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人顾璘月岩石刻探析

2017-02-24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周敦颐永州

陈 南



明人顾璘月岩石刻探析

陈南

(湖南科技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顾璘,明南京应天府人,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顾璘与永州关系密切,正德八年及嘉靖十七年,先后来过湖南永州,留下大量诗词作品,多收录于《浮湘稿》《凭几集》《凭几续集》。永州道县月岩现存顾璘石刻两幅,主题在于表达周敦颐“无极生万物”的哲学思想。

明代;顾璘;周敦颐;月岩;永州

一 引 言

顾璘(1476-1545),字玉华,号东桥居士,自称东桥子,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人。其先祖为江苏吴县人,洪武年间征隶工部匠作,后定居上元县。顾璘著述有《浮湘集》四卷、《山中集》四卷、《凭几集》五卷、《凭几续集》二卷、《缓恸集》一卷、《息园存稿》(文九卷、诗十四卷)、《国宝新编》一卷、《归田稿》(今未见传本);《近言》一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文端》二卷、《顾氏七记》、《登衡小记》等,《四库全书》编为《顾华玉集》四十五卷。

《明史》称“璘初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继起,号‘四大家’。璘诗矩矱唐人,以风调胜”。又称刘麟“与顾璘、徐祯卿齐名,称‘江东三才子’”。《四库总目提要》称“今观其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不失为第二流之首也”。《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称“李梦阳为古文词,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顾璘、郑善夫、陈沂、朱应登、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

顾璘是十分出色的书法家。王世贞《弇州山人稿》称“华玉书翩翩有晋人意”。朱谋垔《续书史会要》称“璘善行草,笔力高古”。周晖《金陵琐事》称“东桥顾华玉真、草皆清彻可爱”。

顾璘也是明代诗文评点的先驱者之一,有《批点唐音》行世。

在2009年前对顾璘只有部分的研究。如王永侠《弘治至嘉靖年间南京曲家研究》(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把顾璘作为明中期南京曲家来考察,沈云迪《明代福建作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考证四库馆臣将明代作家《止山集·山中集》后六卷误收入顾璘《山中集》中。

自2009年起学术界对顾璘的研究从多方面展开,如闫成全《顾璘文学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赵哥君《顾璘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包筱路《顾璘与明中叶文学思潮》(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王媛《顾璘诗文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张昳丽《顾璘诗文理论探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刘绍颖《明代中期“金陵四大家”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叶官谋《明代著名诗人顾璘之涉桂诗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童文样《顾璘复古诗学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等。这些研究从顾璘的生平家世、诗文创作、文学思想、与人交游和对社会影响、与明前后七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王媛《顾璘诗文研究》对作品版本进行了考证,并作有顾璘年表,刘绍颖《明代中期“金陵四大家”研究》论述了顾璘的“主情”说。本文主要叙述顾璘顾璘在湖南永州的事迹及作品,特别是顾璘在永州道县月岩留下的两幅石刻,旨在揭示顾璘与月岩及周敦颐的关系。

二 顾璘与湖南

顾璘与湖南的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来过湖南。第一次是被贬全州知州,路过湖南,在此期间的作品主要收录在《浮湘稿》(四卷)、《近言》(一卷)。第二次是以都察院副都御史之职出任湖广巡抚,作品主要收录在《凭几集》(五卷)、《凭几续集》(二卷)。光绪《零陵县志》卷九云:“顾璘字华玉,号东桥,上元人,弘治进士。正德初守开封,忤珰谪全州,后又巡抚湖广。性爱山水,往来永州,辄留题岩谷,高情逸致,脱略轩冕,流风可想也。永郡学地址相传为璘按部时所定云。”

正德年间朝纲混乱,宦官把持朝政,许多官员敢怒不敢言。正德八年(1513)顾璘因过于正直,得罪宦官,由开封知州贬为全州知州。顾璘从南京出发,由水路前往全州,途中经过湖南永州,有《浯溪》诗:“系舟浯溪下,策杖登崇台。嵚崟石壁古,手拨苍云开。娲皇彩烟灭,遗此青瑶瑰。元公性奇崛,首发雕锼灾。灵光落台斗,照耀衡湘隈。白日映寒野,旷望江流回。山僧指陈迹,故宅久已灰。窊尊依然好,饮者安在哉。感叹惜形役,长歌下崔嵬。”(《浮湘稿》卷一)正德十一年(1516)顾璘调任台州知州,由全州北上,到达衡阳,有《登石鼓书院合江亭》:“望岳川途迥,怀贤意绪劳……”(《浮湘稿》卷四)嗣因风大停留长沙,有《长沙阻风呈陆郡伯良弼》:“五日长沙浦,颠风滞客舟……”(《浮湘稿》卷四)又有《谒岳麓书院》:“瞻彼衡岳麓,松柏何青青。苍云被曾阜,石室延空冥。朱张命世儒,潜兹考遗经。”(《浮湘稿》卷四)

