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言而不明”到“言之有物”
——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PCK成长案例

2017-02-26江苏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丁前兰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两格学科知识自然段

江苏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丁前兰

从“言而不明”到“言之有物”
——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PCK成长案例

江苏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丁前兰

一所“年轻”的学校,一群年轻的教师,如何尽快完成由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化,是学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校校本研修中引入“PCK”理论,让校本研修指向性、实践性更强,采用“课堂观察”的方式,通过“观察—修改—转化—反思”这个过程,以案例研究等方式提升教师“PCK”水平,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PCK 课堂观察 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案例缘起

俗语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在当今社会已经被众多学者所诟病,批评其说的不严谨、不精当。而笔者认为,如果把老师的知识体系比作一桶水的话,我们不能只关注教师拥有的知识量,更要关注他们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能力。哪怕一位教师只拥有一瓶水,只要倒水技术好,也能让另一个同样大小的瓶子注满水;可是如果倒水技术不好,即使教师自己有一桶水,能倒给学生的也所剩无几了。这种“倒水的技术”就是“PCK”。

所谓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它是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它具体表现为教师知道学生的理解难点,知道使用怎样的演示、举例、类比等来呈现学科知识,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知识。

一所“年轻”的学校,一群年轻的教师,如何尽快完成由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化,是笔者所在学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校本研修中引入“PCK”理论,采用“课堂观察”的方式,通过“观察—修改—转化—反思”这个过程,提升教师“PCK”水平,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案例呈现

1.提取PCK知识,确定观察点

我们选择了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足一年,第一次执教一年级的语文教师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课堂观察”来研究她PCK成长的过程。

新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我叫“神舟号”》,观察团队分析后发现这篇课文是小朋友学完汉语拼音后,第一次学习的课文,字数多,有对话,学生理解有难度。更重要的是这篇课文第一次出现了 “自然段”这个知识点,语文老师如何把这个知识点清晰地传授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就成为此次课堂观察的PCK知识点。

2.听课,做主题式观察

第一次授课,新教师自己独立备课,旨在从中了解教师PCK的原始状态。听课团队以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自然段”这个概念为主题,开展课堂观察。听课老师观察到:

教师在设计自然段教学时,直接把关于自然段的界定告诉学生,再带着他们把课文中的自然段标出来。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班上只有极个别的孩子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正确地标出段号,大部分孩子显然没明白老师想让他们做什么。

3.推敲细节,提出修改建议

听完课后,观察团队针对教师课堂上“自然段”这一知识点的呈现,提出了大幅度的修改建议:

第一,直接把自然段落的界定知识灌输给孩子,远不如引导孩子自己发现自然段的含义有效。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这篇课文和之前所学的课文不同之处,引导孩子发现自然段的本质:开头空了两格。

第二,课件制作时严格按照书上格式,这样能帮助孩子快速地找到自然段的位置,并且,在将两格位置转化为自然段的序号时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生动有趣又直观。

第三,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指指,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4.再观察,转化教学方式

当晚,凉风轻拂,新月如钩,繁星如潮。两人来到山岗前,乔十二郎叫罗香捂上耳朵稍稍走开,点燃第一个花盒子。

听完观察团队的反馈意见和具体指导后,新老师重新修改了教案,特别对“自然段”这个概念的呈现方式做了改变,然后再实践。以下就是观察团队记录的课堂实录:

(1)师:但是这篇课文比较长,和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师教鞭指指空两格处)

生:开头空了两格。(课件出示两个小格子)

师:小朋友们再找找,课文哪些地方还有像这样前面空了两格的现象?

师:像这样开头空了两格,我们就称作一个自然段,可以用数字1表示。(课件演示:两格变成数字1)

师:哪个小朋友上来指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谁再上来试试指出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件做出相应演变)

(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照着样子,在书上标一标有几个自然段。标好后把小手伸出来,告诉老师你标了几个自然段。

(3)师:自然段分好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谁读得通顺。学生自由读课文。

(4)这篇课文一共是三段,老师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读这三段。

5.对比与反思,提升PCK

经过两次的教学实践,经过两个教学效果的对比,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

“两次设计差异在于,之前我是照着理论知识和最理想的学生状态来设计教案的,直接将自然段这一抽象的知识告诉学生,并没有想过用什么方式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经过修改,学生不仅看懂了课件中自然段序号的多媒体演变,而且明白了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这一重要内容。接下来,自己标自然段序号的表现也比第一次试上时有很大的进步,班上的孩子基本上全部都划分正确了。这让我明白了:教师在课堂上想要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准确、清晰地传递给学生,也是有方法的。不能只关注‘知识’本身,更要关注‘知识转化’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

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PCK成长案例研究,使我们摆脱了从前“跟着感觉走”的研究方式,使得研究活动专业性、针对性、实践性更强。在研究过程中,年轻教师学会将学科知识不断转化为教学知识,PCK得到提升。

1.“课堂观察”,可以洞见教学症结,有效推进新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观察”让这位新教师的课堂发生了显性改变,学生从之前对“自然段”的概念不清楚,到后来能明白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这一关键信息,并能正确标出自然段;“课堂观察”让这位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隐性改变,教师从开始的 “言而不明”,无法用低年级学生理解的方式讲清 “自然段”,到后来的 “言之有物”,能清晰地一步步讲清知识点,并能带着孩子准确标出自然段。教师从关注“教师教”的视角转变到关注一堂课清楚、明白地“教会”学生知识,这就是教师PCK成长的过程。

2.“课堂观察”,可以萃取教师PCK提升成功案例,为其他新教师提供学习示例

在本案例中,我们对这位新教师采用了课堂录像的观察方式,并整理出成功教学案例,我们会将每位新手教师经过转化后PCK知识成功案例积累起来,作为以后其他教师学习的示例,以后当其他教师教到这部分学科知识时,就会很清楚地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科教学知识,就可以达到这一学科所有新手教师PCK的提升。

3.“课堂观察”,可以构建教师PCK知识库,提取教学关键PCK

在这个案例中,观察团队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从教材中提取的PCK知识,不仅可以成为课堂观察的主题,更可以把这些PCK知识积累起来建立PCK知识库,作为新教师培训的内容之一。这样,当新教师拿到一本教材,在备课时可以打开PCK知识库,提取教学关键PCK,就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

生物学家说过,蛹化蝶的过程只能依靠生物自己亲身走过!任何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其实也如同“破茧成蝶”的过程,需要自己亲身走过,从执教学科到科学执教,只有自己亲身经历那每一次的痛苦和磨砺,才能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感受 “蛹化蝶”的幸福和成功。从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修改—转化—反思”,更新了学科教学知识(PCK),使教学行为“入格”,最终提升专业化成长。

[1]廖元锡.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5(11).

[2]杨向谊.如何当好教研“芝麻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两格学科知识自然段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玩转方格
秋天
数对与象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郑三毛的怪名字
美丽的秋天
数字金字塔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