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语文教学中积极德育的“良方”

2017-02-26江苏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石燕萍张悦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良方苏教版德育

江苏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石燕萍 张悦华

探寻语文教学中积极德育的“良方”

江苏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石燕萍 张悦华

小学语文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扣题眼、创情景、重朗读、播图片、巧延伸等策略,积极探寻渗透积极德育的“良方”。

语文教学积极德育“良方”

“德育”,狭义上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德就是内在的认识、情感和外在的行为等方面的统一体。德育的根本之魂在于人的内在精神的成长、发展,并在辅助条件下实现自我的更新、壮大。可见,德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德育有其先天的“积极因子”,那就是人的“求真、向善、趋美”性,“积极德育”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与德育研究交叉结合的直接产物。具体来说,它是指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与德育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内容有机结合,通过积极主动的干预原则,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道德成长能力,促使受教育者加深积极德育的情感体验,完善道德社会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的语文知识,逐步培养语文的感悟能力,而且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文道统一”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积极德育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良方一:“眼处欣生句自神”——扣题眼开启德育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其《艺概》中指出:“题有题眼,文有文眼,题眼或在文中实字,或在虚字,或在无字处。”他认为,题眼乃神光之所聚,具有观照全篇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往往既能够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够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来,正所谓“眼处欣生句自神”,因此,我们可以紧扣住课文题目,把题眼当作对学生开启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达到渗透积极德育的目标。

例如在教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诚实与信任》一文时,先引导学生说说“诚实”“信任”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课题,从而引发对做人品质的感悟,理解“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良方二:“心有灵犀一点通”——创情景引起共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通过具体形象的感官,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预先设置的情境,在情感上与作者对话,引发共鸣,这样在寻求正确的案的同时,又进行了积极德育的渗透。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安塞腰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在学生读完后,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资料,此时的学生被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震撼了。让学生感受最深的是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如日中天,浑身上下充满着力量,沸腾着生命的光芒。这样借助媒体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与作者心有灵犀,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一来这些迸发出激情与力量的陕北人,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良方三:“读书之乐何处寻”——重朗读体验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对于一篇课文,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要揭示作者进行创作的内驱力,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对作者倾注笔尖的情有真切的体验,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积极德育教育。

如在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月光启蒙》一文中,作者以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用质朴、通俗、活泼的童谣,在作者孙友田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用歌谣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来启迪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作者的人生道路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母亲用她特有的嗓音吟唱着童谣、民歌,启发了“我”的想象,让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母亲对作者的启蒙为主线,一读感悟月色朦胧,二读感悟母爱亲情,三读感悟怀念感恩。这样就遵循了语文新课标中关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原则,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享受快乐,接受“爱”的启蒙,热爱家乡,关爱亲人,享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良方四:“画图临出秦川景”——播插图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做到了“图文并茂”,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的描绘了人物形象,有的突出了课文重点,有的展现了故事情节,有的揭示了课文中心……它们贴近儿童的生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美的形象感知,文字是很难实现的,而插图的特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于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发展语文能力,陶冶审美情趣,引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水》一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所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洗澡时的情景,进行了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身处江南水乡的学生是无法深入体会缺水的苦涩。因此在教学中播放作者家乡缺水生活的插图——“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水回家”“母亲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几个洗澡”“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一张张真实生动的插图让学生震撼,他们真实感受到了水的珍贵,从而警示自己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良方五:“为有源头活水来”——延伸中渗透德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积极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出去,自主阅读课外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得到自我教育。

例如学习了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孔子游春》之后,教师引用司马迁仰慕孔子的美好品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为课堂结尾。目的是引导学生去阅读《史记·孔子世家》,通过这样的延伸阅读,学生对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等美好品质有了更深的体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与教育,就必须探寻各种“良方”,使德育教育的思想和内容真正融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课外拓展,使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幸福地教。♪

猜你喜欢

良方苏教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缓解腰痛有良方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写作得良方,下笔如有神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眼有道系列之八 夏日洁目良方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