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梭自然美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的美育探析
——以独立学院为例

2017-02-26许祝李等等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卢梭教育者美育

许祝,李等等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州510900)

卢梭自然美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的美育探析
——以独立学院为例

许祝,李等等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州510900)

当今世界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的德行,而是看他外在能力和成就。就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更关注的是事业的成功,是否赚了大钱,而不是内在的品质,这造就了利己主义者,他们缺少超越个人私利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没有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令人堪忧。本文在卢梭自然美思想视域下探析了大学生美育的作用、美育必要性和美育的内容,并探讨了从课堂美、环境美、教育者美和艺术美方面育人的美育实现途径。

自然美;大学生;美育

1 卢梭自然美内涵

什么是美?三百年前法国的卢梭给出的答案是:“所有真正的美的典范是在大自然中的。”[1]对于卢梭来说,凡是自然的都是好的,一切都遵照自然的安排才是真正的美。关于美这个问题,其实千百年来哲学家们都众说纷纭,很多观点是与卢梭相似的,也是笔者所认同的,如:“美是恰当的”、“美是彼此之间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美是和谐”等等。总结起来:美是自然和谐的。

康德说:“美虽不涉及目的而却见出目的性,美的事物形式恰好让人的认识功能(想象力和理解力)能自由地和谐地活动,所以才能产生美感。”[2]其实就是美要自然而然,无目的,但又要合乎自然的安排,实际上有了目的性。卢梭自然美合了自然的审美目的性,他的自然哲学观及其人性善思想奠定了他的自然美思想。

2 大学生美育

2.1 美育的作用

我国的美育已经延续两千多年了,春秋时孔子提出“里仁为美”、“尽善尽美”等美育观点奠定了中国古代礼乐美育发展的基础。到了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高度重视美育,将美育纳入国民教育方针,在他的大力支持和提倡下,北京大学开设了《美术史》和《美学》课,蔡先生在北大主持工作时,亲自讲授过的一门课并且是唯一的一门课就是《美学》,可见美育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古今中外,众多著名文化人士在讴歌美育的作用。东坡有诗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可见,美育作用不容置疑!

建国后我国的教育者也认识到美育在育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在教育系统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育有如此高地位,按理说美育应该是成功的,但事实并不如人意。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者虽然知道美育的育人功能,但我们是应试教育,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学校只注重知识传授,美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到大学没有升学压力,大学生可以在大学里补上美育,但目前大学里真的可以理所当然的顺利完成美育吗?笔者面向本科大学生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做过调查,8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大学美育并不成功。

2.2 美育的必要性

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熏陶下,谁都知道且会说:一个人的品行最重要。但事实上是什么情况呢?当大学生毕业要找工作了,填简历的时候,会留很多空白处填写擅长的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荣誉证书等,还常会觉得空白处不够写。但要填写品格时就难了,费尽心思,用词也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恪守职业道德”、“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等。他们写下满纸的“简历美德”,希冀在市场上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格,却不懂得“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今世界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的德行,而是看他外在能力和成就。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变得更关注的是事业的成功,是否赚了大钱,而不是内在的品质。这造就了利己主义者,他们缺少超越个人私利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没有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他们只关注跟职业相关的事情,热衷于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对道德不甚关心,甚至搞不清到底什么是道德了。

2011年,美国圣母大学的克里斯蒂安·史密斯在《Lost in Transion》中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大学生,他最近遭遇的道德难题是,在把车放进停车场之后却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零钱。”[3]这是将道德与处事能力混淆的典型例子,对于这些人来说,把个人的感觉、感情是否愉悦,处事是否顺利视为道德问题。人生的一切都以个人的内心感受来裁决,把外在社会标准的道德视为真空,心中无道德冲突的斗争,久而久之,内心就被功利侵占,成为功利主义者,这样的人生将是无趣的,就像列夫·托尔斯泰1886年发表的小说中的伊凡·伊里奇的人生一样。伊里奇事业上很成功,是上层社会的人物,一个有名的法官。但他的婚姻生活了然无趣,没有体味到家庭的幸福,他已习以为然,脑子里充满着如何赚钱的想法,从没想过要改变一下生活。但45岁那年,他摔了一跤,病的快死了的时候,脑子里闪出一些念头。他觉得童年很幸福,婚后没有幸福可言,此刻他觉得事业上的成功没什么可骄傲,他觉得生活上真失败。

伊里奇是一个外在事业成功,内心无真善美内涵的没有实现道德价值的悲剧人物。现在社会很多有知识的人和伊里奇相似,是高学历的道德文盲。大学里因种种原因,一些大学生并没能真正完成美育,这样的人生谈何完美。伊里奇到生命终结时才醒悟,不过他没时间改变了,但我们的大学生有机会!现在问题是如何帮他们改变利己的人生观,过上有道德的人生。笔者认为美育仍为一个良策,要做的只是使美育得到应有的重视。

