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论视角下的流行语探析

2017-02-24朱小美张家波

关键词:流行语心理语言

朱小美, 张家波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合肥 230601)

顺应论视角下的流行语探析

朱小美, 张家波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合肥 230601)

作为一种鲜活多变的语言现象,流行语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文章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咬文嚼字》杂志2008-2015年评选出的十大流行语为语料进行分析,探究流行语的生成和退化过程。分析发现,流行语的生成和退化是对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中各种因素顺应的结果,包括顺应受众的省力心理、顺应经济政治发展、顺应语言系统发展规律等。

流行语;顺应论;生成;退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沟通交流日益密切。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也在相互交流中日益更新。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语言就会发生变异。流行语的出现和风靡正反映了社会变化带动语言变异的关联性。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某一群体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1]。流行语的产生和演化顺应了文化的发展潮流,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迎合了受众的心理,这正是流行语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本文从语言顺应论出发对流行语生成和退化的原因进行探究。语用学家Verschueren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2],正是这三种属性满足了语言使用者在各种语境的需求,因此顺应论对流行语的演化具有解释力。

一、语言顺应论

传统的语用学研究可分为两个学派,即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这两个学派虽各有侧重,但是却未能对语用学做出整体全面的认识,也无法有效地解释语言的运用。因此Verschueren(1999)在其专著UnderstangdingPragmatics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学研究模式,即语言顺应论。他认为任何语言现象都可以通过顺应论来找到合理的解释。

Verschueren将语用学看作“联系语言现象在诸种活动形式中的使用,从认知、社会和文化入手对语言现象的综合性观照,其研究应从人类自身与语言、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出发”[3]。他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不管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处于外部的原因”[2]55-56。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语言有三种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是指语言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选择;商讨性是指语言使用者是根据策略做出的选择,选择是有理有据的;顺应性则将变异性和商讨性联系到了一起,指语言使用者使用商讨得来的策略从语言提供的选择当中进行选择,从而满足交际需求。在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时,这位语用学家提出了四个维度:对语境关系的顺应;对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4]。其中语境关系顺应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进行语言选择时必须与交际环境相适应[2]76。这里的语境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交际语境,另一个是语言语境。本文主要从交际语境的三个构成要素,即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三个方面来对流行语的演化进行探究。

二、 流行语生成的顺应性分析

从2009年开始,《咬文嚼字》杂志每年都会对上一年度的流行语进行盘点,并评选出该年度的十大流行语,获得了很大的反响。以下为2008-2015年《咬文嚼字》评选的年度“十大流行语”: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2014年十大流行语(顶层设计、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得、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2013年十大流行语(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2012年十大流行语(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着也中枪、高富帅、中国式、压力山大、赞、最美、接地气)、2011年十大流行语(亲、伤不起、hold住、我反正信了、坑爹、卖萌、吐槽、气场、悲催、忐忑)、2010年十大流行语(给力、什么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2009年十大流行语(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2008年十大流行语(山寨、雷、囧、和、不抛弃不放弃、口红效应、拐点、宅男宅女、不折腾、非诚勿扰)。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流行语的来源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总体来看,我们可以将流行语的来源分为以下几种:网络(颜值、宝宝、脑洞大开、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高大上、萌萌哒、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高富帅、压力山大、赞、亲、伤不起、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帝、被就业、裸、秒杀、囧)、影视图书音乐(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着也中枪、中国式、Hold住、气场、忐忑、给力、穿越、纠结、蜗居、蚁族、不抛弃不放弃、非诚勿扰)、领导人讲话(获得感、互联网+、新常态、打虎拍蝇、中国梦、不折腾)、方言(坑爹、不差钱、山寨、雷)、外来词(断舍离、逆袭、卖萌、吐槽、控、达人、宅男宅女)、社会热点事件(任性、你懂得、失联、光盘、最美、我反正信了、拼爹、躲猫猫、低碳、钓鱼、和)、专业术语(创客、顶层设计、断崖式、倒逼、口红效应、拐点)、其他(神器、接地气、悲催)。

