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船政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立德树人”

2017-02-24曾雅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船政立德立德树人

曾雅琴



以船政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立德树人”

曾雅琴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船政文化起源于清朝末年船政学堂的创立,是船政历史人物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化成就和政治、精神文明成果。立德树人,是我国所倡导的教学德育工作,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虽然有不少学者对船政学堂的办学模式以及办学特色进行了研究,但就如何以船政文化为载体,开展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还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论文以船政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立德树人为课题,来展开相关的研究。

船政文化;立德树人;船政精神

船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定时期的特定地域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交互作用,应时而生、历时发展,从而融合生成的一种特色文化。不仅包含物质,同时包含政治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更为主要的是精神成果。船政文化所承载的精神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多样的教育形式,是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载体。可以通过打造船政文化科学研究平台、构建船政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建立船政文化德育实践基地、推动船政文化融入教学实践、开展船政文化课外实践活动等举措促进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

一 “立德树人”与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1]

(一)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强调了“德”在人的各种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服务于“立德”;同时指出“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由此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过程中,我们是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的重要性是任何时间,任何社会都强调的。我国古代“三不朽”之首。《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这三不朽中把就把“立德”摆在第一位。爱因斯坦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个和谐发展的人”[2]。所以说,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立德树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前进的方向与目标。

(二)立德树人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各学校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立德树人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立德树人就是要教授知识、传授技能、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教授知识、传授技能是“育才”,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育德”,国家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有才之人”,更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有德之人”,培养“德才兼备”之才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2]

(三)“立德树人”需要文化为载体

“立德树人”需要以教育文化为载体和依托。“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是培养德才兼备、和谐发展的人,可以讲就是“使人文化”。“立德树人”与教育文化内在的价值契合和先后承接,使得“立德树人”以文化为载体具有了理论逻辑性和实践上的逻辑性。我们要以文化为载体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3]

以文化为载体,就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渗透到育人过程,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我们要努立建设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决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2]我们应以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历史沉淀的、具有育德价值的文化精神,并以此文化精神为载体,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人格的升华上。

二 船政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所谓的船政文化,就是船政历史人物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化成就和政治、精神文明成果。她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物质层面的成果,如船政的各项成就、船政遗迹、与船政有关发各种文物等;二是政治层面的成果,如船政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教育模式等;三是精神层面的成果,如思想观念、道德风范、信仰、学术成果及社会影响等。[2]

船政文化最为精华的便是其精神成果,其实质有以下几点。一是爱国自强,在列强要瓜分中国时,船政人的爱国自强表现的淋漓尽致,它奏响了中国人觉醒图强的进行曲,是民族自尊、爱国自强的典范。如中日甲午海战等,船政学生正气凛然、奋勇杀敌,伟大的爱国之一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二是改革创新精神,马尾船政吹响了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号角,三是重视科教、以人为本,“师夷长技”引进技术,引进管理,以人为本,派人去留学学习先进技术,引进近现代教育模式,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四是重视海权,设立船政、制船制炮,整顿水师,培养人才都围绕海权做文章。船政文化精神实质的核心是强烈的爱国自强和强烈的海权意识,这种精神是近代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中国的升华[2]。

三 船政文化在大学生“立德树人”中的运用

船政文化流传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她不仅是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精神财富的继承与传递。古人云:“师夷长技以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船政文化所提倡的对外开放、西学东用、爱国自强等精神十分吻合。那么如何让船政文化这个载体在学生“立德树人”中作用发挥的更好呢?

(一)打造船政文化科学研究平台

船政文化作为海西七大文化之一,如何进一步挖掘、整理船政文化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学校积极打造船政文化科研平台。结合自身所处的区域优势,积极组织科研力量,在船政文化资源的传承上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如,作为“船政学堂”的传承者——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凭借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成立了船政文化研究中心,为运用船政文化开展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撑。

(二)构建船政文化教育内容体系

在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培育中运用船政文化,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船政文化的应用研究,构建船政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我们认为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船政文化的信念教育。船政文化中的种种事迹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学生应更加珍惜今天,应自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船政文化的艺术感染教育。船政文化中包含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以船政文化为题材的书籍、影视剧、戏剧、歌曲等,这些集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优秀文化作品,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建立合适的文化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建立适合“立德树人”的环境。在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多元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提升船政文化的内涵,让“立德树人”工作更加扎实。

(三)建立船政文化德育实践基地

我国船政文化资源知晓度不高,要发挥地域优势,如福州马尾凭借其地处船政文化发源地优势,建立了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此为物质载体,为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的德育实践基地。相关部门应继续坚持免费开放的政策,并拨付专项经费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日常维修与正常运转,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高校与船政文化德育实践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搭建坚实的实践平台。

(四)推动船政文化融入教学实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不仅需要保持其独特的运行规律,有需要对外部的环境进行协调。第一,要提高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视程度,各大院校的领导层必须加强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关于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相关内容,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来抓,加强学校人才的德育培养,将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贯穿于学校的教育与改革的全过程中[3]。充分利用船政文化的载体功能,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立德树人的思想核心有效的贯穿起来,使船政文化可以更好的指导立德树人教育,为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实践经验。第二、要做好课程改革,开设船政文化素养课程,使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船政精神的内涵,受到船政精神的鼓舞,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促进自我教育和升华。当然,各大院校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时候,除了使用理论知识教学、规范管理教学、平台渗透教学这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以外,还需要使用具有实践意义的精神文化作指导,船政文化是船政前辈们通过不断的发展与实践的总结,留下的精神财富,可以对学生“立德树人”教育起到指导的作用。

(五)开展船政文化课外实践活动

以船政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立德树人教育,将船政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船政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第一,将船政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中来,开展船政经典书籍阅读、船政经典影视剧展播、船政文化征文赛、船政文化知识竞赛、研讨会、讲座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船政文化的熏陶,明确了船政文化的载体作用以及立德树人教育对其未来发展的作用,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第二,将船政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去,鼓励大学生弘扬船政精神,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服务相关群体。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服务意识,使学生知道船政事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目的以及工作意义,从而更好的理解船政文化中所传承的精神,并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使用立德树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真正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2]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45-49.

[3]朱洪娟,马斌.立德树人视阈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高教管理,2016,(2):83-85.

[4]沈岩.沈岩船政研究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5.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12-19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2015-2016学年度党建思政研究立项课题“以船政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立德树人”(项目编号DJ1629)。

曾雅琴(1979-),女,福建宁德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

G120

A

1673-2219(2017)01-0069-02

猜你喜欢

船政立德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船政文化对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