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加法简算,谈学生的“三维”建模

2017-02-25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旗山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结合律数模交换律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旗山小学 赵 艳

透过加法简算,谈学生的“三维”建模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旗山小学 赵 艳

教学简便计算,不能仅仅停留在“熟能生巧”的层面建模,而是要在尊重学生的认知习惯、学习水平、心理意愿和个人感受的前提下,在充分理解算理、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中建模。因此,需要把简便计算的内容置于“三维目标”的框架内,站在“四基”的高度来审视,这样,学生才能用情用心探索规律,全面深刻地理解简便方法,享受建模之旅,建构数学模型,自觉地运用数学模型。

一、情趣相生,感受建模之基

计算不是纯粹的,它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广阔丰富的,计算属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正是这一部分,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当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走向数学,就会缩小他们与数学的心理距离,再辅以匠心的设计,在充满情趣的对话中进入数学世界,更会尽早地形成数学磁场,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执教“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在导入环节,利用有众多老师听课这一现实资源激励学生:“估计一下,大约来了多少位老师欣赏大家的课堂表现?”学生们先是站起来观察听课老师的分布情况,然后做出合理的估计。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在了解到估计结果并交流估计方法后,我说:“大家的观察能力与估计能力还真不错,与到场老师的具体人数相差不多,想知道具体人数吗?老师课前作了统计,在场的男老师有26人,女老师有19人,你能计算出具体人数吗?”从实情(有老师来听课)出发,以学情(以自己的方式估计人数)为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具体解答为跳板,以变式计算为着陆点,营造学习情境,进入探索规律的状态。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在充满情趣的猜数游戏中,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在愿望与现实形成的心理落差中,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为建模营造了心理准备。

二、学用结合,体验建模之妙

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这不仅体现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要借助具体的实物,从直观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模型,还体现为学生大都有很强的“实用”心理。当学生感受到新知是有用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否则会失去学习兴趣。即使是有趣好玩的新知,如果不让学生感到有用,也会很快被遗忘。因此,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实用心理”,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用有所妙。

如在明确了加法交换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加法交换律,在我们的实际计算中有什么用处?”(学生面面相觑)“认为有用或感觉有用的同学请举手!”(有少部分学生举手)“举例说说有什么用处?”(举手的同学放下手)我提高嗓门:“当然有用处了,我们在以前的加法练习中经常用到加法交换律呀!就是两个加数的位置变换进行——”(学生恍然大悟)(出示相关练习)

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中,我强化了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整合教学。在学生初步明确结合律的意义后,我出示了“52+(76+48)”,让学生观察并交流怎样计算更简便。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先把76与48交换位置,再去掉括号,让52和48先加。我激问:“这道算式如果没有先进行76和48这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能达到52和48结合加的目的吗?”经过交流,学生们意识到加法交换律还有为结合律作“先锋”的作用。

在整个小学计算教学中,有不少连加算式的简便计算,就是在运用交换律的基础上,才达到某两个加数结合先算的效果,加法交换律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此。因此,整合两种运算律进行教学,会让学生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更强化了它们的应用价值,也整合了数学模型。

三、意趣互融,化解建模之惑

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经常遇到有些算式具备简便计算的条件,却不需要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而题目要求中强调简便计算或暗示简便计算。如:345+102,算式中连进位加都没有,直接说出结果是很容易的。有效的简便计算是植根于学生的需要,如果“强迫”学生为了简算而简算,学生在内心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简便计算还不如直接计算省事,为什么还要简便计算呢?因此,练习时应因题而论,引导学生明确算式具备运用简便方法条件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满足他们的心理意愿,消除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自主选择计算方法的余地。否则,在这种没有挑战的练习中,会在数模的建构和运用中形成不利的心理因素。

运算律的教学都是从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如四年级上册P57,“28+17”表示跳绳的总人数,“17+23”表示女生总人数;四年级下册P54,“65+45”表示一套衣服的价钱。然而,在迁移巩固练习中,多数只是冰冷的算式,一旦离开了情境这种“实体”式的感知与理解,有很多同学都是处在机械的模仿层面,虽然会用,但还是“一头雾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只有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才能让他们牢固地掌握数模、灵活地运用数模。以46×37+54×37为例,在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后,再根据每步的运算理解意义,即:“46×37”表示46个37相加是多少(37 个46相加是多少)或46的37倍是多少(54×37的运算意义略),算式就可以理解为46个37加上54个37, 合起来就是100个37相加是多少,有了这样“火热的思考”,冰冷的算式就不会枯燥无味了,会变成训练数学思维的有效载体。学生运用数学模型产生的疑惑被化解,也从蒙昧的状态走向了真正的数模建构。

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其实就是一种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普遍使用的转化策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应用上的优势。如在做201×37时,先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你能口算出结果吗?你能把这道需要竖式计算的算式转化成口算的算式吗?再通过转化前后的对比,学生一定能感受到这种转化给自己的计算带来的好处,还可以通过常规计算与简便计算速度快慢、正确率大小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用转化策略的优势所在,尝到成功的快乐,形成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内驱力。有了这样的内驱力,简便计算会是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这正是有效学习要达到的境界!

总之,在简便计算教学中,不仅要在“前双基”上做好文章,而且要在“后双基”下功夫。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思维特点,设计出有意趣的预案,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同时建立数模,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并不断提升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数学素养,继而也能让学生在计算时把简便意识由被动变为自觉,让简便计算教学由有效迈向高效。

猜你喜欢

结合律数模交换律
基于FMEA分析的数模混合电路多道脉冲幅度控制算法
整车数模开发流程解析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Pro/E软件在机械设计管道数模建立中的应用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对“运算律”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建构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探究求和问题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