综合上文可以看出,流行语的来源主要包括网络交流中常使用的话语,如囧、高大上、萌萌哒等;流行的影视图书,比如穿越、蜗居、蚁族等;社会热点事件,比如任性、光盘、最美等。其他的一些来源还包括领导人讲话、方言、外来词和专业领域的术语等。进一步计算发现,网络为流行语的第一来源,占到2008-2015年来“十大流行语”总数的35%,其次是热门影视图书和社会热点事件,分别占18.75%和13.75%。其他类别来源的流行语比例依次为外来词8.75%、领导人讲话7.5%、专业术语7.5%、方言5%、其他3.75%。

从流行语的来源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有些流行语结构简单、风趣幽默,可能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和认知因素有关;有些流行语源自社会热点事件,可能与语言所处的社会语境和社会现实有关;有些流行语源自网络,可能与语言使用者进行交际的空间有关。下文从流行语对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的顺应、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和对物理世界的顺应三个角度来探究流行语的生成。

1. 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人们的行为通常会受到心理需求和动机的驱使,在语言使用方面也不例外。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双方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因素,比如个性、情绪、愿望等[2]88。由于语言的使用者是整个语境的中心,所以流行语在生成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如果一些词语表达在生成的过程中没有顺应受众的思想,那么它就不可能被人们接受,也不会演变为流行语。

(1) 对受众省力心理的顺应 在对上述流行语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有些流行语的词汇构成比较简单,只有一个字或者两三个字,例如2012年的“高富帅”。“高富帅”是高大、富有、帅气的男性这一表达的缩略形式,与其原表达方式相比形式简便,更加便于使用。以“高富帅”为关键词,使用百度指数*百度指数是以百度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进入百度指数首页,在搜索框内输入一个关键词进行搜索,即可看到对应的指数数据。搜索发现,截止到2012上半年,“高富帅”的搜索指数呈上升趋势,并达到峰值,可见其流行程度的扩大。在生活中人们为了节省说话的时间通常会用一些形式简便的词汇来代替复杂的表达方法,使用缩略词就是其中一种。我们称这种情况为省力原则。

省力原则是人们在使用和发展语言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又称为经济原则[5]。美国学者George Kingsley Zipf 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他发现“语言中的短语明显地比长词更受到人们的欢迎”[6]。概括来说,省力原则就是指说话人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既要满足交际需求又要尽可能少地付出脑力、心力和体力。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人们在交流时通常会使用一些简短的表达形式甚至是符号来传递信息。除了“高富帅”,还有2014年的流行语“失联”是失去联络的缩略形式;“高大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缩略形式;2015年的流行语“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缩略形式。有些流行语虽然在生成的时候形式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受到省力原则的影响,在后期的传播过程中会逐渐简化。例如2012年的流行语“躺着也中枪”在传播的过程中凝结成了两字词“躺枪”。这些流行语的出现以及传播体现顺应了受众在使用语言时的省力心理。类似的还有“亲”、“裸”、“雷”、“囧”、“控”等年度流行语。虽形式简单但却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可见流行语的产生与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省力心理是分不开的。

(2) 对受众宣泄心理的顺应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语言是人类情感的寄托,这时候就更需要一些语言形式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一些词语或表达之所以被人们所热衷正是因为它们“宣泄了该阶段公众久受压抑的社会情绪、表达了他们当下的处境或者是共鸣了他们深层的心理需求”[7]。

