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以及防治

2017-02-24张世运

河北农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螨虫降水量害虫

张世运

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造成全球变暖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全世界各地的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在温度、湿度、降水、风力等方面都有一定变化的波动,这种气候波动就会对农作物病虫害造成影响。

下文将通过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现象的原因以及降水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措施等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现象的原因

1、病虫生存能力强,难以控制

农作物病虫害暴发速度非常快,为害的昆虫种群和螨虫种群种类繁多,尽管是在恶劣的外界环境下,它们的生存能力依然比较顽强,而且难以控制交配率和出生率,很难达到彻底消灭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在1960年到1969年之间,平均12个月就新增加15种为害物种,并且数据也在逐年更新。遭受侵害的耕种面积也随年增长,这些影响都导致了最终的结果——大大地降低农作物的年总产量。

2、气候变化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无论是哪一种疾病的传染或者某个灾害的暴发都需要一定的催化剂和条件。毫不例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因素。

首先,食物来源;为害的昆虫虫群和螨虫种群需要充足的食物来源,也就是各种农作物的根茎、叶片、果实等。其次,时间范围;在某个特定的高发期间,就好像传染病的敏感时期一样,在一段时间范围内,造成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外界环境;当存在有利于为害的昆虫和螨虫生长繁殖的外界环境时,更容易导致病虫害,而气候的变化就为病虫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影响最深的气候因素就是降水变化。

二、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降水的多少不但会影响地表的温度变化,还会增加或者减少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不同气候的地区降水不同,在亚热带或者热带的地区,降水普遍较高,特别是对于喜爱潮湿地区的的昆虫和螨虫,在阳光充足、降水较多的时候,就会进行大规模的繁殖。出生率增大,在这种有利于生长的外界环境下,还会增加有害昆虫和螨虫的迁入率,减少迁出率,病虫害现象发生的频率因此增大。

在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进行长时间的分析,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以及大胆预测后,得出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有以下几点:

1、当年降水量偏低的时候

当年降水量低于平均降水量时,空气中的水成分含量很少,会导致当地天气炎热干燥,在较长的时期内都处于高温状态。对于朱砂叶螨、甜菜夜蛾这种在夏季繁殖能力极强的害虫,无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越是干旱炎热的地方,繁殖率和出生率就越高,每年的6到7月都是暴发病虫害的最集中时期。朱砂叶螨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4~31℃,最适相对湿度为36%~48%,因此高温低湿的环境更利于生长和大量的繁殖,特别是在干旱年份。朱砂叶螨害虫首先会攻击农作物的底部,比如根部,然后再逐渐向上蔓延,大肆的攻击农作物的叶片。大规模数量多的朱砂叶螨害虫对于农作物谷物浮麦、棉纤维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危害。

2、当年降水量偏高的时候

当一地区年降水量偏高的时候,特别是在亚热带或者热带地区,较高的降水量甚至还会导致暴雨、洪涝的情况发生,部分害虫数量就会迅速增加,对大面积的农作物进行攻击,带来农作物多种疾病的后果。例如:水稻叶片及叶鞘出现灰绿色斑点,结成硬粒,且容易脱落,产量大幅度降低。不管是哪个时期种植的水稻,都不能做到完全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现象,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造成的影响最大,普遍情况下都有高达70%的水稻面积遭受病虫害灾害,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尤为普遍和严重。

2011年,河北省多数地区的农作物的土壤的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超过了50%,受气候的影响,雷电雨次数增多,尤其秦皇岛是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考虑海洋的因素,2011年局部降水量偏多,且分布不均匀,土壤中的水分已经达成过饱和湿度,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现象。

3、当年降水量异常的时候

温室效应不断积累,造成的全球变暖,对全世界的降水量的变化带来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各个地区都出现了年降水量异常的情况,与以往相比,集中降水的季节和时间都有一定的变化。因为不规律的降水,导致种植户不能很好的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为害的昆虫和螨虫数量的增加,这种条件下的病虫主要有危害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及棉纤维的小白蛾、攻击玉米、高粱、小麦的东亚飞蝗、以及蜘蛛等。

东亚飞蝗自身体内含有的脂肪较多,行动能力顽强。东亚飞蝗一般都是群居害虫,所以发生病虫害灾害的时候,通常都是先对一片农作物进行成群统一的攻击,咬食农作物的叶片和根茎,经常会造成农作物种植地一片荒凉的现象,最终农作物都变成光秆。带来的后果不是农作物产量下降,而是根本没有产量。

三、防治措施

针对降水程度三个不同方面对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影响这一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病虫害灾害对农作物产量损害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基本的防治措施。

1、种植户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了解为期一周甚至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其中包括降水情况以及气温变化。根据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做出一定必要的防治工作。

2、村支书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给种植户普及常见害虫的杀虫措施,可以通过投放农药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在稻田里放置“稻草人”等措施。使种植户有基本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3、考察人员要尽快的作出相关数据的统计、分类、预测,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最大程度的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从而保证主要粮食的总产量,避免阻碍农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螨虫降水量害虫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太阳真能晒死螨虫吗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六 长期眼红眼痒,可能是螨虫找上了你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鸡螨虫高发怎么预防
跟螨虫在家做伴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