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篆刻留学生双语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2017-02-23杨昊

文教资料 2016年29期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课程开发双语教学

摘    要: 本文旨在探索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古典篆刻留学生双语课程”的构建方案。开课前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及授课内容,培养教师的授课理念、授课技巧、表达方式,开阔教师国际视野,同时建立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确保授课效果的公正评估及教学反馈的及时。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    双语教学    课程开发

一、引言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要求各类院校利用其自身办学优势吸引海外学生来留学,目前在中国的留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利用自身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建设优质课程吸引海外留学生交流和就读,成为各类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开设各类留学生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同时留学生教育给当代高校课程改革带来大的影响。留学生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留学生教育给日常的教学活动带来新的要求,同时为高等教育改革带来动力。留学生教学体系的引进,将有效促进中外院校之间的师生交流、专业交流、行业交流、文化交流。其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对于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所在院校為江苏省知名的艺术类院校,近年来凭借自身的特色专业,多次招收了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留学生。但由于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隔阂,一些留学生在上课时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笔者通过近年来的留学生教学实践,感悟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学生课程开发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此次研究就是在这个背景中酝酿产生的。

二、研究背景

国外关于留学生的研究起步较早,以对其研究较为深入美国为例,美国学者多专注于留学生课程中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国外留学生的课程目标较为明确,多数为满足留学生自身需要而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留学生教育课程理论。在知网上以“留学生教育”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只搜索到43篇,表明国内很少有研究者进行相关专项研究。所有的文献关键词中都很少出现“课程”一词,说明目前国内研究者只是关注留学生教育体系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学者韩秀梅通过研究指出:“中国很多能提供留学生教育的高校的留学生课程培养体系较为落后且与时代脱节,除了一些特色学科如中医、中文外很少有其特色,这是未来中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韩秀梅,2005:112)学者张慧君认为:“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专业之间的融合不断涌现,大学科及宽专业已经成为国际通行方式,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专业课程内容及学科目录范围较窄,造成很多高校大学课程与国外平行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留学生教育带来课程衔接及学分问题。”(张慧君,2007:46)殷军指出我国大部分高校课程的国际化程度低,大学课程课程内容普遍较为陈旧,特别是文科领域中社会、法律、经济等专业的教学内容较为空泛,与国际顶尖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较大差距,课程内容处于概念化、模式化阶段,内容比较空泛,缺乏自身的学科和专业特色(殷军,2007:141)。

以上观点反映了国内研究多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留学生教育课程研究只是停留在表面介绍,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对于当代留学生课程体系开发与具体内容建设的研究仍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尤其是在艺术类留学生培养课程开发方面仍是一片空白,这论证了本次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来自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核心是揭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习的产生、意义构建、概念的形成组成的。建构主义在指导留学生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依据建构主义而建设的留学生课程体系中,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是依据自身的基础,从不同认知结构选择和接受新的学习信息,并通过他人如教师、同学帮助获得有用的学习资源的过程。

四、构建原则

1.统筹安排,模块对接。留学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准则,课程体系构建中充分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在实践教学开展、教师选定、教学课程时间及空间安排、教学活动预算等方面合理统筹相关资源,组合优秀的教学团队,确定团队成员分工,安排教学任务,同时将教学内容精炼化、教学模式项目化。课程模块对接是依据留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所学的课程内容对其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有益补充。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考核标准需充分考虑到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及工作领域的实际需求。当留学生课程培养体系能与国际上通用的课程体系实现模块对接时,将大大增强留学生未来职场的竞争力。

2.文化互补,相互融合。海外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很重要的目的是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生活、思维、娱乐、历史、宗教、多元价值观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面向留学生的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元素较少且不完整,很少有课程融合了中国文化。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引入中国文化元素,为留学生更好地了解、融入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3.兼收并蓄,及时反馈。国际留学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秉承开放,兼收并蓄。海外留学生来源广泛,自身情况差异很大,这就要求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需根据不同背景的学生做实时动态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留学生课程体系构建的开放性是留学教育的必然趋势。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及教务部门应及时召开留学生座谈会,收集留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可信度。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

4.开放思维,勇于创新。课程体系设计中勇于打破常规,依据留学生实际需求与时代发展,适当增加创新型的内容。课后评价方式要灵活多变,评价主体多元化。授课时依据留学生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计划,同时鼓励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课程构建方案

1.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培养目标特指一门课程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次课程目标是通过系统教学,使留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书法、篆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其文化蕴意。本次课程目标体现出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指出的“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生,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留学生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目标。

2.课程内容的选择。本次课程共40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篆刻的起源、布局与文字、分类与用途、篆刻的工具与材料、制作流程、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上述课程讲解,让留学生掌握篆刻创作的基本步骤,授课中采用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篆刻创作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3.教学方法。留学生教学根据其自身教学特点,应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多采取分组练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语言表达:留学生教学由于其特殊性,对教学中语言表达方式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作为教学媒介。实践教学中,教师根据留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适当修改教材及课程要求。从教学初始全英文教学到最终过渡到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出熟练掌握英语、汉语及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教学手段: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大量的PPT、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课程为对象,判断课程价值实现程度的一种检测方式。课程评价是留学生课程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完善的课程评价系统才能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改进。留学生课程评级主体应多样化,评价主体可以由课程专家、留学生、管理人员构成。评价方式可以采取网上测评、调查问卷、访谈等,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六、结语

通过40课时的双语教学,使留学生系统了解篆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其文化蕴意。通过教学实践,采用临摹与创作结合的方法,让留学生掌握篆刻创作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基本技法的同时,掌握篆刻创作的程序与基本步骤,体会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本次研究既为国内高校成功实施留学生项目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如何建设来华留学生课程教育体系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韩秀梅.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瓶颈与突破[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6:112一114.

[2]胡志平.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提高我国高校国际交流水平[J].中国高教研究,2000,3.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EB/OL].[2010-9-13].http://wenku.baidu.com/view/5d2a9f1959eef8c75fbfb34a.html.

[4]李娜.对提升广西高校的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9:115一117.

[5]刘慧.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扩大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203.

[7]王苏春,王勇.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经验对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9.

[8]萬梅.关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的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19-21.

[9]殷军.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07,4:141一144.

[10]张慧君.国际化进程中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46一47.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5重点课题。主持人:杨昊。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育课程开发双语教学
在湘留学生教育中湖湘地域文化导入研究
形成性考核在医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初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留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