在近几年的十大流行语中,我们发现有些词语具有表达使用者内心压抑,对现实不满情绪的功能。比如2010年的流行语“拼爹”;2011年的流行语“伤不起”、“坑爹”、“悲催”;2012年的流行语“压力山大”等。这些流行语虽然常常在一种幽默的语境中使用,但其中的悲凉与伤感还是难以掩饰[8]。“拼爹”描述的比拼“爹”的实力这一社会现象,近年来各种“官二代”、“富二代”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一旦发生事故,就凭借其“爹”的能力为自己开脱。“拼爹”一词随即迅速走红,反映大众对这一不良现象的不满情绪。通过百度指数搜索关键词“拼爹”可以看出,“拼爹”一词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由于公众对这一现象的不满,这一词被广泛使用得以传播,其搜索指数呈上升趋势,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其后虽有下降,但由于“拼爹”现象仍在社会中存在,故一直到2015年其仍保有一定量的搜索指数,可见这一流行语生命力之顽强。“坑爹”源自北方方言,字面意思是“欺骗老子”,现指情况或事物与本人意愿有很大出入,有欺骗的意思,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愤慨,常用于讽刺或者宣泄不满。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坑爹”的搜索指数在2011年达到顶峰,正是在这一年“坑爹”被评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3) 对受众标新立异心理的顺应 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传统的保守意识正逐渐被开放、个性、标新立异的现代意识所取代。在言语交流中,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一些个性化的词语或者表达方式。因此那些顺应了人们求新求异、彰显个性心理需求的词语就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广泛使用,演化成了流行语[9]。2015年的流行语“宝宝”出自网络流行语“吓死宝宝了”,一般是女生在受到惊吓时用来撒娇卖萌。后来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语义泛化,“宝宝”这一词就可以用来指称自己了。因此在一些网络社区中,人们在称呼自己的时候不再用“我”,而是用 “宝宝”这个流行语来自称。这一用法形式新颖,风趣幽默,彰显了使用者追求新意的心理。2015年的流行语 “颜值”则更能体现这一心理。通常在描述一个人的容貌时,最常用的就是漂亮这一类的抽象词汇表示长相的好坏。“颜值”的百度指数直观地体现了颜值的“发迹”过程。从百度指数搜索结果可以看出,在2014年末之前“颜值”的搜索指数几乎为零,可见当时并没有“颜值”这一表达用法。随后该词出现,由于其用法新颖,满足了受众的“求新”心理,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在2014年末“颜值”一词被大量搜索,在2015年搜索量达到峰值,并成为该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2. 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社交世界是指和语言选择构成相互顺应的社会因素,其中大多数与社会场景或公共制度有关[11]。社会场景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等;公共制度指的是特定场景、特定公共制度或特定社区特有的交际规范等。

(1) 对社会热点事件的顺应 从前文分析可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流行语源自社会热点事件。社会热点事件已经成为催生流行语的一大温床。每年社会上都会发生很多具有讨论度和争议性的事件。近年来,随着公民意识的提升,传媒和网络传播效率的增长,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来,表达自己主张的观点。

伴随着这些热点事件,许多流行语就应运而生。以2009年的流行语“躲猫猫”为例, 2009 年 2 月,某看守所发生了一起犯人死亡事件。当地公安局称死者李某某是在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不慎撞墙受伤死亡。但经调查发现,李某某却是被狱霸殴打致死。这一结果让人愤怒,迅速激起公众的不满情绪,并引发广泛讨论。这一事件之后,“躲猫猫”一词就成为了欺骗公众、隐瞒真相、逃避监督的代名词。“躲猫猫”的百度指数搜索结果很清楚地反映了“躲猫猫”这一流行语的生成,正是在2009年年初这一词的搜索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与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恰巧吻合,可见社会热点事件对流行语的催生作用。

(2) 对经济政治发展的顺应 对流行语的分析发现有些流行语涉及政治方面,比如领导人的讲话。有些流行语涉及经济发展方面,比如一些专业术语。进一步计算发现,涉及政治经济发展的流行语(包括领导人讲话和专业术语)占2008-2015年“十大流行语”总数的15%左右,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公众对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语言是社会的镜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大量反映经济政治变化的流行语就应运而生。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经济建设仍是当前国家工作的中心,公众对经济发展的关注也持续高涨。一些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保持较高的出现频率,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流行语,比如2008年的流行语“口红效应”和“拐点”;2013年的流行语“倒逼”;2014年的“顶层设计”和“断崖式”;2015年的“创客”。以“创客”为例,“创客”源于英语“maker”是指出努力实现自己兴趣、创意的一群人。顺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政策,“创客”于是与创新和创业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以“创客”为关键词,使用百度指数搜索,可以看出从2011-2015年,“创客”的搜索指数呈上升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

