少放射线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有效证实了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可有效呈现腰椎骨折具体情况,提高诊断准确度。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运用。

[1] 高维仁,赵慧娟.X线平片技术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中的效果差异[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3):90-91.

[2] 卢昕.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81-82.

[3] 刘良峰,严全岗.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3):492-494.

[4] 翟志坚.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56-57.

[5] 韦吉风,马云彪,刘旭.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58-59,161.

[6] 何伟明,王刚,张达志,等.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26-227.

R 44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82

2016-07-09)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椎体螺旋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旋风“螺旋丸”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