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失去平衡的世界——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好人难寻》中的神恩与救赎

2017-02-24高瑞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奥康纳好人老奶奶

高瑞芳



一个失去平衡的世界——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好人难寻》中的神恩与救赎

高瑞芳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弗兰纳里·奥康纳于其恢弘而微妙的叙事中,映射出一种生命存在的茫然不解的困惑,其作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本身。罪恶信仰与黑暗暴力是其文学叙述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作品中总是充斥着自称的基督徒,宗教看似无处不在,却又极少得到真正践行。奥康纳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的角度看世界,进而从世界与救赎的关系上思考上帝的存在。通过《好人难寻》中老奶奶和不合时宜的人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奥康纳揭露人性的同时也观照了现实。她所刻画的这两个人物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基督教笼罩的、失去平衡的世界里,神恩和救赎也是可以获得的。

《好人难寻》;精神追寻;神恩;救赎

一 引 言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洲的萨凡纳,在深厚的天主教影响下长大,她的许多作品都深受其天主教身份的浸染。她常被评论家视为哥特式的作家,其作品中的叙述者总是用冷酷无情的口吻述说暴力、血腥的故事。她的笔下充斥着畸形的人、血腥的暴力和冰冷的死亡。在她看来,人一旦脱离上帝的神恩,失去精神上的方向,便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因此,只有通过赤裸裸的暴力才能让人们觉醒和反思: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追求物的享受的同时是否也被物化和肢解了?人是否失去了生而为人的本真?精神危机使人们处于一种惶恐无措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与无情使得好人成了一种奢侈的存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奥康纳用看似轻松的笔触写出了《好人难寻》,透露出她对眼下境况的无奈和期许,让读者与奥康纳一起去发现人生的意义:寻找神恩与救赎的精神之旅。

二 精神的追寻

小说开始于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全家驾车出游的场景。专横的老奶奶,不服管教的孩子们,沮丧的父母,偷偷乘车的猫,这些幽默的叙述很容易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小说开始虽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吸引了读者,之后却陡转直下,以全家毙命而结束。这是因为主人公们“都在进行精神追寻”。以《好人难寻》为例,穆勒认为这一追寻就发生在“荒唐的家庭旅行变为一场与命运和邪恶的暴力邂逅之时”。这一追寻主题有助于奥康纳将人物置于他们必须面对却一直被他们忽略的宗教谜团中。

老奶奶是小说最先提到的人物,也是奥康纳精神追寻的主要成员。她被描述成极度淑女的模样,穿着裙子,戴着手套、帽子,裙子上别着一枝布花。老奶奶主要关心的就是得到尊重,认为只要装得像个淑女,就也会表现得“好”而且值得得到他人的尊重。通过老奶奶,奥康纳刻画了人性中的缺陷,正如乔治·凯尔克斯所描述的,人类的“对善良的内在吸引是经过自私选择的”。本质上,她想成为好人,不过那仅仅是在有人关注她的时候。拉尔夫·伍德认为老奶奶“如此自信以至于她认为她不但能掌控她的生活,也能掌控她家庭的生活”。她如此胸有成竹以至于她认为通过讨好不合时宜的人,说他是个好人,就能救每个人。小说中,她一直关注自己,直到生命受到威胁才暗指自己的信仰;谄媚的话不奏效,她又突然装成信徒,告诉他“你要是祈祷,耶稣会帮助你的”。当这也不奏效时,她又否认拯救自己的信念。面对不合时宜的人,她公然否认基督,说“也许耶稣没有叫人起死回生过”。透过对基督教的绝望指责,读者终于看清了老奶奶的本来面目:即只关心外表,在面临生死抉择时情愿完全放弃信仰的伪君子。

如果说老奶奶的形象直指人类的缺陷,自称“不合时宜的人”的连环杀手就成为了她的极端化身。作为一个以杀无辜的人为乐趣的逃犯,有评论家认为他正代表了撒旦本人。亚瑟·贝蒂亚认为不合时宜的人正是基督的对立面,“确实,就像撒旦一样,不合时宜的人是个反基督者……最明显的对比就是,基督牺牲自己使他的追随者可以享受余生,而奥康纳笔下的反面人物却要不断置人于死地”。小说结尾时,他说,“耶稣让这个世界不平衡了。要是他言行一致的话(叫人起死回生),你就没什么可做的了,你只要抛掉一切跟他走就成。如果他言行不一的话,你就只要好好享受你仅有的几分钟,以最好的方式离开——杀人啊,放火烧这个人的房子啊,要不就对他干点别的坏事儿”。不合时宜的人认为他没亲眼所见耶稣叫人起死回生,于是“坚定得”投身到“不干点坏事儿就没乐趣了”的生活中。

从两主人公对上帝的态度可见奥康纳对世人普遍麻木肤浅状况的调侃,看似快乐的全家旅行,却难掩背后的精神空虚,由此可见,物质上的富足无法实现精神上的救赎。这正是女作家奥康纳所关心的:现代文明带来精神上的匮乏,人在繁杂的物质世界中如何看清本来的自我,实现心灵的救赎。罪人是否还有机会蒙受“神恩”,进而实现救赎?