政治层面上,国家政策的制定或者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发言往往也能带动一些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比如2014年的流行语“打虎拍蝇”。这一流行语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发表的一次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提出反腐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上至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下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都要切实解决。“打虎拍蝇”反映了国家的反腐政策和对贪腐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一经提出便广受追捧逐渐流行开来。2015年的流行语 “互联网+”和“获得感”、2014年的“新常态”、2013年的“中国梦”、2008年的“不折腾”等均出自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互联网+”为例,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从“互联网+”百度指数搜索中可以看出,正是从2015年3月份开始其搜索量持续上升。由此可以说明对政府政治方针的顺应是流行语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对文化发展的顺应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符号,流行语的产生离不开文化的孕育,因此流行语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这里所说的文化既包括主流文化也包括各种亚文化。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规定了社会的精神生活,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12]。毫无疑问,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顺应这一主流文化发展的需求,出现了一系列的流行语,例如 “中国梦”就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由于这一流行语顺应民心,符合时代需求而得到广泛传播,并被评为2013年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此外热播影视作品和畅销文学作品也促进了一些流行语的产生。前文分析表明,源自热门影视音乐图书等大众传媒的流行语占近年流行语数量的18.75%,在各大来源中位列第二。例如2012年的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一句台词,因其出现频率较高引起网友注意,并被应用在各个语境当中,比如“股市太让人纠结了。如此疲软的大盘,我是‘割肉’呢,还是不动呢?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这一流行语来自2012年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随着该片的热播,“舌尖上”这一词语受到人们的追捧,俨然成为了美食的代名词。使用百度指数搜索可以看到,“舌尖上”这一词有两次搜索高峰期。一次是在2012年中期,而“舌尖上的中国”正是在2012年5月首播并引起广泛关注的。随后其搜索量有所下降并趋于平稳,但是在2014年上半年又迎来一次搜索高峰。究其原因,是因为在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并再一次引发了美食热潮。

亚文化指的是当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流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我们称这种群体文化为亚文化[13]。随着文化继续向前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价值观念日趋多样,进而形成了各种亚文化群体。澳大利亚学者Ken Gelder将亚文化群体定义为“以独特兴趣和习惯,以他们的身份、行为以及行事的地点在某方面表现出非常规状态和/或边缘状态的人”[14],比如我们常说的“80后”、“90后”,这两个群体所特有的文化表征,我们称之为青年亚文化。顺应青年亚文化产生了一些流行语,比如“宅男宅女”。“宅男宅女”源自于日语“御宅”,指喜欢窝在家里,依赖网络足不出户的单身男女族群。随着该族群的扩大,逐渐形成了一种“宅”文化。2010年的流行语“控”同样源自日语,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称之为“XX控”,比如“手机控”、“微博控”、“电脑控”等。当流行语承载的社会心理及价值观与某亚文化群体的诉求相一致时,该流行语就很容易被该群体接受和传播[15]。

(4) 对科技发展的顺应 现代科技,特别是网络科技的发展为流行语的生成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传播的空间。前文分析发现,网络催生的流行语已经成为流行语的第一来源,占到35%。根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到2015年2月,我国的网民人数达到6.88亿。由于网络平台的自由开放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互动上来,将传统的社会行为复制到网络空间上。比如购物,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只需在移动客户端动一动手指就可以买到心仪的产品。网络购物的发展也带动了一批流行语的出现与发展,比如2015年的流行语“剁手党”。由于网络购物的便利快捷,使得一部分人整日游荡在各大购物网站,在网购时常常失去理智买回了大量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人们戏称他们需要把手剁掉才能停止购物。使用百度指数搜索“剁手党”可以看出,在2013年之前,“剁手党”的搜索指数为零,可以推断这时并未有这一表达方式。从2013-2016年,“剁手党”的搜索量逐年上升,完成了“三级跳”。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是网上交易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安全性等各方面都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网络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网购的开展和普及,使得“剁手党”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3. 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对物理世界的顺应主要是指对时间和空间指称关系的顺应[2]96。时间包括事件时间、说话时间和指称时间。空间指称包括绝对的空间关系和参照指称的相对关系。诚如上文所提到的,传统的社会行为发生的空间正是人们所处的空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虚拟的网络空间。由于网络空间具有虚拟、自由、开放、快速和便捷的特性,顺应这一特性生成了一些表达方式,并在网络空间流传起来。比如社交,纷繁的网络社交手段取代了传统的沟通方式,人们在网络中结交朋友、评论时事、发表见解。网络社区这一特殊环境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流行语。比如“囧”。2008年,“囧”的风头一时无两,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网络论坛中。由于该字的字形与人脸极其相似,呈现出一幅苦恼的样子,于是被广大网友赋予了新的意义,表达“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再如2014年的流行语“萌萌哒”。“萌”是可爱的意思,“哒”是“的”的谐音,组合在一起就是“很可爱的意思”。这一表达方式俏皮、幽默、亲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三、流行语退化的顺应性分析