2.3 大学生美育内容及实现途径

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本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应具备健康美、有德美、优雅美、聪慧美、整洁美等审美素质,这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卢梭的“教育要培养自然和谐之人”的理念,如黄钟大吕,惊醒世人。但长期以来,教育重知识传授,忽视育人的情况使当下的美育面临着巨大困难。如何卓有成效的进行美育,笔者认为要敢于去突破,这要做到:“美育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更不能惟一以考试分数来检验成果。所以,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坚决地向素质教育转变。”[4]

笔者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美育对他们成长的作用很大,他们愿意学习《美育》课程。并且多数大学生是认同自然美育的,他们倾向于与自然和谐的人相处,这合了卢梭的自然美思想。

2.3.1 课堂美,育人本论文研究的群体是独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的共同点是对理论知识不热情。我们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人来教育,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诉求。独立院校大学生对于美育有他们自己见解,他们希望淡化理论性,多元化授课,授课要形象生动,有趣味性。这要求教师要借助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营造一个美的情景,提起学生的兴趣,以情感之。卢梭的美育就是这么做的,他曾说:“只有有形的物质的东西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5]独立院校大学生还希望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通过各种美好的事物来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之美,剖析社会,真切体会社会的真善美,假丑恶。

所以,《美育》课堂要转变重知识传授的传统,让授课内容缤纷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另外要将美育融入大学所有课程,让所有老师都履行育人功能。如在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感受体育中自然的形态美,恰到好处的技巧美等;音乐教学中,可以弹奏或播放音乐,让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感受歌唱声音之美、音乐旋律之美等,从而润物细无声地起到美化作用,自然而然打动人心。

2.3.2 环境美,育人古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自然、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情感、行为等。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当然以卢梭为代表,他看重自然对人的美化功能。卢梭在培养爱弥儿时,将智育融于大自然之美中,如让爱弥儿在野外观察学习地理知识。大学生美育可以借鉴卢梭回归自然的美育理念,带他们走入大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提升审美情感。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场所进行美育,创设优美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徜徉于和谐美丽的校园,潜移默化提高美的修养。与此同时,也要发挥家庭、社会环境的美育功能。作为社会一分子,任何人都应该谨记时刻要去净化社会环境,摒除不和谐因素;作为家长,要明白和谐美满的家庭对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一个洋溢自然和谐之美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

2.3.3 教育者美,育人针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出现重知识轻道德的问题,教育者应以榜样感其改之。这个教育者不仅仅是老师、家长,他还是任何一个可以影响学生成长的人,因为教育是所有人的使命。卢梭曾说:“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5]每一个教育者在指导学生做人,对之进行道德美化时,他自己要首先是德美的榜样,做到以身作则,学生才会信服。

2.3.4 艺术美,育人我国现代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用美物感化的方式来进行美育是有成效的方式,社会各种文化艺术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等要服务于学校的美育,定期举办一些文化艺术展览,邀请名家讲座吸引学生来参观学习。同时也鼓励这些团体送文化活动到高校,加强与大学生间的互动。这些活动都要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自而然地感受美、接受美,以艺术美启迪大学生心灵。

3 结语

卢梭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在所有的著作中,并以我所能达到的最清晰的方式所说明的道德基本原则是,人是本性为善的存在者,他热爱正义和秩序;人心中没有最初的堕落;自然原初的运动总是正确的”[6]。就是说,人如果能遵照自然的安排顺性发展,人的善良本性就能得以发展完善,成长为具有“自然和谐之美”的人。

卢梭自然美思想为当今大学生美育贡献了一个独特视角,对我们启迪良多。他的思想还有诸多宝贵的地方待发掘,陷于本人的水平及时间的限制,此番研究并未能尽善尽美,期待未来继续研究,更好的将之推广应用在教育领域。

[1]Jean-Jacques Rousseau:Emile or On Education.Introduction, Translation,and Notes By Allan Bloom[M].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of AmericaDESIGNEDBY VINCENTTORRE,1979:341.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648.

[3](美)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品格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313.

[4]王媛媛.孔子美育思想对中国当代美育思想的意义[J].黄河之声,2010(2):38-42.

[5]〔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册)[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33、31.

[6]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4.

责任编辑:建德锋

A Probe into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ontem 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Rousseau’sNaturalBeauty——Taking Independent Collegesasan Examp le

XU Zhu,LIDengde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University Zhujiang College,Guangzhou 510900)

In today’sworld,people judgewhether a person is successful,not from his virtue,but from his externalability and achievements.College students in thisnew era become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successof makinga lotofmoney,rather than the inherentquality.This createsegoistwho is lack of the compassionate feel⁃ings that transcend personal selfishness and has no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aesthetic education,the necessity of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contentof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of Rousseau’s natural beauty thought,and explores theways to realiz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people from the beauty of class,beauty ofenvironment,beauty ofeducatorsand beauty ofart.

Naturalbeauty;college students;aesthetic education

G641

A

2017-01-23

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建设项目资助;华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经费资助(2015WQNCX197)

许祝(1982-),女,安徽省合肥市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

猜你喜欢

卢梭教育者美育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美育教师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