三 神恩与救赎

奥康纳在《好人难寻》中对暴力的杀戮场面进行了血腥的描绘,这种纯客观的冰冷描绘让人读来不寒而栗。在她看来,现代物质文明下的南方人盲目乐观,缺乏信仰。在当前这样一个被称为“上帝已死”的时代,宗教对人的指引显得更加迫切。然而,奥康纳明白,要唤起人们的信仰单靠说教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暴力才能触及人灵魂的最深处,使灵魂在反思中感知暴力,从而接受上帝的神恩,也只有这样,灵魂方可得到救赎。

老奶奶目睹全家被杀,试图求助上帝去感化不合时宜的人,使两人间的紧张进一步加剧,也使不合时宜的人彻底疯狂,最终杀死了老奶奶。有那么一刻,她突然明白了,便对他说,“唉,你也是我的一个孩子,我的一个亲生儿呦!”。老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意识到她和不合时宜的人其实并无本质区别。她最终明白了“不合时宜的人是和她一样的人,是她的影子,她的第二个秘密的自己”。当然,老奶奶不是杀人犯;她只是想通过扮成一个时髦而虔诚的人来寻求尊重而已,但在现实中,她是拉尔夫·伍德所说的“实际的无神论者”;以正人君子自居,只在对自己有利时才认可上帝,不利时就否认上帝。她就是奥康纳所描述的生活在妥协和欺骗中的普通基督徒。到最后一刻,老奶奶才明白了这一真相:不合时宜的人不是个好人,她也不是。他们都身处险境,都亟需帮助。

可考虑到两人毫无歉意的邪恶本质,小说中的神恩与救赎在哪儿?一系列事件看上去绝望而无情,全家毙命而罪犯在逃,尽管读者不愿相信,奥康纳认为她的小说中“并不缺乏神恩”。她解释道,每个故事都有神恩呈现的那一刻,而主人公可能接受也可能拒绝。为了使神恩对读者来说更加可信,她经常夸大或者戏剧化邪恶的力量,就像她所描述的反基督徒不合时宜一样。正因如此,她认为她的小说正是围绕“恶魔统治领地上的神恩”。老奶奶就是如此,将被杀死之际,才感受到觉醒的力量。说不合时宜的人也是“(她的)一个亲生儿”,她就是承认,他犯罪再为邪恶行为辩护的这一旅程,就像她自以为是的行为,因为这把他俩都带到了绝望的境地。然而,不合时宜的人的自大并没有让他意识到这一罪恶,所以他用三枪打死了老奶奶。

意识并承认自己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好人,老奶奶在某种程度上救赎了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明白自己的虚伪并不比不合时宜的人的谋杀行为高尚。承认自己和不合时宜的人都是有罪的,都需要上帝的神恩,她不再像过去那样想要表现得比别人好了。透过奥康纳的叙述,读者看到,老奶奶已经变了,她是在神恩的护佑下死去的,“半躺半坐在一摊鲜血里,像孩子那样盘着腿,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仰视着万里无云的晴空”。与她活着时努力塑造的淑女不同,她孩子般地坐着死去,以感恩和接纳的态度微笑着望向天空。

尽管不合时宜的人并未像老奶奶那样欣然接受救赎,这一系列事件也给他带来了改变。与老奶奶谈话最初只是为了消磨谋杀她家人的时间;然而,对话带给他的影响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小说的最后,他说,“人生没有真正的乐趣”。从这句简短的话,可以看出与老奶奶的谈话带给不合时宜的人的一点点改变。尽管他没有公开接受上帝的神恩,他也多少让上帝控制了局面。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奥康纳描述了人类的缺陷以及他们对救赎的迫切需要。两人的缺陷各有不同,老奶奶跟她所信仰的宗教同甘不共苦,不合时宜的人完全否认基督教。两个罪人的恶劣程度似乎有所不同,但精神追寻的关键时刻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是一样的:即需要基督救赎的坏人。有那么一刻,他们都有机会得到神恩,但只有老奶奶接受了。不合时宜的人继续在他悲惨的路上前行,尽管他无法否认他身上也发生了神秘的改变。奥康纳所刻画的这两个人物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基督教笼罩的、失去平衡的世界里,神恩和救赎也是可以获得的。

奥康纳作品中所描绘的这类畸形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他们深受物质文明弊端的迫害,同时又是物质文明弊端的推手,扭曲的人格是时代的产物。奥康纳正是用他们和暴力的描绘来反击时代的弊端,借用暴力这一手段,表达出自己的期望:唤醒人们的宗教意识,进而使人再次拥有接受上帝神恩的能力,让世界恢复原有的平衡。

[1]Bethea,Arthur F.O’Connor’s“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J].Explicator,2006,(4):239-242.

[2]Kilcourse,George A.Flannery O’Connor’s Religious Imagin- ation[M].New York:Paulist Press,2001:6-40.

[3]Muller,Gilbert H.Nightmares and Visions:Flannery O’Conn- or and the Catholic Grotesque[M].Athen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72:53-54.

[4]Diana Gioia and R.S.Gwynn. The Art of the Short Story [A].O’Connor,Flannery.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C]. London:Longman,2006:678-689.

[5]Wood,Ralph C.Flannery O’Connor and the Christ-Haunted South[M].Grand Rapids:William B.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2004:38-41.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12-19

2013年国家一级学会总社职教专项课题“构建‘立交桥’式英语教学新模式”(项目编号GX1315)。

高瑞芳(1986-),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I106

A

1673-2219(2017)01-0045-02

猜你喜欢

奥康纳好人老奶奶
好人就在身边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热心肠的老奶奶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老奶奶的汤匙
木瓜老奶奶的云
西游新记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