和许多现象一样,流行语的演变是一个周期过程,会经历产生、发展和退化这三个阶段。从前文对一些流行语的搜索指数分析可以看出,很少有流行语的搜索指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持续上升,搜索指数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下滑,说明其流行活力出现了降低或者说是退化。

流行语退化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活力逐渐退化,或转化为一般词语进入词汇系统,或遭到社会群体的淘汰”[15]。这里的退化涉及两种情况:如果流行语得到大家的认可,使用频率增高的同时其新鲜度就会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式得到固定,稳定性增强,从而进入语言系统得以保留,不再作为流行语而传播。还有一些流行语是因为特定的社会事件产生,其传播需要依赖特定语境。当其所反映的事件不再成为公众焦点,其传播所依赖的语境就不会存在,流行语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流行语的退化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涉及流行语使用者心理因素、流行语社会价值和语言系统发展规律等方面。

1. 社会群体审美疲劳

上文曾提到,流行语的受众群体具有标新立异的心理。一个流行语的出现,若其能顺应社会群体追求独特的心理,那么它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存活”下来,并被广泛传播。在传播的过程,流行语的使用频率会增加,与此同时流行语的新鲜度就会降低,流行语使用者则会产生审美疲劳。比如2008年的流行语“山寨”。这一流行语指借由模仿、抄袭而来的假冒产品。使用百度指数搜索“山寨”一词可以看出,“山寨”刚出现时,由于其新颖的形式,很快被社会群体所接受并快速传播,在2008年年末搜索量达到峰值,并被评为2008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山寨”现象感到司空见惯,这种新颖的表达形式新鲜度会降低,“难以满足语言使用者的创新心理需求”[16],流行活力就会退化,使用频率减少。从2009年开始“山寨”的搜索指数急剧下降,最终“山寨”一词退出了流行语的舞台。

2. 流行语的社会价值

流行语的社会价值是指流行语的存在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流行语的价值越大,其流行因子的寿命就越长,相反流行因子的寿命就会缩短,加速其退化。流行语的价值是由社会群体的认知来体现的[15]。如果流行语顺应社会主流,传递正能量,反映社会变化,就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但是也有些流行语由于比较低俗,没有被社会大众认可,其退化的速度就会加快。比如“尼玛”、“你妹”和“逗逼”等。一些低俗的流行语甚至被认为是语言癌,不利于语言的发展[17]。另一方面,流行语能起到引起公众关注,传达民众心声的作用。但是随着流行语所反映的社会事件,现象和舆论导向的降温,或者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么流行语就不再具有新鲜度,从而退出流行。具有代表性的是源自社会热点现象和热播影视等的流行语。“我反正信了”源自2011年7月发生的一起动车事故。在向记者解释掩埋车头这一举动时,铁道部发言人给出了一个解释,并说“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由此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从“我反正信了”的百度指数可以看出,“我反正信了”的搜索量峰值与事件发生时间吻合,但是此后由于政府对这一事件及时有效地处理,缓解了公众的焦虑,事件逐渐降温平息。而这一流行语则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搜索量骤降,流行因子失去活力退出了流行舞台。