嘉靖十六年(1537)顾璘起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赞理军务。据《凭几集》及其他文献,顾璘任湖广巡抚时爱民如子,不畏艰险,兢兢业业,先后巡察湖广民情,提出一系列举措,以期改变湖广民贫积弱的局面以及吏治的弊端。文征明《故资善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顾公墓志铭》有言:“公不摄故迹,轺车省循,遍历州郡,虽偏疆下鄙,莫不躬莅”,“跋涉险阻,蒙犯霜露,不少厌却”,“所至劝农振业,平徭复税,而擿伏省微,轨迹夷易,民用安集”,建言“御史按部,岁更一代,势不得周,欲乞添差御史,分莅湖南北,以广询谋”,“又言外属多有宏才硕望足充,任使者比岁限以藩府戚属,不得内徙,此非祖宗旧制,乞越例推选,以收伟才”。(《甫田集》卷三十二)

顾璘曾从湖北蒲圻出发,巡视湖南,有诗《出蒲圻饮廖学士山庄留赠》。他到湖南的第一个地方是岳州府,其次是长沙府、衡州府、永州府、郴州,之后返回到衡州府、宝庆府、靖州、辰州府,最后回到岳州府。顾璘巡视的目的主要是体察民情,劝民耕作,间隙则游览名胜。顾璘在永州境内停留了近四十天,其间留下22首诗,1首词,总体上描述了他对当时湖南永州风土人情、山水名胜的印象和情感。嘉靖十六年(1537)十二月,顾璘经过祁阳时,有诗《祁阳道中雪》《熊罴岭》《题笑岘亭》;经过永州府时,有诗《辱奉钱、邢二使君高山寺留别》《全州唐宗周、文世范访于芝城行台》《澹岩题石》《游澹岩》;经过道州时,有诗《湘江泛舟入道州》《丁酉除日道州作二首》《戊戌元日道州二首》。此外,顾璘在零陵朝阳岩还作有《朝阳岩奉饯钱、邢二使君》,在考察道州时还作有《舂陵怀古二首》,前者追忆周敦颐,后者追忆元结。

《凭几集》有《朝阳岩奉饯钱、邢二使君》云:“水府攀跻险,云房结构重。晴筵移瓮蚁,胜侣得人龙。古刻曾谁在,今游不易逢。黄昏仍秉烛,明发有离踪。”光绪《零陵县志》卷十四《艺文·金石》载:“顾璘诗《丁酉望后同钱、邢二使君来游赋此》:‘水府攀跻险,房结构重。兹游乐何极,胜侣得人龙。’右草书四行。”

《凭几集》有《舂陵怀古二首》,其一云:“道丧余千载,天南得异人。玄图开太极,绝学指迷津。庭草长交翠,池莲不断春。原因风月地,潇洒挹公神。”

明胥从化《濂溪志》、明李桢《濂溪志》、明李嵊慈《濂溪志》三个版本与《凭几集》文字略有不同,“原因风月地”作“咏歌风月下”。

清吴大镕《道国元公濂溪周夫子志》与《凭几集》也有不同,“道丧余千载”作“道丧千余载”。

清周诰《濂溪遗芳集》与《凭几集》亦有不同,“绝学指迷津”作“正学指迷津”。

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卷二十三、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下与《凭几集》还有不同,“庭草长交翠”作“庭草常交翠”,“原因风月地”作“咏歌风月下”。

三 顾璘月岩石刻

月岩在道县西四十里,为周敦颐濂溪故里所在地。顾璘第二次来湖南经过道州,在月岩有题刻一幅,诗刻一幅。题刻在以往文集、方志、石刻文献均未见著录,诗刻在文集有著录,这两幅石刻近数十年来亦未见学者论及,故而十分珍贵。

(一)顾璘月岩题刻

顾璘月岩题刻长79公分,宽70公分。大字共47字,小字题款共10字,楷书。全文为:“明嘉靖戊戌正月五日,巡抚都御史姑苏顾璘,同按察副使南昌姜仪,来观月岩奇概,乃叹造化之□,无所不至如此。璘书,通判崔凤、守备官尤钦刻。”

“造化之□,无所不至”,原刻残一字。作者感叹大自然的力量之奇特,没有什么达不到的地方,所以才能制造出月岩的奇景。“造化”语出《庄子·内篇·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姜仪,字君肃,江西南昌县人。正德五年举人,正德九年进士,任凤阳、永州、广平推官,升刑部主事,出为福建按察佥事,以平海寇功迁浙江右参议、湖广郴桂兵备副使,参政贵州,擢福建布政使,后进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谪广东左参议,以疾乞休,家居十八年卒。所著有《周易口义》及《凤留青集》。

