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前景与对策

2017-02-25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京津冀协同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前景与对策

链接1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也就是说,21世纪中国人的教育,应该是有质量、更公平、有用的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多方位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等作出新的重要部署,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因此,如何在这一背景下促进京津冀教育的协同发展就成为当前一个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首先,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高度关注服务需求供给模式的分化。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最大的外部因素是社会不同阶层和各行各业的需求多样化,必然要求服务供给模式进一步分化。遵循现代社会中的服务属性分化规律,在我国的宏观政策层面,已经明确切分为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政府、学校、社会诸方面在不同类型服务中呈现差异定位的特征。综观京津冀三地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状况,河北基础条件显得较弱,但也有长项;京津两地基本上呈现各有所长、适度错位竞争的态势。在教育领域中,政府财力和居民支付能力关系远比其他社会事业领域复杂,有时服务界限并不十分清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应该充分考虑教育服务属性分化后供需关系变化的态势。

其次,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牢牢把握人口疏解和产业调整的关键。国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首先是人口疏解,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搬迁,人口迁移政策导向与产业基地布局更新相结合,导致跨地区人口流动呈现新的变化,需要人口输出输入地的政府与学校共同努力,适应学龄人口刚性基础教育需求,同时还须统筹与行业关系紧密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科学谋划资源布局。其中,基础教育服务供给,要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出发,有效应对人口流动压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要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环节入手,破解人力资源开发瓶颈;高等教育布局优化,要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眼,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他教育资源配置,也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努力用多样化服务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再次,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着力增强政府及各方协调行动的合力。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在根治“大城市病”、优化生态环境、缩小公共服务差距、提高资源配置效益等方面迈开新的步伐,要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进程中,逐渐开辟三地教育协同发展新阶段。因此,三地政府需要通力合作、统筹教育改革发展规划,重点是更好发挥三地政府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统筹协调的作用;相应地,三地教育系统不断创新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重点是更好发挥三地学校和教育机构寻求双边多边合作的作用,调动包括社会各界在内的一切积极性。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不同主体各自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不同主体需要明确功能定位、权责清晰,又要相互协调、优势互补。为此,应坚持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政策执行的因地制宜,贯彻“两分”的推进原则,一是分阶段推进,根据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设置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任务;二是分类型推进,寻求并锁定各方共同利益点,共同设计重点环节,先行推展容易实施部分,然后再逐步拓展。特别要善用政府和市场不同机制,用好用足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促使京津冀地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新的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和巩固成效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京津冀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