3. 语言系统的发展规律

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语言形式来填补表达的空白。一种流行语的出现如果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比如指代新兴事物,那么就容易被语言系统所接纳。相当一部分流行语正是由于被语言系统所接纳从而发生退化,丧失了流行语的属性。“给力”出自搞笑动画《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的一句台词“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给力” 开始广泛流传开来,成为流行语,其搜索量从2010年中期开始上升并在年末达到高峰。随着其传播范围的扩大以及使用频率的增加,人们对这一词语的新鲜感就会降低,因此其搜索指数在2011年之后直线下降,到2015年之后已经触底几乎为零了。但是“给力”这一词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进入了语言系统,形式得到了固定,甚至被官方媒体所使用。

流行语在实现表达功能时,如果遇到语义相同或者所传递社会群体心理相似的表达形式,那么就会相互竞争。顺应丛林法则,优胜劣汰。处于弱势一方的流行语就会加速退化从而淘汰,退出流行语的行列。移动电话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国内。因外观新颖,价格昂贵,能够接触到的人很少,能够使用移动电话的人非富则贵,属于“大哥级”人物,因此移动电话被称为“大哥大”。在1993年首都北京举行的十大流行语的评选中,“大哥大”一词位列榜单第四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电话越来越小巧,单手就可以掌握操作,人们称之为“手机”。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不再是“大哥级”人物的专属。从我们对“大哥大”和“手机”的搜索对比可以看出,“手机”一词的搜索量全面高于“大哥大”的搜索量。自此,“大哥大”就成为了历史。

四、结 语

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对流行语的生成和退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流行语的生成主要是对社会群体心理世界的顺应,包括省力心理、宣泄心理、标新立异心理;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包括顺应经济政治的发展、顺应文化的发展和顺应科技的发展;对物理世界的顺应。流行语的退化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社会热点事件“降温”、社会群体审美疲、流行语自身价值高低和语言系统发展中新陈代谢的规律。流行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顺应论这个独特的视角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流行语的演变路径,把握时代动态,促进语言的发展。

[1] 郭熙. 中国社会语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51.

[2]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 Arnold, 1999:55-56.

[3] 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3.

[4] 何自然,谢超群,陈新仁. 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1-97.

[5] 张勇,宋旭. 语言省力原则探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6-122.

[6] ZIPF G K.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cology [M].Cambirdge: Addision-Wesley Press,1949:21-22.

[7] 邓小琴. “蒜你狠”系列流行语的构式研究——从流行语的语言层面到社会层面[J]. 当代修辞学,2012(4): 61-70.

[8] 赵峰艳.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审视春晚流行语[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4): 109-111.

[9] 辛仪烨. 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J].当代修辞学,2010(2): 33-49.

[10] 刘海莉.浅析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J].语文学刊,2010(1): 146-147.

[11] VERSCHUEREN J. 语用学诠释[M].钱冠连,霍永寿,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5-106.

[12] 庞德英.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与和谐[J].长白学刊,2013(3):152-154.

[13] 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M].李强,邓建伟,郑路,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4] GELDER K. The Subcultures Reader[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6.

[15] 王迈. 流行语演进路径中的阻尼退化现象[J].当代修辞学,2015(5): 59-63.

[16] 俞燕,仇立颖. 框填式流行语何以如此流行?[J].修辞学习,2009(6): 71-80.

[17] 张雪梅,王怿旦. 网络流行语的生态化研究——从生态多样性视角的解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3(6): 92-97.

(责任编辑 谢媛媛)

Analysis of Catch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ZHU Xiaomei, ZHANG Jiabo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s an interesting language phenomenon, catchwords are of great linguistic and social value for investig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ing the Versc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alyzes the Top Ten Catchwords listed by Yao Wen Jiao Zi from 2008 to 2015, through which the genera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catchwords can b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genera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catchwords are the results of adaptability to various factors in the mental world, social world and physical world, including adaptability to principles of least human effort, adaptabi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olitics, and adaptability to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ystem, etc.

catchword; adaptation theory; generation; degeneration

2016-05-25

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yfc100086)

朱小美(1957-),女,安徽安庆人,教授,博士。

H316

A

1008-3634(2017)01-0048-07

猜你喜欢

流行语心理语言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心理小测试
语言是刀
心理感受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