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教学研究

2017-02-24张立楠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基础性任课教师要素

张立楠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教学研究

张立楠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认知负荷理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切实做好认知负荷理论的基础性认知分析工作以及实际推广运用工作,对于保障和支持我国各级学校基础性学科教学实践工作稳定且顺利地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干预影响作用。围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教学论题,从认知负荷理论的梳理分析和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策略等两个具体方面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

认知负荷理论;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分析

认识负荷理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切实做好认知负荷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分析和推广运用工作,对于保障和支持我国各级学校基础性课程教学实践稳定且顺利地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改善和优化我国各年龄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基础性思维认知结构,以及逻辑思想实践体验能力的建构发展水平,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干预作用。遵照我国现代教育事业领域部分学术研究实践工作人员提交和发布的调查研究报告资料,在我国各级学校具体化组织开展的基础性课程知识内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如果课程任课教师能够借由合理安排教学呈现数据信息要素内容的手段,有效控制所在学校对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基础性课程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所面对的认知负荷水平,则势必能够保障和支持对象学生群体在具体针对特定学科日常化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知识要素展开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能够稳定且顺利地获取到最佳理解吸纳效果,为我国各级学校在校学生群体在基础性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层面的学习掌握水平不断改善优化构筑和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助力条件。从这一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基于认识负荷理论组织开展各级学校基础性学科教学工作方案的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工作,对于不断改善和优化我国各级学校日常课程教学实践工作的综合性效果获取水平,具备不容忽视的支持保障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教学展开简要阐释。

一、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梳理分析

1.认知负荷理论的基础概述

所谓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DT),最早是由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John Swelller于1988年率先创立并且对外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以现代基础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工作记忆理论、图式理论、认知性资源要素有效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基础性理论分支要素作为基础,重点探究分析特定化的学习实践者在针对复杂化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感知体验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展现的基础性认知负荷状态和行为表现,并且在此基础上,为各级学校基础性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教学工作组织开展方案的不断建构和优化构筑和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和助力条件。

自认知负荷理论创立并且公开提出后,世界各国学者围绕认知负荷理论接连展开了类型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基础性学术理论研究分析工作,其具体化面对和涉及的研究内容项目主要包含如下所述的几个具体方面:(1)基于认知负荷理论背景之下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开展方案设计;(2)认知负荷理论与多媒体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开展方式的关系探究;(3)认知负荷理论与具体化学科课程教学实践过程的相互结合分析。从整体性学理分析视角展开阐释分析,认知负荷理论正是在不间断的广泛推广运用背景之下获取了稳定持续的发展优化。

“认知负荷”的学理表述最早起源于现代基础心理学家和心理学研究人员对脑力负荷问题,或者是心理负荷问题的研究阐释分析工作,并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部分研究人员借由次任务量表或者是主观性量表,针对独立人类个体在具体参与特定化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所遭遇的心理性或者是思维体验性负荷展开了具体分析,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认知负荷理论在历史性发展过程中具备着较为深厚的历史性发展演化背景。

2.认知负荷的具体分类

第一,外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ECL)。有时也可以被称作无关负荷,且这种类型的学习认知负荷的具体化表现强度,通常认为与学习实践体验者实际面对的学习材料信息要素的组织方式和外在呈现方式具备直接相关性,是特定化的学习实践行为参与者实际面对和遭遇的学习内容要素在学习者内在心理机制之中所展现出的基础性心理反应过程机制。

第二,内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ICL)。内在负荷理论的表现剧烈程度,通常认为与学习者实际面对的学习材料信息的复杂性程度,以及学习者自身实际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储备水平,以及学习者实际具备的思维认知、学习体验和活动能力之间存在鲜明的彼此相关性。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其主要内涵在于学习活动实践者与学习材料要素之间本身具备的交互活动关系,并且通常认为其具体表现的负荷强度,与具体化学习材料中涉及的知识信息要素的数量规模和图式特征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第三,相关认知负荷(gername cognitive load,GCL)。相关认知负荷有时也被部分基层性学术理论研究人员描述为有效认知负荷,是具体化的知识技能要素学习体验实践者在针对具体化的知识要素项目中的多余性,或者是附加性学习材料资源要素展开学习体验过程中,所具体面对和遭遇的基础性认知负荷和认知压力,且在这一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化认知体验过程中,通常需要调动和消耗一定数量规模的基础人力资源要素。

二、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策略

第一,想要在认知负荷理论的引入运用背景之下,切实保障和支持我国各级学校的基础性学科教学实践工作能够较为稳定且顺利地取得最佳预期效果,应当借由择取和运用适当表现类型的干预督导措施,切实督导和促进我国现有的各级学校基础性学科任课教师切实实现对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组成内容以及基础性应用功能和应用价值的全面充分认识,为制定科学系统且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学工作组织开展方案构筑和提供稳定且坚实的支持保障条件。要以我国各级学校现有的各学科任课教师群体作为基本对象,积极组织开展系统科学的有关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督导培训实践工作,保障和支持我国各级学校中的学科任课教师,能够切实实现对“认知负荷理论”基础观念信息要素项目的全面准确认识,确保各级学校学科任课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实现对认知负荷理论的科学合理运用。

第二,想要在认知负荷理论的引入运用背景之下,切实保障和支持我国各级学校的基础性学科教学实践工作能够较为稳定且顺利地取得最佳预期效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促进我国现有的各级学校学科任课教师群体切实实现对认知负荷理论的充分重视,并且能够在具体参与实施的课程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实现对认知负荷理论的充分运用。

第三,想要在认知负荷理论的引入运用背景之下,切实保障和支持我国各级学校的基础性学科教学实践工作能够较为稳定且顺利地取得最佳预期效果,应当在具体设置指向特定学生群体的教学内容体系过程中,优先了解学生实际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水平和认知能力,确保实际制定形成的教学方案能够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

针对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教学论题,本文择取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梳理分析,以及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1]刘萌,徐晶晶.认知负荷理论在网络学习平台资源设计中的应用——以《教学技术与媒体》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5):10-13.

[2]吴汉生.认知负荷理论对高职课程教学减负的启示——以《电路》教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4(10):111-113.

[3]王欢,刘永涛.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析——以《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9):14-15.

[4]梁晓,陈芳源,乔宇琪,等.认知负荷理论与医学课程整合[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4):11-12+31.

[5]孙燕.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课程网站建构策略——以BrainPOP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62-66.

[6]张琪,杨玲玉.基于“FLIPPER”翻转教学模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实践与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01):110-115.

[7]白清玉,张屹,沈爱华,等.基于同伴互评的移动学习对小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以科学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21-128.

[8]冯锐,李晓华.教学设计新发展: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荷兰开放大学Jeroen J.G.van Merrienboer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9(02):1-4.

ClassNo.:G4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StudyofCurriculumTeachingBasedonCognitiveLoadTheory

Zhang Li’n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Heilongjiang 158100, China)

Cognitive load theor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basic theory of moder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o do a good job of basic cognitive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actual use of the work is important for u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study the Core Theory of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teaching amganiz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Cognitive Load Theory;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and analysis

张立楠,助教,黑龙江工业学院。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认知负荷视角下主题式翻转教学知识内化与提升路径研究”(编号:16G493)的阶段性成果。

2096-3874(2017)11-0035-03

G42

A

猜你喜欢

基础性任课教师要素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重庆市医保研究会举办 积极探索全民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研讨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也谈做人的要素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