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学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7-02-25雷春玲

教师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预学文本课文

雷春玲

(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浙江温州 323900)

“预学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雷春玲

(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浙江温州 32390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预学单”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预学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设计“预学单”时,要兼顾文本的语用训练点。教师可以运用文本的显性语用基点,如结合文章题目、文本语言、课后习题进行“预学单”设计;也可以运用文本隐性语用基点,如利用文章字词的字理以及关键句之间的联系来设计“预学单”;还可以运用文体特点来设计“预学单”。教师要在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文本的基础上,紧扣语用训练点设计“预学单”,从而让“预学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阅读;“预学单”;语用基点;设计

奥苏伯尔曾经指出:学习者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什么才是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精髓在于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首先就必须正确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学”来开展教学工作。“预学单”是把握学情的重要支架,对教学进程和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阅读“预学单”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文本预学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基于文本的语用训练点及文体特点进行阅读“预学单”的设计。

一、抓显性语用基点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题目、语言及练习,具有显性的指向性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基于文本这些显性基点设计阅读“预学单”。

(一)基于“文题”象征点

“文题”就是指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凝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题目经常是直接指出所要阐述的道理或者是所要描写的事物,因此开掘题目中的象征性内容,也是引导学生借由题目深入学习文章、了解文章深意的重要手段,基于“文题”象征点设计阅读“预学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语言”特征点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语言具有显著的特征,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一些很明显的文本语言特征点进行“预学单”的设计。

(三)基于“习题”思考点

在一些精读课文的后面都有附编一些“思考与练习”,这些习题的作用就是要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意思,通过这些习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阅读习惯。在这些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包含着整篇文章中的各个知识点,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其中的语言和信息等知识点设计“预学单”,这样对学生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文本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课后有这样一道思考练习题:“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我要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根据这道题,我设计了这样的“预学单”:认真阅读全文,找出并摘抄对蟋蟀拟人化描写的句子。这样的预学要求对学生有两个好处:一是给下一步的文章品鉴和语言比较奠定了基础;二是促使学生认真进行课后思考,进一步了解本文的语言特征。类似这样的“思考与练习”在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中都有,教师可以据此来灵活设计“预学单”。

二、抓隐性语用基点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隐含于语言文字中的,具有隐性的特点。教师要基于文本这一些语言训练的隐性基点设计阅读“预学单”。

(一)基于“字词”字理特点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字词的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而要疏通文句的前提是要会解词或能识文断句,识字比较简单,但掌握字句间意思却颇有难度。从这个层面上讲,教师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集体教学,容易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在教学过程中造成某种忽视。

教师在布置生字新词的预学任务时,可以基于文本中一些“字词”字理特点,设计阅读“预学单”,让学生找出各自觉得难认难写或者容易读错的词和字,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能力高低做出不同的回应,而教师只需要根据这些预学反馈的情况稍微做一下整理,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如:“请大家写出最难写的字或者容易写错的字”“请大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写出来,有几个写几个”通过类似这样的预学问题来反馈学生对生字和新词的掌握情况,并在教学过程当中将学生们整理出来的易错字和词汇进行汇总和梳理。

由于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预学内容,对这些易错的字和词已经有了先期的思考,因而容易引起共鸣,并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献计献策。这样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共鸣,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基于“关键句”联系点

在一些课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几个关键句就清晰地呈现了文章的基本结构与脉络,并且,这些关键句是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的。因此,要基于课文中的这些“关键句”联系点设计阅读“预学单”。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一课的“预学单”中,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将文中描写‘花园’的句子找出来,并摘录下来。”课文中描写“花园”的句子一共有四句,因为这四句话很简单,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就找到了,但是这四句话中包含很多意思,通过整个故事的线索——花园,来呈现了“漂亮的花园—孤独的花园—孩子们的乐园”的结构变化,然后从这个变化中引导学生对照整篇文章引出“导致花园变样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和“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的教学思路。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预学成果把学生分组,让同桌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共同读这四句话。学生们经过思考和讨论要怎么读,如何分工等问题以后,便发现了这当中的“秘密”,因为这四句描写中有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漂亮的花园”,而另两句却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寒冷的、孤独的花园”,这中间的前后矛盾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同一个花园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子?”这样,既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更为下一步学习指明方向。

三、抓文本文体特点

在设计“预学单”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制定不同的预学目标。比如针对写景类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描写景物的优美词句;针对写物类的文章时,预学时要更多地指向“物”的本身;如果是感悟类的文章,在学生预学时要注意理解文中的“哲理性语言”。因此,要基于文本文体特点设计阅读“预学单”。

例如,在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优美词句和四字短语对风景进行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学时先摘录文中用来形容“美”的优美词句和四字短语,使学生在预学的过程有一个对“美”的大概认识。又如,《桃花心木》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在设计“预学单”时,我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句话并摘抄下来。学生们就能很快聚焦文中一些颇具哲理的文字,教师也可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去感悟“哲理的核心思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预学单”的设计要紧扣语用训练点,这样,才能让“预学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需要指出的是,预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感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预学不能设计太高的目标和太大的难度,而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化程度设计出能让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同时还要兼顾教学的目标和意义,这样才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学情,从而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吴芳影.巧用“预学单”构建语文“学”的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2]李凤.浅谈综合性学习中指向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J].亚太教育,2016,(10).

[3]杨燕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与书香社会建设[J].内蒙古教育,2016,(04).

责任编辑 止 一

雷春玲(1986—),女,浙江温州人,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预学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背课文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