崔凤,清江人,嘉靖十四年任永州通判,嘉靖十八年任左州知州。

尤钦,时任永州守备,曾任辰州、全州守备。

(二)顾璘《月岩》诗刻

顾璘《月岩》诗刻长85公分,宽69公分。五言律诗,共40字,另有署款4字,行书。全文为:“灵岩象唯月,盈昃巧为妍。正示团圆影,旁分上下弦。龙开厓畔石,日转窍中天。雕琢须神力,伊谁测帝先。姑苏顾璘。”

此诗又见《凭几集》卷二,“正示团圆影”作“正揭团圆影”,有“示”与“揭”一字之差。又见于顾璘《冯几集》、胥从化《濂溪志》、李桢《濂溪志》、隆庆《永州府志》卷七,“示”作“视”。

顾璘诗刻是没有标题的,但在他自己编辑的文集中添上了标题《月岩》,所以这幅诗刻可以命名为《月岩》。这是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每句末字妍、弦、天、先,用“十三元”韵。

此诗第一句到第三句诗写景,最后一句是抒发作者领悟哲理。首联点明灵岩像一个月亮的形状;颔联则是作者站在洞内,从不同的方位观看,看到的景象不同;颈联对洞内的进行了更细致的描写,月岩里的石壁像一条神龙盘卧,太阳以月岩最中间的洞为中心,不停转动。尾联是作者感叹大自然力量的神奇,以及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首联“灵岩象唯月,盈昃巧为妍”,作者点明灵岩的形状——月亮,盈昃则表明月岩的形状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上是可以不断变化的。《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昃”与“中”是相对的。“昃”,太阳西斜;“中”,太阳位于正中间。月岩在不同时间看,呈现出来的景象是不同的,当人处在月岩东、西洞口时,所看到的是下弦月、上弦月;在月岩正中央,即月岩中间的露天洞口时,可以看到望月。这种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构成了月岩奇特的景象。

颔联“正示团圆影,旁分上下弦”,两句描述月岩的景象。首联是总的概括月岩的风景,给人勾勒一幅奇特的画面的主要轮廓,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属于自己心中的月岩。颔联则是作者的细微观察,由粗到细,由总到分,是对首联的详细解读,将月岩的细微之处也给描述出来,让人恍然大悟。站在月岩正中间的洞看,是一个满月;而站在两边洞口看,则是一个弦月。

颈联“龙开崖畔石,日转窍中天”,这句诗是进一步描写月岩内部的景物。对“龙开崖畔石”的理解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月岩内部,长长的崖壁就像是一条神龙盘卧;第二种是:龙就是指宝龙岩,崖畔石就是在宝龙岩上。光绪《道州志》卷一记载:“宝龙岩在州西四十里,月岩之旁,层登数十级,而上虚其顶,四面通达,俯瞰甚远。”笔者赞同第一种理解,诗人来到月岩,主要的景物是月岩,所以把月岩的奇特景象描绘的栩栩如生,这样对月岩中其他地方发挥想象。“日转窍中天”则描绘了太阳绕月岩不停转动,人想象着月岩是太阳的中心,实际上是由于人们站在不同的位置,而造成了这一奇特景象。

尾联“雕琢须神力,伊谁测帝先”,诗人看到月岩如此奇特的景象,心中不免发出感叹,从而也悟出一个人生哲理——道的力量的神奇。月岩如此奇特是道的存在。“帝先”语出《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帝之先”即“帝先”,道先天帝而存在,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也对应了周敦颐的“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诗人正是明白当年周敦颐在月岩悟出《太极图说》,才有这首含有哲理性的诗。

整首诗看,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则结合周敦颐在月岩下悟出的哲学思想。诗人已经明白:月岩虽小,但是却非常奇妙,它含有深刻的哲理——无极生太极,太极可以生万物。诗人此行月岩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当年周敦颐在月岩悟出“无极生万物”的哲理。

[1][明]顾璘.顾华玉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明]顾璘.浮湘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明]顾璘.凭几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明]文徵明.莆田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张昳丽.顾璘诗文理论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6).

[7]叶官谋.明代著名诗人顾璘之涉桂诗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6).

[8]王永侠.弘治至嘉靖年间南京曲家研究[D].广州大学,2007.

[9]沈云迪.明代福建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10]闫成全.顾璘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1]赵哥君.顾璘研究[D].苏州大学,2010.

[12]包筱路.顾璘与明中叶文学思潮[D].复旦大学,2010.

[13]王媛.顾璘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0.

[14]刘绍颖.明代中期“金陵四大家”研究[D].西北大学,2012.

[15]童文样.顾璘复古诗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6.

(责任编校:张京华)

I209.9

A

1673-2219(2017)05-0027-03

2016-12-24

陈南(1995-),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周敦颐永州
永州的雪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周敦颐:左手莲花,右手阴阳鱼
周敦颐赏莲图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永州香樟叶精油的提取及其季节含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