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2017-02-24王玲艳

河北农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墒情分蘖乳油

王玲艳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环保力度加大,河北省卢龙县甘薯种植面积逐年压减,小麦的种植面积快速增加,但要想收获优质高产的小麦,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尤为重要。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力等情况,选择抗逆性、抗病性强、抗倒伏、丰产潜力大,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比如农大212、轮选987、河农130等。

2、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要求种子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以上。另外为了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发生,可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有效的防治苗期病虫害。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100毫升、2%立克锈150克(或2.5%适乐时150毫升),兑水5千克,拌种100千克,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

3、前茬作物秸秆还田。前茬作物是玉米的,在玉米收获后,要进行秸秆还田,将田间秸秆粉粹、粉细,长度3-5厘米,在田间分布均匀。

4、浇水造墒。在播种时要保证充足的墒情,确保一播全苗。在土壤墒情不足,土壤含水量低于70%时,要在玉米收获后浇底墒水,以保障小麦播种时良好的墒情。

5、施足底肥。根据土壤地力测土配方施肥,适量施用农家肥,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配合氮磷钾肥,补施微量元素肥。一般地块每亩施用纯氮14-16千克,磷(P2O5)8-10千克,钾(K2O)6-8千克,硫酸锌1-1.5千克。

6、整地。根据农时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精细整地,用大型拖拉机深翻土层,将玉米碎秸秆深埋土中耙实,同时将农家肥、复合肥、农药一起翻入土中。整地旋耕深度在15厘米左右,要求整地要做到土地平整,无残根、残膜、秸秆等,土壤疏松、细碎、无坷垃,耕后耙擦踏实,做到耕层上虚下实。

二、播种

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说明播种至关重要。

1、适期播种。冬性品种适宜在9月下旬至10月初,也就是日平均气温在16-18℃时。

2、播种量。每亩播种量8-12千克,推迟播种一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千克.

3、种植密度。每亩基本苗40-50万株。

4、播种方法。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5厘米左右,播深3-4厘米,覆土2.5-3厘米,播种要均匀,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镇压,使根土密接,避免透风漏气,这有利于田间出苗整齐,形成壮苗并安全越冬。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播种-拔节前)

(1)查苗补苗。如果有大面积漏播的空行、空地,应及时进行催芽补种,小范围缺苗断垄,要进行疏密补缺,补缺的移栽麦苗应适当浇水,以利缓苗。播种后若干旱,为避免出苗不整齐、分蘖少、根系不发达的现象发生,应及时浇水;播种后若遇降雨,应待地面干燥时及时松土,破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种子及早萌芽出苗。

(2)镇压。小麦在三叶期时压苗,但在地湿、苗弱、阴天或有露水时不压,压苗促进增根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壮苗早发。

(3)苗期喷肥。在小麦苗期喷磷酸二氢钾叶面肥300-500倍液和多种微量元素,可控制麦苗旺长,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冬前分蘖。

(4)灌冻水。越冬灌水具有平抑地温,保护麦苗安全越冬的作用。浇冻水的适期是“夜冻昼消,浇冻水正好”,一般在日平均气温7-8℃时开始,到5℃左右结束,浇水时间宜在晴天上午,浇水量不宜过大,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未施足底肥的麦田,结合冬灌施肥,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促使小麦早返青,巩固冬前分蘖,增加分蘖成穗率,并能使冬肥春用。

2、中期管理(拔节-抽穗期)

在拔节到抽穗期是小麦一生需肥水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壮杆、穗大、粒多关键时期。此期应科学追施拔节肥:对长势正常的麦田,每亩追肥尿素5-6千克,随后浇水,保持苗壮而不旺;对长势偏旺的进行蹲苗,适当推迟浇水时间,适当减少氮肥,对弱苗要早追肥浇水。

3、后期管理(抽穗-成熟期)

后期管理是形成产量和影响品质的关键时期。根据长势和墒情浇灌浆水和麦黄水,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浇好灌浆水,对于籽粒增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的作用。麦黄水要利用早晚,浅浇,浇匀,切忌大风天浇水和大水漫灌,以免倒伏,对有贪青晚熟的地块要早浇,浅浇灌浆水,不浇麦黄水。根外追肥在开花后至乳熟期进行叶面喷肥1-2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千克、尿素0.5千克兑水50千克喷雾,一般2次即可。

四、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春季是病虫草害多发季节,应注意及时防治。

1、防治杂草。在小麦3-6片叶时,田间杂草正值2-5叶期,杂草也基本出齐,此时除草效果好。选择田间不泥泞积水,晴天日可喷药防治杂草。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亩或72%2,4-D丁酯乳油50毫升/亩,兑水30-40千克茎叶喷雾。

2、防治病虫害

(1)小麦锈病。每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乳油5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或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千克进行喷雾。

(2)小麦纹枯病。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兑水50千克进行喷雾。

(3)小麦蚜虫。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16克配成3500-4000倍液,或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配成2500倍液喷雾。

(4)小麦吸浆虫。蛹期每亩用25千克毒死蜱可湿性粉剂600克与细砂土配成25千克毒土,顺麦垄撒施并浇水,以提高防治效果。成虫期每亩可用辛硫磷乳油65毫升,兑水40-50千克。

(5)红蜘蛛。每亩可用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兑水50-75千克喷雾。

五、收获

小麦适时收割,对产量质量影响很大,联合收割机收获宜在小麦籽粒进入蜡黄末期至完熟期收获,收割要干净、不掉粒,做到颗粒归仓。

猜你喜欢

墒情分蘖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神经网络法在土壤墒情预测中的应用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