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优良生菜品种性状比较

2017-02-25王光锋孙利利孙志伟徐志豪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主茎生菜抗病性

王光锋,孙利利,甘 良,孙志伟,徐志豪

(1.浙江浙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韩国优良生菜品种性状比较

王光锋1,孙利利2,甘 良2,孙志伟1,徐志豪3*

(1.浙江浙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从韩国引进15个生菜优良品种,通过对其相关性状及产量分析表明,HG12产量最高,叶重较对照组增幅达49.70%,且口感微甜,品质好,叶质柔软;HG12和HG13在耐抽薹、抗病性、商品性、产量等方面均较其他品种优,综合评价为优。HG11口感甜,品质好,叶质脆嫩,叶色淡绿,叶片数多,其在口感方面比HG12、HG13好,产量比HG13略高,综合评价为良。

生菜;品种比较;抽薹

生菜又称叶用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菊科莴苣,叶球或嫩叶可供食用。生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烟酸、叶酸、矿物质和莴苣素,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和利尿的功效,为优良保健品[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生菜的消费量越来越大;新品种的繁育和各类设施材料的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实现周年生产和供应[2]。生菜喜冷凉、忌高温,高温季节栽培时易出现先期抽薹现象,大大降低生菜的产量和品质[3]。为筛选出适合高温季节栽培的生菜品种,浙江浙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韩国引进15个生菜新品种,采用设施大棚基质栽培的方式,对其性状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15个韩国引进生菜品种,对照品种为奶油生菜(济南胜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2 方法

试验于2016年2-4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浙江农资集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设施大棚中进行。试验期间大棚内最高气温为46℃,最低气温0℃,平均气温为16.6℃。大棚规格为60 m× 8 m,栽培槽宽30 cm,深40 cm。基质原料为进口椰糠和泥炭,比例为7:3。2016年1月29日进行穴盘播种育苗,生菜4叶1心期定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株距30 cm,行距1 m,重复3次,每小区种植30株。5月1日采收,采收前调查生菜抽薹率,采收期每个品种随机挑选3×3株,调查生育期(定植到采收的天数)、叶色、叶质、叶缘、口感、株高、茎高、开展度、叶片数、单株重及小区产量等性状。试验期间正常肥水管理(同大田生产)。

1.3 测定方法

产量的测定。产量测定前1 d不浇水,生菜去除根部和杂物后,用1/100天平测定。

株型的测定。株型指标包括株高和株宽(开展度),直尺测量。

茎高/重的测定。剥去生菜叶片后,用直尺测量茎高,用1/100天平测定茎重。叶幅的测定。包括叶片长度和宽度,直尺测量。叶色的测定。用36色比色卡(杭州驰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比较测定。

抽薹率的调查。抽薹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经Excel 2013整理后,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及风味分析

由表1可知,从类型和外叶颜色上看,各品种均保持了其原有的叶型和颜色。其中,HG5、HG12和HG14为结球生菜,其余品种与对照品种均为散叶生菜;HG2、HG4、HG6和HG7为紫色生菜,其他品种为绿色生菜。叶缘主要有全缘、浅波、波状、皱波、深裂、反卷6种类型;叶面则有微皱、中皱和多皱3种类型;叶形主要有椭圆形、卵圆形、倒卵形、扇形和羽状浅裂5种类型。口感方面,HG6、HG7、HG11品种生菜叶偏甜,HG5口感偏苦,HG9、HG10微苦,其余品种口味均微甜。品质方面,主要有脆嫩和柔软2种。

表1 各参试生菜品种的形态及风味分析

表2 不同生菜品种植物学性状对比

2.2 植物学特性对比

叶用蔬菜的植物学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产量及品质[4],植物学性状稳定对品种有重要的商品意义[5]。由表2可知,从韩国引进的15个生菜新品种在植物学性状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株高比较结果表明,HG5和HG14生菜株高最高,分别为43.7和38.7 cm;HG4、HG7、HG10、HG13生菜植株较矮,株高为23.3~25.2 cm;其他品种与对照组株高均在28.0~33.5 cm。主茎高各品种间差异也比较明显,HG5最高,为41.2 cm;其次是HG9、HG14,为30 cm左右;HG4最小,为10.5 cm;HG8、HG11、HG12、HG13、HG15品种的主茎高在15~20 cm,其他品种主茎高在25 cm左右。采收前期调查发现,HG3、HG10散叶生菜分别在主茎25和31 cm时均出现抽薹现象,HG6结球生菜在主茎40 cm以上时出现抽薹现象。叶片大小比较结果表明,HG15叶片纵径最长,为35.6 cm;其次是HG1、HG5、HG8、HG12和HG14,为30.9~33.4 cm;HG10最小,为22.7 cm;其他品种的叶片纵径在26~28.3 cm。HG13叶片横径最宽,为24.6 cm,HG10叶片横径最窄,为10.9 cm,其他品种在14.4~23.8 cm。叶片数品种间差异显著,HG12叶片数最多,平均为60片,其次是HG11;HG3、HG7、HG14最少(仅为30片),其他13个品种的叶片数在36~50片。开展度HG1、HG8最大,分别为57.9、55.1 cm;HG3、HG10、HG15最小,为40 cm左右;其他的在42.1~50.7 cm。

2.3 商品性状对比

农产品的商品性状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6]。对参试生菜品种的若干商品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由表3可知,各参试生菜品种在商品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全株重来看,HG12结球生菜最重,高达594 g;其次是HG11、HG8、HG1和HG13,全株重均达400 g以上;HG4全株重最轻,仅为228 g;其余品种全株重在250~400 g。HG1、HG5、HG9和HG12品种的主茎重量均达100 g以上,以HG12品种主茎重最高;HG4、HG10主茎最轻;其余品种主茎重在40~100 g。叶用蔬菜最受关注的应为叶片的重量,在可食用的叶片方面,HG12的叶重高达482 g,位居第1,较对照组增幅达49.7%;其次是HG8和HG11,增幅分别达24.8%和29.8%;其他大多居于200~350 g。叶茎比中,HG10的比值高达11.6,HG4的比值高达7.14,但这2个品种的全株叶片重量较小;而H11和H8、H12的叶茎比值也很高,且其叶片重量均超过400 g·株-1,可食用比例和可食用量更高。

表3 各参试生菜品种的商品性状对比

2.4 耐抽薹性和抗病性对比

耐抽薹性和抗病性是引进新品种时最受关注的2大因素。试种生菜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的耐抽薹性和抗病性如表4。就耐抽薹性而言,HG4、HG11、HG12和HG13耐抽薹性最强,均未发生抽薹现象;其次为HG1和HG8,耐抽薹性较强;HG3、HG5、HG9和HG10耐抽薹性最差,其余品种耐抽薹性中等。就抗病性而言,抗病性最好的为HG12和HG13;其次是HG9、HG11和HG15;抗病性最差的是HG8和HG10;其他品种抗病性一般。

表4 各参试生菜品种的耐抽薹性及抗病性对比

3 小结与讨论

引种时,植物特性的稳定性是主要考察因素之一,植物特性稳定性越强,对引种越有利。商品性的优良直接影响该产品的经济效益,是引种的首要因素之一。抽薹是指节间伸长进入营养生长的丛生型植物的茎,受到温度和日照长度等环境变化的刺激,随着花芽的分化,茎开始迅速伸长,植株变高,生菜抽薹将大大影响其产量及商品性[7]。环境条件对植物的抗病性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抗病性强弱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效益[8]。

奶油生菜作为我国当前推广较为普遍的优良品种,其商品性好,叶质软,口感油滑,肉厚,品质优良,适应性强[9]。本试验选取奶油生菜作为对照,从植物特性、商品性状、抽薹和抗病性等方面分别对引进的15个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得到,HG12和HG13在耐抽薹、抗病性、商品性、产量等方面都较其他品种优,综合评价为优;HG11除抗病性方面较上述2个品种略差外,在口感方面比HG12、HG13好,产量比HG13略高,综合评价为良,其他品种则表现一般。

[1] 郭新波.生菜特殊营养品质评价与代谢工程强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2] 黄渊军.上海地区高档色拉散叶生菜[J].长江蔬菜,2013(11):20-22.

[3] 严妍,雷波,汪力威,等.不同昼夜温度对水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24):39-42.

[4] 宋晓晓,邹志荣,曹凯,等.不同有机基质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6):153-160.

[5] 甘良,查顺清,刘继红,等.生防改良菌株F1-35的GFP标记及其对西瓜幼苗生理及防御系统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5,24(12):108-116.

[6] 甘良.4株生防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及改良菌株F1-35的 GFP标记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7] 章泳,周黎丽,雍建根.意大利耐抽薹生菜高效种植模式及茬口布局[J].中国蔬菜,2006(10):46.

[8] 甘良,蓝星杰,戴蓬博,等.放线菌混合菌剂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4):516-523.

[9] 陈艳丽,付亚男,李绍鹏,等.海南夏季散叶生菜品种栽培比较试验[J].北方园艺,2014(19):35-37.

(责任编辑:张瑞麟)

S482.2+92

B

0528-9017(2017)01-0062-03

文献著录格式:王光锋,孙利利,甘良,等.韩国优良生菜品种性状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62-6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120

2016-07-04

王光锋,男,本科,从事蔬菜栽培技术与推广工作,E-mail:66576729@qq.com。

徐志豪,E-mail:xu118xu118@126.com。

猜你喜欢

主茎生菜抗病性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脆嫩爽口的生菜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生菜怎么吃更健康
生菜?你爱吃圆的还是散叶儿的?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
生菜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